陝西著力構建「一帶一路」科技教育中心

□記者 王惠玲

9月28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陝西‘一帶一路’建設五年成就”主題系列發佈會第三場上了解到,5年來,我省依託各類科技創新主體、豐富高校資源優勢,著力構建“一帶一路”科技教育中心,紮實推進“一帶一路”科技人文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構築科技交流國際平臺

“目前,全省共建設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3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71個。”省科技廳副廳長蘭新哲在發佈會上說,我省在裝備製造、能源環境、生物醫藥、社會發展、現代農業等領域加快建設和佈局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關係。

我省依託楊淩示範區開展多邊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支持建設“國家現代農業國際創新園”以及中美、中哈、中吉等境內外國際科技合作園區和技術培訓基地,架起國際農業合作橋樑。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中俄科技合作示範園”,推動中俄企業科技資源共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省已建和在建的國際創新合作園區超過15個,其中海外園區超過7個。

5年來,我省實施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50餘項。一批企業、高校和研發機構,通過與國外創新研究機構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在相關合作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進展,帶動了一批項目“引進來”與“走出去”。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我省各類創新主體與國外簽訂技術合同300多項,合同總金額60多億元。

深化教育國際交流合作

自2014年以來,我省連續舉辦五屆“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會,先後有3000餘名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活動,簽署合作協議52項。成立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等有關聯盟和教育研究機構19個,大力推進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教育合作。

利用國家賦予陝西自貿試驗區的獨特定位,我省積極探索“一帶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先後承辦第八屆亞太翻譯論壇、孔子學院大會、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中美青年創客大賽西安賽區比賽等大型中外人文交流活動。持續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建設吉爾吉斯中大石油分院等海外培訓機構,在我省高校設立土庫曼斯坦研究中心。

充分挖掘我省高校非通用語言教育教學優勢。以西安外國語大學為主,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語種新專業和復語教育,形成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語言專業群。截至目前,我省高校開設非通用語種21個,新開設的哈薩克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等8個語言課程進展順利,填補了西部高校在該領域的空白。

圍繞推進面向絲綢之路帶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基地建設,先後成立中亞學院、絲綢之路研究院、西安當代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教育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等多個教育研究和培訓機構。2014年,西北大學中亞學院啟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千人培訓計劃”。2017年,國內首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絲路培訓基地落戶西安交通大學,目前已為“一帶一路”105個國家培養了2682名專業技術人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投稿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投稿微信添加:xiaowugediao或者wh3152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