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如果沒有他,清朝亡國亦不遠已

康熙評價

康熙在我國曆史上是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康熙取得了三藩和沙俄的戰爭勝利,還滅掉了臺灣的明鄭政權,康熙軍事指揮才能就此顯現。另外,康熙在少年時期便挫敗鰲拜,年老時期,使用“文字獄”攻擊漢族的異議人士等等。康熙舉行的“多倫會盟”取締了戰爭,又懷柔蒙古各個部落;用條約保證清朝在黑龍江的領土上掌控。康乾開創了盛世,可以說是個英明的領導者,又是個偉大的政治家,甚至被後世之人稱為“千古一帝”。

我國曆史上,如果沒有他,清朝亡國亦不遠已

康熙

再來說一下當時康熙晚年朝政的腐敗

我國傳統社會的腐敗大多數都是無法避免的“體制腐敗”,這種腐敗通常都避免部落,而且一定會存在,和司法完善與否都沒有任何關係。

腐敗的產生重要的一般都是財政與統治的集中還有管理權的分散等等。我國的傳統社會從來都是把財政的權力集中到中央的一層,但是地方上有權運轉,地方上專門負責把財政和收入運送到中央去,之後中央上再按照地方的需求,再分散到地方,以備日常使用,實施的過程中在每個時代都會有出入,不過最終的程序不會亂。統治權的集中,在地方管理上一定和中央一致。

我國曆史上,如果沒有他,清朝亡國亦不遠已

雍正

主要有這幾點:

第一、康熙的兒子們結黨爭儲,導致康熙晚年時期無暇顧及 。當時的九子奪嫡,導致當時的康熙早就心力交瘁,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他晚年曾對月起誓,甘願縮短壽命來換取清朝的太平。晚年時期一度倦政。

第二、使得康熙麻痺和臣子的粉飾太平的言語,歷史上皇上們都一樣,都喜歡聽好聽的,多年的國運昌隆和所向無敵的征戰,導致康熙驕傲自大,官員們也都報喜不報憂,導致吏治的鬆弛都是意料之中的事。

第三、康熙晚年時期的身體非常不好,無法外出巡查。後期直接導致了就是宰白鴨(被斬首的人花重金買人替自己去死)的事情出現 。

我國曆史上,如果沒有他,清朝亡國亦不遠已

康熙

第四、康熙晚年時期,各個都是有影響力的老臣子,康熙不敢隨便動誰,也就是震懾一下而已,根本沒有實際的效果。再者說當時的國庫空虛,至於說康熙的以“寬仁”治國,也是主要的原因,康熙愛名,延誤治國。

第五、雍正深知康熙後期的問題,朋黨鬥爭還有吏治不清;靠著富民政策的實施,更加加快貧富矛盾;西北也是用兵不停,一再的需要解決和準噶爾的矛盾;國庫空虛。

也是因為這樣,才有大刀闊斧的改革。雍正和康熙都是一樣的勤於政事。後世之人曾經收集雍正在位時的十三年時批過的摺子有360卷之多。在位時期都是,“以勤先天下”。

我國曆史上,如果沒有他,清朝亡國亦不遠已

康熙

雍正是個極其勤政的皇帝,他也可以算是皇帝們的楷模了,還有雍正在位時期,還鞏固了皇權,使得當時得皇權達到了巔峰,更加穩定了清朝的黃泉統治,雍正的政績於歷史上也是很少有的。

若是沒有雍正的話,清朝亡國亦不遠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