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爲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多親密的親子,也會遇的矛盾。


廚房裡,飯菜飄香,媽媽已經盛好了飯。小男孩在客廳玩玩具,他玩的是老虎追趕小兔子的情景玩具,他一會扮演老虎,一會扮演小兔子,玩得不亦樂乎。

媽媽朝客廳喊:“吃飯了,別玩玩具了!”小男孩沒一點兒動靜,他手中的玩具兔子正在逃跑。

看到孩子頭也不回,媽媽有些生氣:“吃飯了,聽見沒有?”

小男孩仍舊不吭聲,他手裡的玩具老虎掉進了“山溝”。

“是不是要我把你的玩具沒收,你才願意吃飯?”媽媽提高了聲調。

“好,來了來了。”


孩子為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孩子總是把我當耳邊風”“不發火,孩子就不聽”“真懷疑他是故意不聽的”……幾乎所有父母,都曾經不止一次地這樣抱怨孩子。孩子常常把父母的話當沒聽見,據說是親子矛盾位居Top1的難題,每個家庭必經的“親子障礙”,到底怎麼回事?

▶孩子為啥愛“聽不到”?三種原因

1、父母習慣頻繁提醒

晚飯後,小女孩剪手工,媽媽提醒:“洗澡了。”孩子抬頭看了媽媽一眼,走進房間,玩起了布娃娃玩具,她要給布娃娃穿小襪子呢。“怎麼還沒去洗澡?媽媽不是提醒你了?”小女孩放下了玩具布娃娃,又拿起了繪本看童話故事……“你到底有沒有聽見我說話?到底要我說多少次?”媽媽無奈地抱怨。


孩子為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在養育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習慣頻繁提醒,會開啟孩子大腦的“自動忽視模式”。這些父母常常對小朋友不放心,總是提醒了一次又一次,結果孩子也養成了要一次又一次被提醒的習慣,“反正會提醒多次,我不用著急”,結果便陷入了“越是提醒,孩子越不聽;孩子越是不聽,父母越提醒”的漩渦。美國家庭心理學家Kevin Leman曾經提醒父母們:“如果父母不斷提醒,只會讓孩子忽視。”繼而便帶來拖延,慢慢地,可能會導致孩子習慣性直接忽視父母說的話。難怪有父母說:“我也不想嘮叨啊,可是孩子總是不聽。”所以,嘮叨父母該反省一下了。

2、孩子專注於他的事情

公園裡,小男孩拿著玩具小鏟子在鏟沙,他要用沙子堆成一個小城堡呢。這時,眼見太陽已經下山,爸爸喊:“寶貝,我們要回家了。”孩子仍舊鏟沙,接著還丟掉了鏟子,可能覺得鏟子太慢了,他整個身子趴在沙子上推沙……“怎麼回事?是不是欠揍?”看到爸爸怒氣衝衝地來到自己跟前,小男孩嚇了一跳,似乎一點也沒聽見爸爸剛才回家的提醒。


孩子為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孩子很專注地玩沙子,他把外界的聲音都屏蔽掉了,他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中。這是小朋友專注力較好的表現。知名專注力研究專家米哈里·齊克森也說過,當人足夠專注時,會完全無視周圍,眼裡只有他們面前的事情。我們知道,小朋友年幼時,專注力常常不足,並且專注的時間短暫。當孩子表現出一定的專注時,

父母要保護好,因為只有好好保護,當孩子養成專注的習慣,他們的專注力也會越來越好。

3、孩子為洩憤,故意不理會

在一個二胎家庭裡,父母為了讓姐姐好好學習,不買玩具,而只給妹妹買玩具。有一天,媽媽給妹妹買了一套做飯的遊戲玩具,還叮囑姐姐不要玩。結果媽媽剛轉身,身後就傳來了妹妹的哭喊聲,兩個孩子在爭搶玩具!媽媽氣得跑過去抓起姐姐的手就用力地打了一下。“前一秒還在叮囑,後一秒就犯”,媽媽表示很心累。


孩子為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這種原因,常常發生在父母對孩子較苛刻嚴厲的家庭,比如這些家庭會經常否定孩子、指責批評孩子,或者有打罵孩子的現象。孩子感覺到委屈或憤怒,就可能會通過故意不回應或忽視父母而發洩憤怒和不滿。我們不難看到,那些有專制父母的家庭,更是如此。

▶當孩子經常把你當“耳邊風”,怎麼辦?

1、父母自我審視是否做了讓孩子不愉快的事情

正如幼兒說在上面例子提及的,當父母對孩子進行“粗暴教育”後,孩子會因為不滿而表現出逆反行為,所以孩子把父母的話當“耳邊風”便這樣發生了。所以,父母自我審視是否對孩子過於苛刻嚴厲,是改善親子教育的第一步。

2、把你的感受告訴孩子,喚醒同理心


孩子為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媽媽剛才跟你說話,但你沒理會,媽媽很傷心呢”,一位媽媽裝作委屈地對自己的女兒說,她的女兒正忙著在地上塗鴉。

“你想想看,如果你跟媽媽說話,媽媽不理你,你會不會也很傷心呀?”

小女孩點頭,愧疚地說:“對不起,我剛才沒聽見。”

喚醒同理心,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當孩子對別人有同理心,他們會尊重別人,就像他們希望別人也尊重自己那樣,更不會故意不理會他人。

3、孩子專注時,儘量不打攪

當孩子專注時,除非有重要的事情,否則父母儘量不打攪孩子。因為當孩子從小能養成專注的習慣,未來他們更容易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生活,這也是專注力研究專家弗朗西斯科·西里洛的人生總結。所以,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好好保護和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


孩子為什麼總把你當“耳邊風”?3種原因,你家是哪種?


可是,父母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在專注,還是故意把父母當“耳邊風”?

有媽媽說,我很多時候完全不知道孩子是否在專注,還是故意聽不見。怎麼辦?的確,父母有時難以判斷孩子的行為。並且,有一些事情是不容拖延的,比如孩子到了睡覺時間就要睡,否則會影響孩子的睡眠。所以父母不能任由孩子一直把父母當“耳邊風”。

在這些時候,建議父母們可以提前提醒孩子,允許孩子有準備的時間,還可以設置鬧鐘提醒孩子。比如,當晚上9點需要刷牙了,那麼爸媽可以在8:50時提醒一下——“還有10分鐘就要刷牙了,現在你只有10分鐘的玩耍時間了。”父母提前提醒,而不是立即執行,能幫助事情進展得更順利。

所以,當孩子把你當“耳邊風”,一定是有原因的,就像天會下雨,是因為有烏雲那般……

關鍵字:親子矛盾、親子溝通、育兒成長、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