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觀察」停產迎督察,編造假文件……這些地方應對中央環保督察「花招」多

「环境观察」停产迎督察,编造假文件……这些地方应对中央环保督察“花招”多

編造數據、編造文件、走過場式檢查、推不動的實施方案就一撤了之……一系列應付環保督察的整改鬧劇在今年6月集中被曝光。

2016年7月,中央開展第一輪環境保護督察,近兩年後,第一批中央環境保護“回頭看”於今年5月30日全面啟動。在對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東、廣西、雲南、寧夏等10省(區)實施督察後,發現10省區均存在督察整改不力,“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等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曝光了一系列地方弄虛作假、表裡不一、敷衍應對的行為。

而據生態環境部官網顯示,截至6月25日,6個督察組基本完成第二階段下沉督察任務。截至25日晚8時,6個督察組共收到群眾舉報29245件,受理有效舉報24246件,經梳理合併重複舉報,累計向被督察地方轉辦交辦23087件;各被督察地方完成查處12409件,其中立案處罰2579家,罰款25096萬元;立案偵查208件,拘留235人;約談1065人,問責1939人。

目前,各督察組已陸續進入第三階段督察,繼續受理人民群眾生態環境問題信訪舉報,並針對突出問題或重複舉報較多問題開展抽查核實。

南都記者梳理近期的公開報道發現,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在開展具體的整改工作時,“花招頻出”,“空轉機器、編造文件、弄虛作假”;此外,個別涉事企業我行我素、任意妄為也令人咋舌。

花招1:敷衍了事

對外宣稱整改已完成,但實際工作不到位

督察組“回頭看”發現的最普遍的問題是,地方政府“敷衍整改、流於形式”。

在內蒙古“回頭看”時,督察組接到群眾舉報,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西溝門移民新村木器加工廠噴漆味道濃重、噪聲汙染嚴重,且無任何環評手續。

經過調查,督察組瞭解到,這間加工廠早在2016年便被舉報過,當時被取締兩個月後又重新開工。督察組到來前,該廠被暫時停產。對此,中央督察組評價稱,“這正是應付整改、敷衍整改的典型做法。”

假整改,真應付的問題,也發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那裡的5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地共有9個排汙口曾被督察組發現問題。之後,當地赫然公示完成整改,並經廣西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確認銷號。而實際情況是,督察組回頭看確認“9個排汙口仍未徹底整改到位”。

這種“對外宣稱整改已完成,但實際工作不到位”的戲碼也在河南出現。

河南新鄉和三門峽市在上報和對外公開整改落實情況時,稱已基本達到整改目標,但實際上,整改工作進展緩慢、生態破壞問題整治修復不到位。“這反映出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審核把關不嚴,敷衍應對,整改流於表面”,督察組指出。

花招2:執法懈怠

地方政府甚至幫企業“偷排暗管”

地方政府督察不到位,無益於改善環境問題,而默許縱容企業違法行為,只能使問題雪上加霜。

督察組在江西武寧縣發現,當地有大面積湖面被渣土侵佔、破壞、填平,按照武寧縣政府有關負責人的說法,“政府想發展哪塊區域,城市建築渣土就會往哪兒去,對於傾倒渣土填湖的行為,政府是默許的”。

截至2016年,當地有關方面共批覆多個項目侵佔湖面1109.68畝,此外還批覆317.89畝防洪工程佔用湖面,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均明確禁止圍湖造地。

然而,武寧縣水利部門僅對其中一個項目侵佔湖面違法行為發出《責令改正通知書》,之後便再無其他日常督察檢查或處罰措施。唯一發出的這份《通知書》也變成一紙空文。

除了政府默認違法填湖,還有部門“幫忙”鋪設偷排暗管。督察組在河南範縣城區垃圾填埋場發現,該填埋場偷偷排放垃圾滲濾液,並且經過暗管直接排入市政汙水管網。經核查確認,這條暗管正是由範縣城市管理局安排市政施工隊,幫助這家填埋場鋪設而成。

花招3:弄虛作假

除了上述地方政府在整改工作中“耍花招”外,督察組披露,有些地區在查處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時,“作風虛浮,不察實情,弄虛作假”。

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進駐江西時,撫州市崇仁縣政府接到督察組轉辦的“崇仁縣三山鄉長仁磚廠廢氣直排”,隨後崇仁縣政府和環保局對該磚廠進行執法檢查,並作出“立即停產整改”和“罰款4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然而,在磚廠並未關停的情況下,崇仁縣政府先後兩次上報稱磚廠已經停產。令人瞠目的是,轉辦件中並沒有信訪舉報人的信息,崇仁縣環保局卻謊稱,已經向信訪人反饋處罰結果,信訪人表示滿意。

除了上報整改時弄虛作假,有些地方還編造假文件,應付督察組。

減煤情況也在此次的督察範圍內,但河南範縣卻沒有制定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範縣相關部門怕被追究責任,便照搬照抄濮陽市人民政府的相關文件,編造了一份《關於印發範縣“十三五”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但印發日期卻比市政府的文件還要早6個月。

經督察組對比,兩份文件核心內容高度吻合。最終,範縣發改委無法自圓其說,只得承認並未制定相關方案,因怕被追責而臨時編造了一份。

花招4:推卸責任

有地市將整改任務全部安排給縣級政府承擔

在江蘇泰州,督察組瞭解到,上世紀90年代,泰興化工園區企業就將化工廢料、固廢非法填埋長江邊,後來將該區域覆蓋並綠化,留存的垃圾已對周邊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汙染,但泰興市政府遲遲沒有制定整改方案,更無任何實質性整改措施。明知違法大量掩埋化工廢料,卻無動於衷;明知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卻對督察組百般隱瞞。

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在廣東汕頭也發現,自2016年第一輪環保督察後,練江流域汙染整治進度嚴重滯後。目前練江水質持續惡化,垃圾亂堆亂放、非法填埋、就地焚燒等問題依舊突出,督察組在詢問督察整改、項目建設等問題時,有關區縣和部門說不清道不明,一問三不知。

有的地方不承擔責任,有的地方推卸責任。

督察組在雲南曲靖發現企業消極應對環保督察後,曲靖市政府從未開展轄區企業汙染突出專題研究、更無有效的督辦考核,在制定督察整改方案時,只是簡單將整改任務全部安排給縣級政府承擔。

同樣推卸責任的還有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相關報道披露,寧夏督察整改方案中明確指出,自治區發展改革為作為整改主要責任主體,要調整《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總體規劃》,將侵佔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293畝調出規劃範圍。然而自治區發改委除了致函靈武市政府提出加快修編《規劃》外,再無其他行動。

花招5:走過場式檢查

發現問題不了了之,汙染問題多年得不到解決

督察組發現,部分地方政府將整改當作“在經濟發展和環境質量之間做選擇”,於是出現“散亂汙”企業一面“完成”整改、一面汙染環境的“虛假整改”現象,導致汙染問題“舊的未去、新的又來”。

督察組在廣西欽州市和防城港市督察發現,當地一批早該淘汰的“散亂汙”小冶煉企業,仍在違法生產汙染環境,但自治區有關部門卻公示“完成整改”。

督察組認為,發生這種現象是因為“各有關部門現場檢查走過場、走形式,有檢查無監管,發現問題不了了之,導致大量小冶煉企業汙染問題多年得不到解決。”

整改未完成、卻實現“層層上報”的還有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督察組在齊齊哈爾市發現,部分省級督導部門對於整改情況審查不嚴格,多個整改項目並未到位,便上報完成整改任務。

有些地方政府甚至連“走過場”都沒有。

寧夏靈武市政府還未開展工作便銷號任務,什麼都沒解決,還繼續違反保護區管理規定引進新項目。截至目前,園區內“散亂汙”企業已達20餘家。

花招6:避難就易

完不成的工程和規劃“說變就變”“說撤就撤”

中央環保督察組在督察時還發現,除了“表面整改”之外,地方政府在整改項目和規劃的安排上也是“做得了就做,做不了就變,完不成就撤”。

「环境观察」停产迎督察,编造假文件……这些地方应对中央环保督察“花招”多

近年來呼倫湖水環境質量沒有得到改變。 資料圖片

“草原明珠”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地位。然而督察組在督察呼倫湖綜合治理時發現,除了治理效果不明顯之外,還存在工程項目隨意調整、治理工作不嚴不實等情況。

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批覆《呼倫湖流域生態與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2016-2017年)實施方案》,但直到去年底,《實施方案》中20個治理工程項目,僅有2個總體按計劃執行,其餘18個項目中,2個被調出實施範圍,16個項目更是大幅變更內容。

不僅項目說變就變,《實施方案》的項目資金使用也是說增就增、說減就減。重點項目投入大幅縮水,增加大量管護能力的資金投入。整體來看,工程項目實施存在避重就輕、避難就易的問題,進一步折射出相關政府部門和機關管理混亂、監管鬆懈的問題。

南都記者發現,不僅有被修改的《方案》,還有被撤銷的《規劃》。

寧夏靈武在侵佔自然保護區的整改中,由於有關部門提出異議,《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總體規劃》被擱置,因為怕承擔責任,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在今年4月便撤銷這一規劃。

花招7 :套路滿滿

“白班改夜班”“夜班改白班”敷衍整改

接受督察的企業面對督察組也是“套路滿滿”,個別企業面對整改已經成了“滾刀肉”。

督察組在河南省濮陽市部分區縣發現,範縣城區垃圾填埋場看似路面整潔、汙染防治設施運轉良好、運行記錄工整齊全,然而垃圾填埋場的處理設施存已經空置和損壞,且未按規定配備汙泥濃縮脫水機。

此外,該填埋場還給督察組提供了一份記錄臺賬,上邊顯示汙染防治設施運行正常。實際上,這臺設施早已鏽跡斑斑。最終,這位負責人只得承認,為應付檢查而空轉汙染防治設施、造假運行記錄臺賬。

在寧夏靈武,除了有侵佔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問題外,還有企業工作人員隱瞞企業白天停產、晚上偷偷生產的事實。除了“白班改夜班”,還有企業用“夜班改白班”敷衍整改。江西南昌一家名為艾格菲的飼料廠,曾因夜間生產偷排廢氣被投訴,此後,這家飼料廠便從夜間生產改為白天生產,群眾投訴依舊,政府卻公示“整改已完成”。

同樣用套路“完成整改”的企業還有江西南昌強力熱鍍鋅有限公司。

該企業曾因凌晨5-7點排放刺鼻廢氣汙染環境,於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被投訴。於是該企業想到用塑料布製作半封閉簡易酸霧集氣罩、用篷布製作簡易粉塵收集罩。做工粗糙效果差,根本達不到“全收集、全處理”酸霧和粉塵的的要求,竟然也被公示“整改完成”。

上述企業在面臨整改要求時,採用的招數和套路數不勝數,然而有的企業面對整改要求卻無動於衷。

督察組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接到群眾投訴舉報,寧夏宇光能源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光能源”)白天停產,晚上生產,環保設施未運行,便擅自投入生產,汙染物直接排入大氣汙染環境。其實自去年9月份開始,中衛市環保局先後4次叫停宇光能源的違法生產行為並予以懲罰,然而直到此次“回頭看”,雖然中衛市領導和有關部門現場督辦,涉事企業仍舊我行我素、膽大妄為。

文章

審核:劉立平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