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上學時候的一篇課文,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意思是說,我站在碣石邊上,來觀看大海。

這句話出自曹操的詩,當年曹操向北討伐烏丸班師回朝的途中,路過了渤海邊,被眼前波瀾壯闊的大海的景象所震撼,隨即寫下了這首詩。很久很久以後,詩被編進教材,被我們大眾熟知。不得不說,曹操還是很有文采的。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也正是因為曹操的這首詩,碣石從默默無聞到聲名大振。倒也不是什麼震驚吃瓜群眾的大新聞,但是在當時,文人志士的愛好無非就是遊山玩水吟詩作對。本就是奇觀,再加上曹操的文采大力渲染,這效果幾乎相當於美食節目勾起了吃貨們對於事物的慾望。各路才子佳人紛至沓來,都想親臨現場一睹奇景。

話說回來,第一個見到渤海壯景的並不是曹操,而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始皇。秦始皇跟碣石的淵源實在是不淺,在他一統天下以後,就開始了他的巡遊。這放到現在也可以理解,就是度假嘛。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咱們秦始皇第四次巡遊的終點就是渤海的碣石山,天下之主四處巡遊不奇怪,來到這碣石山才奇怪。不過了解了他的目的大家也就清楚了,秦始皇想當神仙,來這兒求門道來了。

除了秦始皇,還有很多帝王都到渤海遊賞過。說出來這幾位大家聽著也耳熟,有北齊時期的文宣帝高洋,還有北魏的文成帝拓跋濬,當然啦,最為大家所熟知的當屬唐太宗李世民。

坊間傳聞啊,後來去渤海遊玩的李世民和當年的秦始皇一樣,都是為了求仙問道。想來也無可厚非,畢竟都已經穩坐江山了,當然要有更高的追求。可是這求仙問道又不是去藥店買藥那麼簡單的事,得等到仙人來了才能邁出第一步。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仙人那都是來無影去無蹤的,想要達成心願,還得有耐心。天子等人能蹲牆角嗎,當然得修建行宮,皇帝一遍賞美景,一邊等仙人,兩不耽誤。

史書記載啊,秦始皇修建了碣石宮,後來的漢武帝求仙,住的也是這個碣石宮。這樣推測的話,文成帝當年在山下大擺筵席、曹操一睹渤海奇觀,都在碣石宮有所逗留。

可是從宋朝開始,幾乎沒有人再提起碣石宮了,也沒有相關的歷史資料再出現了。到底是為什麼呢,碣石宮到底在哪裡出現的呢?現在對於碣石宮在哪,一共有三種說法。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第一種說法是在縣城北面三十多公里,海拔60多米的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的碣石山,是火山噴發形成的火山堆。相傳秦始皇為了求仙,曾經去過琅琊 (日照) 天台山和嶗山尋訪道士安期生。據說他派出去尋長生不老藥的徐福是從無棣的碣石山這裡出海的。

第二種呢,說碣石宮在距離山海關有約十五公里的距離的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萬家鎮止錨灣,考古專家們對此也進行了鑑定,確認這裡就是碣石宮。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第三種說法,在城北距離北戴河約有三十公里,海拔695米的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的碣石山。這個地方是歷史上記載的曹操北征烏丸和唐太宗東征遼東的必經之地。途徑這裡,來觀賞觀賞渤海奇景,滿足一下好奇心想看看秦始皇求仙之地也在情理之中。考古學家在北戴河附近發現了秦朝的行宮遺址,考古學家們鑑定啊,這個地方,就是碣石宮。

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在山東、河北還是遼寧?

這麼多地方都被確定為碣石宮,到底哪裡才是曹操詩中的碣石所在地呢。後人發現啊,也許碣石宮和碣石山是兩回事,碣石山是曹操所見的奇景,碣石宮呢,只是帝王們修建的為了觀賞休息的行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