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爲什麼桂系始終以李爲首領呢?

飛花不脫


回答這個問題,得從新桂系的源頭說起。

新桂系是怎麼來的呢?

李宗仁的“討賊軍”(這裡的“賊”指舊桂系首領陸榮庭)和黃紹宏的定桂軍合併而成。黃為人寬厚,主動讓出老大的位置,李宗仁成了這支部隊的老大,黃位居第二。

當時白崇禧在幹啥呢?

只是一個下級軍官。



這就好比創業,李和黃是兩大股東,白只是打工的,無法和他們兩個相提並論。

隨著平定廣西,北伐中原,白崇禧的軍事才能開始展現,廣西從李、黃兩人,變成了李、黃、白三人,但依然是這個排名,分工明確。李作為廣西軍隊最高指揮官,始終率領軍隊,坐鎮前方。黃作為桂系二號首領,坐鎮後方,穩定軍心民心,並給前方提供後勤補給。白作為廣西的代表,到中樞出謀劃策,保障廣西的利益。從三人的位置,也看出三人在廣西的地位。

這個政治格局維持了很久,直到黃紹宏看透一切,主動要求去中央任職,不願再留在廣西,這個格局才被打破。李、黃、白三位一體的局面被打破,白晉升到第二位,廣西局面成了李、白二人的天下。

雖然黃旭初替代了黃紹宏的不少職能,但是此黃非彼黃,他和黃紹宏之間的差距太大,無法威脅到李白的地位。

拿今天的企業文化來說,白崇禧精明能幹,才華橫溢,他的位置大約就是桂系的CEO。李宗仁作為大股東,創業的元老,地位不可撼動,董事長的位置非常穩固,白崇禧這個高級打工者,動搖不了李的位置。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要從兩人的經歷說起了,實際上白崇禧後期軍事上已經架空李宗仁了,李宗仁也樂的抽身專心政治;而且倆人關係並不像印象中那麼鐵板一塊,且聽本人慢慢道來。

李宗仁,字德鄰,廣西桂林人,本為林虎部將,人稱李猛子,驍勇善戰。在林虎隊伍被打散後他集結餘部進入六萬大山打游擊,後來與黃紹竑部合作,在與陸榮廷,沈鴻英等勢力較量中笑到最後,統一廣西。而此時的白崇禧只是黃紹竑的副手。白崇禧字建生,本為桂軍馬曉軍模範營連附,此時的黃紹竑是與他平級的隊友,後來白崇禧因為受傷離隊,再歸隊時地位開始在黃紹竑之下。

1924年,黃紹竑與李宗仁的隊伍正式合併,改編為廣西定桂討賊聯軍,此時的白崇禧地位一直在李宗仁和黃紹竑之下。直到桂系在蔣桂戰爭中失利,心灰意冷的黃紹竑退出桂系,白崇禧開始成為桂系第二號人物,後來李宗仁因為政治需要常駐廣東,白崇禧趁機打壓李宗仁六萬大山打游擊時期的嫡系將領,換上自己的心腹,徹底控制軍隊。

醉心政治的李宗仁也樂的清閒,全身心投入政治鬥爭,而白崇禧則率領桂系軍隊為老李做後盾,表面上看起來合作無間,在國民黨逐步敗退大陸時白崇禧一度暗地預謀撇開李宗仁,頻頻與老蔣眉來眼去,但是沒等付諸行動國民黨就嗝屁了。

總而言之,白崇禧和李宗仁一直維持李一白二的現狀是各取所需,李宗仁意欲與老蔣在政治上比高低,而白崇禧只想掌握軍權,就是如此。


林屋公子


白崇禧比李宗仁的水平高要看你從那一方面來看了,如果單單從軍事才能來論,我承認白勝於李。但是要是政治和治理才能上看,白則遠不如李,而這又是桂系所需要的能力,所以桂系才會以李宗仁為首領。





白崇禧作為“小諸葛”,他的軍事才能我不否認,可以說是國民黨內部最能打的將領了。統一廣西,參加北伐,抗日時期被日軍稱為“軍神”,解放時期在東北血戰四平讓林彪吃了大虧,他的能力是槓槓的。



但是白崇禧其他的能力可能就不那麼好了,比如說他的政治才能。在民國時期那樣的政治環境,白崇禧的政治表現像是一個低能兒。在大陸的時候為了軍事指揮權和桂系的實力,幾次三番的犯政治錯誤。敗退臺灣的時候,老夥計李宗仁勸他別去臺灣,他卻不相信,最終如同軟禁。

如此政治低能的人,桂系的實力派怎麼會放心的讓他做桂系的掌門人。周恩來總理曾經有一句評價白崇禧的話“白頗自負,缺乏政治遠見”,這一句話我認為是正論,政治是白崇禧最致命的毛病。

反觀李宗仁,李宗仁的軍事才能無需多說,臺兒莊戰役一戰封神,狠狠地打擊了不可一世的日軍,後來他又參加了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豫南會戰,可以說也是戰功赫赫。

但是李宗仁除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治理能力和政治能力都要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治理能力——抗日戰爭爆發前,李宗仁雄踞廣西,廣西在他的治理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全國有名的“模範省”。在那樣的亂世,能夠帶給廣西如此好的環境,李宗仁的治理能力可見一番,就這一樣便強於白崇禧。



李宗仁的政治能力——從兩廣的首腦到中華民國副總統再到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通過這些足以證明自己的格局要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後期,李宗仁更是看透了蔣介石虛情假意的假象,沒有選擇去臺灣。而桂系恰恰需要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有政治才能的人才能在民國那蹚渾水帶領桂系走下去,這是白崇禧遠遠不能具備的。

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是民國時期響噹噹的人物,在抗日戰爭時期都是出了大力的。不知道大家對他們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廣西有首很出名的民間謎語,說的是:是兩人,也是一人;是今人,也是古人。謎底便是李白。

李白除了唐朝大詩人李白以外,還有另一個指代,即民國年間桂系軍閥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自古歷史上有過兩人合稱的,包括毛澤東和朱德,張學良和楊虎城,孫中山和黃興等。以上無不是合作默契同時私交甚篤的親密關係。

▲ 左:李宗仁,右:白崇禧


李宗仁和白崇禧兩人不僅是同學,而且從一統廣西開始兩人就推心置腹,在一起共事的三十餘年裡,兩人始終精誠合作,配合默契,逐漸成長為桂系軍閥裡的核心人物。

其中以擅長謀略見長的白崇禧,外號“小諸葛”,是國民黨內的罕有的軍事奇才,可他對李宗仁一直很尊敬,始終奉李宗仁為桂系軍閥的一把手。

▲ “小諸葛” 白崇禧


說到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水平孰高孰低的問題,筆者覺得這裡有必要說一下,水平實無高下之分。能力是多方面的,有人擅長謀略,有人擅長統籌全局。

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關係,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劉備的關係一樣。

你說是劉備的能力高,還是諸葛亮的能力高?

兩人都是有才之人,只不過白崇禧的“才”更加著眼於謀略之上,這點我們從白崇禧一直在參謀長的職位上供職上可見一斑。

而反觀李宗仁,青年時期便從軍,壯年時期便成為八桂之一,將廣西省治理的井井有條,深受百姓愛戴,這點倒和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類似。

▲ 左:白崇禧,右:李宗仁


這說明李宗仁同樣可以以才牧民,以德服人。這是一個領袖必不可缺的必要條件,因此李宗仁可以穩坐桂系的第一把交椅,實至名歸。

不僅如此,牧童出身的李宗仁,身上有著農村人特有的渾厚和淳樸。這一點和民國時期其他的諸如“西北四馬”,晉系閻錫山等望風使舵,搖擺不定的軍閥是大相徑庭的。

著名歷史學家唐德剛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評價李宗仁:

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這裡提到了一個詞叫“德勝於才”,我想可以概括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間為什麼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首領?

對於領導來說,才是無關緊要的,只要手下的人有才就行。德確實必不可少的,不然何以服人?

記得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治理國家,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因為他們甘為我所用,所以我才能取得天下。

這一點上,李宗仁和劉邦大有類似之處。

▲ 李宗仁


因此說,要論謀略,論詭計,白崇禧要略勝一籌;然而要說統御軍隊,將士歸心,則李宗仁要強一些了。

因此來說,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水平無所謂高下,但桂系軍閥奉李宗仁為領袖,只是說李宗仁在領導力方面要比白崇禧強得多。

除此之外,白崇禧的私生活混亂,也是造成白崇禧不會成為領袖的一個主要原因。


奇點歷史


誰當首領,並不是由軍事水平決定的。決定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手腕。這是首要因素。從歷史情況看,李的政治手腕顯然比白強。李一生未敗,而白晚年比較悽慘。再說,李的政治資源,社會資源也明顯比白要多得多。一支隊伍要打仗是由多種因素支撐的,比如後勤保障,就是你的軍費軍餉來源很重要,沒資源打個屁仗啊。而資源就得靠政治運作。

二是資歷威望。李在桂系的資歷肯定一比白深,威望也比白高。所謂威望,就是你得服眾,大多數人得支持你擁護你。相比之下,在桂系內部,李肯定更能服眾些。

三是歷史形成。桂系是李創建的,他當首領是歷史形成的。除非有人遠遠超過他,存心扳倒他,他的地位一般不會動搖。

所以,李是帥才,白是將才。李是政治人物,白是軍事人物。


熙熙天下


有一則有趣的謎語:“是文人又是武人,是今人又是古人,是一人又是兩人,是兩人仍是一人 。”這個謎語的謎底是“李白”,既指唐代大詩人李白,又指民國年間新桂系首領李宗仁和白崇禧。

李宗仁(左)和白崇禧在臺兒莊

將人物合稱在中國近代史上經常見到,譬如將朱德和毛澤東合稱“朱毛”、孫中山和黃興合稱“孫黃”、張學良和楊虎城合稱“張楊”等等。凡是這樣稱呼的,一般都由兩重含義:一是合作密切;二是私交甚篤。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這種公交和私交都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兩人同為桂系核心人物,但幾十年來團結一致,配合默契,堪稱是一對模範搭檔。白崇禧人稱“小諸葛”,足智多謀,是國民黨內有名的軍事奇才,但他對李宗仁卻是非常尊敬,一直奉李宗仁為桂系首腦,從來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著名歷史學家、《李宗仁回憶錄》的撰寫者唐德剛曾經說過:

李宗仁是赤足牧童出身,為人渾厚,有著中國傳統農村中村夫老農淳樸的美德。為人處世,他不是個反反覆覆、縱橫捭闔、見利忘義的黨棍官僚或市儈小人。等到他時來運轉、風雲際會、享榮華、受富貴之時,得意而未忘形,當官而未流於無賴。遇僚屬不易其寬厚平易之本色;主國政亦不忘相與為善之大體。以此與一般出將入相的官僚相比較,都是難能可貴的。誅心以論之,則李宗仁在中國歷史上,也該算個德勝於才的君子。

當然,唐德剛此言並不是說李宗仁是個無才之人,李青年從軍,壯年時期便雄踞八桂,軍而不閥,將廣西一省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成為民國時期有名的模範省。這說明李氏其才足以牧民,其德亦足以服眾,穩坐桂系第一把交椅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宗仁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和統帥,早在青年時期,他就是一位披堅執銳的猛將,成熟之後,更是一位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主帥。論謀略,論險詐,走偏鋒,李不如白;然御百萬之眾、進退有度、將士歸心,則白不如李。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劉邦之所以成功,因為他善於用人,會將將——在這點上,李宗仁與劉邦有相通之處。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有云:“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李宗仁不僅有君子之德,而且在軍政兩行,皆有過人之處,這就是白崇禧等人終生奉其為桂系首腦而從不逾越的主要原因。


民國年間那些事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高,只表現在行兵佈陣方面,號稱"小諸葛"的白崇禧是國民政府最能打的將領,統一廣西打出名聲,從北伐戰爭再到抗戰,白崇禧都作為國民政府的總參謀長直接指揮作戰,戰績卓著。解放戰爭初期東北戰場上''血戰四平"及1949年的"血戰青樹坪",都讓我軍第一戰神林彪吃了大虧;中原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又是白宗禧的圍追堵截使我軍傷亡慘重。但白的弱點是政治上不夠成熟,而李宗仁看起來忠厚老實,實則城府極深,政治手腕高明,善於籠絡人心,具備領袖氣質。從統一廣西直到成為國民政府的代總統,足以證明李宗仁能力超群,格局遠高於白崇禧。解放戰爭接近尾聲,白崇禧不聽李宗仁的苦勸,在蔣介石的引誘下執意去臺灣,導致晚年淒涼,備受責難,形同軟禁,也是他政治上短視的表現。所以李宗仁是帥而白崇禧只能做將。


原上牧馬


李宗年在晚年的時候經常跟別人說,他覺得自己並沒有多高超的才能,也沒有什麼特別出色的地方,他說自己的成功與自己的“容人”有非常大的關係,他覺得正是自己能容納有才能的人、併合理地駕馭他們,這才能促使自己最終的成功。

李宗仁與歷史中各大君王們的容人手段

其實李宗仁的角色是比較類似於秦始皇、劉邦的,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中功績最大的皇帝之一,正是在他的統領下,秦國才橫掃了六國,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秦帝國。

雖然此前有著夏朝、商朝、周朝這樣的朝代,但是這些朝代實行的都是類似於分封制的制度,君主手中把握的權力是非常分散的,正是秦始皇的出現,才把整個國家的權力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上,真正開始君臨起了天下。

但是這能說明秦始皇有著很強的軍事能力嗎?並不能,秦始皇最大的優點長處就是他會用人,正是在他的重用下,王翦、蒙恬這樣的名將才能安心地引領著手下的軍隊縱橫天下、大殺四方。

劉邦也是如此,在作戰過程中正是他善於用人、敢於用人,韓信這樣的名將才能為他所用,才能為他鑄就了他的大漢帝國,雖然說用人、容人說起來非常簡單,但是能做到的人卻很少,因為身處權力巔峰的人往往都是疑心最重的人。

正如宋高宗和岳飛,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是秦始皇、劉邦,並不是每一個權力者在用人的時候都是足夠放心大膽的,正是對自己手下的不信任,宋高宗才殺死了岳飛,這才斷了自己的一臂。

所以在這個時候,這種容人手段就顯得很彌足珍貴,李宗仁對自己最自豪的就是這點.。


李宗仁和白崇禧之間親密的聯繫

李宗仁在和白崇禧相處的時候,並沒有顧忌到白崇禧對自己的威脅、並不會擔心白崇禧會搶走自己的權力、並不會怕功高震主而不用白崇禧。

所以才得以在白崇禧的輔佐下,成為了廣西之主,並在最後屢屢對蔣介石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白崇禧的軍事能力雖然很強,但並不意味著他有統領各方面的能力,作為一個軍閥,不僅要兼顧軍事能力,各種政治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在政治能力方面白崇禧是不如李宗仁的,在用人方面,白崇禧也比不上李宗仁的。

打一個很簡單的比方,現代的社會中有很多的職業經理人,他們都有著很高的學歷,有著很強的商業運營能力,如果交給他們一個公司的話,他們將會打理得非常好,但是如果讓他們創辦一個公司呢?

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道理都是相通的,創業的過程是極其艱難的,雖然有的人某些方面的能力很強,但是並不意味著他沒有創業成功的能力。

白崇禧在李宗仁統一廣西的過程中為李宗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北伐以及和蔣介石爆發的蔣桂戰爭中,白崇禧也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雖然後來抗日戰爭爆發,白崇禧因為聯合抗日的原因前往了蔣介石的國防部擔任重要高職,但是這個時候,他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 雖然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蔣介石給的,但是在他的心裡,他掛記的還是他的老大哥李宗仁,無論發生什麼他都不曾忘卻這份情誼。

能讓白崇禧這麼死心塌地的向著自己,我們也可以窺見李宗仁的容人、用人手段之高了。

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勞燕分飛

在1948年的時候,白崇禧幫助李宗仁獲得了副總統之位,最後在蔣介石下臺後,白崇禧更是竭心竭力地把李宗仁推上了代總統之位上。

只不過李宗仁在成為代總統之後,他當即受到了下臺的蔣介石針對。

蔣介石雖然下臺了,但是他手下的無數軍隊以及部門還是聽他話的,於是在蔣介石的處處針對中,李宗仁面臨的情勢非常危急,最後整個國民政府都陷入了一片生死存亡的困境中。


這個時候白崇禧在看到窘迫的李宗仁後,他深深地知道李宗仁是不適合這個位置的,所以在蔣介石和白崇禧溝通後,白崇禧才答應了蔣介石的請求,想去勸說李宗仁放棄代總統之位,好讓蔣介石重新坐回他的寶座上。白崇禧知道這才是對李宗仁最好的選擇,因此他也不介意幫蔣介石一把,而在和李宗仁溝通後,白崇禧為蔣介石轉達的請求馬上被拒絕了,正是因為這次的拒絕,李白二人才最終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徹底的分開成了兩個代表不同想法的人。

後來李宗仁去了美國,他去美國之前是想勸白崇禧跟他一起去,只不過白崇禧拒絕了李宗仁的請求,他跟蔣介石一同去了臺灣。


白崇禧的死因

有人說白崇禧在臺灣的待遇非常之差,但實際上並不是,白崇禧雖然在臺灣坐上了冷板凳,但是他也受到了蔣介石的優待,除了平常受到蔣介石派的衛士監視之外,他是可以隨意去任何地方旅遊的,在生活方面也有相應的補助。

而白崇禧去世的時候也已經有73歲的高齡了,這個年齡對很多人來說都算得上是正常的死亡年齡,在這個年齡去世對白崇禧來說其實已經是足夠的。

對於白崇禧的死法,他的兒子白先勇曾經作出過解釋,他說自己的父親是因為心臟病發作而死亡的,並不是很多人所說的被蔣介石暗殺而死,對這個說法我比較認可。

所以說白崇禧之所以沒能取代李宗仁成為桂系軍閥之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宗仁身上有著領導人的氣魄和很強的容人之量,他能容別人所不能容,這才能讓白崇禧一直以來都死心塌地跟著他。


孤客生


白崇禧比李宗仁水平確實高,但只限於軍事上,而李宗仁不但是帶兵打仗的將領,他還是廣西的實際主政者。白崇禧被人譽為“小諸葛”,雖然帶兵打仗厲害,但是卻不是一個好的政治家,所以只能屈居新桂系中的二號人物。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人們稱其為李白,他們都是桂系的軍閥,主政廣西長達十幾年,而這二人和黃紹竑合起來還有桂系三巨頭之稱,可以說他們是桂系的代表。而桂系和蔣介石有過多次矛盾,李宗仁也有過好幾次反對蔣介石的軍事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



而李宗仁和白崇禧在抗戰時期也頗有貢獻,比如著名的臺兒莊戰役便是李宗仁指揮雜牌軍的一次大勝。而在抗戰時期,白崇禧則擔任的國防部長,親自為蔣介石制定戰略計劃,所以說白崇禧的軍事才華是值得肯定的。



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李宗仁當上了國民黨的代總統,達到了他一生權力的巔峰時期,而之後白崇禧領導的桂系軍隊被解放軍消滅於西南一隅,沒有了軍隊的李宗仁後來去了外國,而白崇禧則是去往了臺灣,李白之後再也沒有見過面。


歷史之絕唱



白崇禧無論哪個方面,政治,軍事,思想境界,都沒法和李宗仁比,所以始終認李宗仁為老大,也是心服口服!



政治上,李作為桂系領袖,起家最早,最有感召力,與閻錫山,馮玉祥,張作霖,蔣介石都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名義上蔣是國家領袖,在各自地盤都是自己說了算!


白根本沒有這樣的權威和地位,也就是根本沒有這樣的號召力影響力和凝聚力,這就是個人的道德教化、思想影響和人格魅力,李如果是帥,白只能成為將。

軍事上,不少人說白強於李,可是白只是參謀為主,有幾次漂亮的大的勝仗是白親自指揮的?李在第五戰區,可是親自指揮了抗戰以來首次最輝煌戰績的臺兒莊戰役!無論大局觀軍事戰略思想,現場戰術指揮李應該不次於白。


民族大義上,李大局觀深遠明確,能屈能伸,看清世界發展潮流,以國家統一民族大義為重。白氣量狹小,失敗了跑去孤島割據,自己落得個淒涼晚景,還是沒有達到李的眼光境界。

所以,事實上也就是李從來都是桂溪名副其實的領袖,這是桂系李白黃實際水平的真實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