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10後逼瘋了哪些人

第一批10後逼瘋了哪些人

先提醒一下,今天的文章是一篇求生指南——關於年輕爸媽帶小孩的。

主要是想給那些厲害得不得了的 85、90 後們作個參考。

有了孩子後,如何避免被自己的孩子折騰死。

眾所周知,孩子是全世界最精力旺盛的群體。帶孩子,就是一個沒有盡頭的修行。

而且還不知道到底能修成什麼德行。

我請同事採訪了幾位年輕媽媽,寫下她們到底遭遇了什麼。

她們說,之所以還能堅強地挺住,全靠下面這些強大的技能。

如何活著當一個好媽媽?

關鍵技能

1.“在 5 分鐘內找到亂滾的孩子”

【yan,孩子 3 歲】

我被老公騙了。生之前他說娃只有嘴巴和屁股兩張口,好帶。

生了我才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不野的孩子。

孩子是隨時移動的。

下班回家,他會在櫃子上,床底下,說不定還會把衣服扔出來,自己硬塞進一個儲物盒裡,頭上頂著蓋讓你找他。

不在五分鐘內找到他我就廢了。

因為他會撅著屁股使勁喊半小時——“媽媽媽媽媽媽你猜猜我在哪!”

我工作報表的數據還沒找完呢,我還得先找他。

孩子睡覺也一樣。他會自己轉,還會連滾翻。

睡著睡著還會坐起來,倒向另外一邊

——然後砸中我。

我要想睡個好覺,就得摸清他在床上的滾動規律:橫我頭上,趴我腳上(並不臭),掛在床欄杆上,掉到床底下。

但事事有意外。

有次出差我帶上了他和他爸,酒店兩米五的大床上,我和他爸商量著睡成了 L 型,把他擱中間,力圖擋住他。

但凌晨 4 點,他還是翻越了我倆的大腿,掉下了床。因為地面是軟的,所以他滾得無聲無息。

我摸不到娃後突然驚醒,開燈時已經嚇得沒有睡意了。

直到聽到他在床底下邊睡邊放了一個屁。

真的。我的人生幸福,全靠在 5 分鐘內找到孩子。

關鍵技能

2.“不要輕易為娃傷心”

【ding,孩子 3 歲】

跟孩子相處,千萬別認真。

他的好,壞,幼稚,成熟,很多時候都是一次性的,抬爪就忘,千萬別當真。

我家寶寶 3 歲的時候,對於長大想當什麼這個問題,他會在其他小朋友“宇航員”“警察”的答案裡,非常自信地說想當香蕉皮。

生氣之後,我開始麻痺自己這個回答其實很有深意。

他就是個給我使絆子的香蕉皮。

有天他突然在家裡的床上坐起來,拉著我的手大哭,說要回家。

問他回家幹嘛,他說回家睡覺。

有天半夜 3 點醒來,一巴掌打醒我。

問他幹什麼,他說坐起來休息休息。

我覺得不如就把這當成一種很現代的休息理論吧。不然我遲早會被氣死。

他八個月的時候還學會喂東西給人吃了。

我很感動地跟老公說,兒子餵你東西你千萬不要拒絕,那是他在跟你分享他認為最好的東西 。

但接下來我們去公園,兒子撿到一片樹葉,非要塞到我嘴裡讓我嚥下去。

有天打掃完衛生,我累得癱倒在沙發上。

娃很迅速的爬上沙發,用小手摸摸我的臉,我頓時很感動,他又要心疼媽媽了?

只見他更加迅猛地拿出一個涼冰冰的東西摁在我嘴唇上,硬是用大拇指給按進嘴裡去了。

吐出來一看,是家門口花盆裡的土疙瘩。

真是孝順啊,我感覺我已經離喝馬桶水不遠了。

千萬不要輕易為娃感動。

你要靠自己堅強的內心奮鬥出一片天地。

關鍵技能

3.“坦然地被同齡人(爸媽)拋棄”

【小米,孩子 5 歲】

我是個不認輸的媽媽。唯獨在寫作業這件事上,我承認了自己的無能。

因為每天都有比我更心靈手巧的爸媽將我拋棄。

先說手工。幼兒園佈置我們做燈籠,我和老公捻了漿糊,用小紅紙紮了一個能放蠟燭的,很自信地讓孩子帶去了。覺得邊緣整齊,內心沾沾自喜。

結果晚上看老師在微信群裡發成果,我發現人家爸媽做的是電動的。

“啪”地按開,那叫一個五顏六色啊。就像我臉的顏色一樣。

教她認字,也需要剋制。

小時候,我把一個 “真" 字教了她三天。但她 “直”認識,“具”認識,見到 “真”, 就是不認識。

“好熟悉啊……哎!不認識!”

還有數學。

我是學歷史的,本想著以後怎麼讓她在文科脫穎而出。但她馬上就要進入解應用題的年紀了。

“小明和小紅到底何時相遇?”

“水池的水幾小時才能放完?”

我發誓自己沒法教她數學。她不懂的,我難道就懂嗎?我懂我還學什麼歷史。

記得有一個經典的帶娃段子:有天晚上聽到樓下一個女的在咆哮:什麼關係啊?!什麼關係!?你說,到底是什麼關係?

以為是什麼八卦,結果接著聽下去:互為相反數啊?!

我也真的親身經歷過這種對話:

我:長是 a ,寬是 b,面積等於什麼呀?

她:等於 c。

行吧。讓孩子自由生長吧。

大多數年輕女孩都將被孩子的作業逼瘋。

但作業沒寫完,反正我不挨批評。

關鍵技能

4.“見機使用假惺惺的母女情”

【cc,孩子 6 歲半】

每次回家開門,我疲累的身體,都會迎來一個精力旺盛,嘰裡呱啦的孩子。

“媽媽我要買小書包!”

“媽媽我要當小狗!”

“媽媽我想聽你講西遊記!”

我上廁所時想刷會兒微博,她會哭著跑過來,猛敲衛生間的門:

“媽媽你出來啊!!!”

一般互動到 8 點,我想通過洗澡給她醞釀一絲睡意。

但不行,她會坐在缸裡扭來扭去,尖叫著幻想自己是隻被老巫婆逮起來的小鴨子(沒錯老巫婆就是我)。

興致來了,會喝洗澡水。

給她穿衣服,她會 360 度旋轉著扭來扭去,並對我的睡衣顏色發出審美評判。

“媽媽你怎麼穿得像個大西紅柿。”

但是哄她睡覺更不容易。

給她唱了半個小時 ABCD,我很可能會先把自己唱睡著。

一激靈醒過來,竊喜地以為她睡了,發現她還在瞪著忽閃忽閃的大眼睛。

“媽媽你醒了,快給我講講小鴨子!!”

那一瞬間我真的很想哭。孩子是不會困的,但我會。而且我明天還要上班去開會。

所以後來我學會了給自己減負。

@本冰的一條微博是這麼說的:

我選擇讓她自嗨。

有次在外面吃飯,隔壁桌有個跟她差不多大的孩子。

我和那個媽媽交換了一下眼神,就把倆兒童餐椅擺成了面對面——他倆好奇地打量著對方,含蓄地坐了半個小時。

總之那頓飯我吃得超撐。

後來她的幼兒園同學正好住我家樓上。

我被她鬧得要死時,會假裝不經意地提醒:寶寶你知道嗎我在樓上看到你們班陳燕燕了。

看到她興奮地跑出去,我會在後面更興奮地補充一句, “你可得早點回來啊!”

這就是我們假惺惺的母女情。

娃走之後,我才能迎來一天裡最快樂的時光。不用再當媽,而是可以當個少女。

拍抖音,發自拍,在閨蜜群裡聊八卦,重溫我沉迷過的《戀與製作人》。

我為自己爭取到了美麗人生。

關鍵技能

5“有技巧地耗費孩子的精力”

【大忽悠,孩子 6 歲】

有孩子之前,我是個愛出門的浪子。

有孩子之後,我成了蓬頭垢面跟在娃身後的老媽子。

他在家裡太鬧了,我需要讓他在野外釋放掉讓我家雞飛狗跳的活力。

他在前面誇誇跑,我在後邊拎著皮包慢慢追。裡面有尿片,藥,水杯,不蓋睡不著的小被子,還有擠走我三套衣服的玩具大恐龍。

當然他也會喜怒無常。

去踏青的時候,上車前問他上廁所嗎,他說保證不上。

車開五分鐘,他就想要跳車尿尿。

下雨了,他穿著雨衣啪啪啪啪啪踩水坑。

踩了一會兒就哭著要抱抱,因為他踩到了一隻螞蟻,覺得傷害了它全家。

帶他走出去,娃最喜歡的玩伴就不再是我了,是毛毛蟲和樹葉子。把他放到一棵樹旁邊,他能跟樹玩一天。

玩法是角色扮演,但他說他和樹都是派大星。從 1 到 10 都不是我教會的,是她在花園裡頭跟著她姐邊唱喜羊羊邊數花學會的。

總的來說,讓他在野外熊,總比在家鬧輕鬆一點。起碼還能有驚喜——

有次看他偷偷在地上撿東西揣兜裡,回家質問他撿啥了。

他掏出一堆葉子,石頭,花瓣,小草,說是想送給我的禮物。

還撿了一個小夾子,上面有個棒棒糖,非要給我戴腦袋上。

雖然早衰的我頭髮都快掉光了。

帶娃是個無止境的試煉。

每個年輕媽媽,都在一邊心累,一邊心醉。

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其實看起來還算是甜蜜的抱怨。

我的幾個不怎麼喜歡小孩的同事看完也笑個不停,一是笑小孩,二是笑大人。

因為他們來自大自然的自然力,這些野孩子的歡樂、有勁,都能感染到你。

而那些厲害得不得了的年輕人,居然也能被 10 後們折磨成這個樣子。

堅持住。

反正,沒有任何一個有娃的家庭能得到完全的安寧。

被折騰得半死的爸媽們當然也有過崩潰。不想吃飯就不吃吧,不想睡覺就別睡吧。

但最後當然還是不忍心。

你覺得他們停不下來,很可能是沒把他們放對地方——除了在家裡憋著,也可以多去自然裡奔跑、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