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面臨洗牌 鬥魚之流盈利模式困局待解

直播行业面临洗牌 斗鱼之流盈利模式困局待解

10月16日消息,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直播平臺,鬥魚悄無聲息下架了。

十一假期正值各大電競賽事集中的“黃金週”,主打遊戲直播的鬥魚卻在iOS操作系統中下架,安卓手機應用市場也只能搜到“極速版”,且極速版只能觀看,無法打賞。這個消息讓整個直播行業一片譁然。

有業內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鬥魚此次下架可能因為之前在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頁面中植入了人人貸的廣告,遭到用戶的舉報,另外產品涉嫌推出貸款功能,觸及到蘋果公司的新規“貸款類App無資質不讓上架和更新”的監管紅線。

至於具體的下架原因,時代週報記者聯繫了鬥魚方面。對方表示,因為內部優化調整,暫停提供下載服務,10月15日就可以恢復下載。至於鬥魚做了哪些產品功能的調整,下架原因是否牽涉到貸款問題?對方表示,更具體的原因還需要進一步核實。

截至發稿,鬥魚方面沒有再作任何回應。直至10月15日上午11點,鬥魚應用還沒有恢復下載,此次下架已持續了12天左右。

這場下架風波,也牽出了直播行業正在面臨著洗牌的現狀。內容安全監管加強的行業背景下,直播行業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結束。資深互聯網產業分析員丁道師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視頻直播行業靠打擦邊球吸引流量和資本的時代已經過去,市場整體迴歸到理性發展,短期的陣痛不可避免,從長遠來看,有關部門對直播行業乃至整個娛樂產業的整頓,利大於弊。

或因內容觸雷

今年以來,娛樂類應用產品被下架或整改的消息層出不窮,直播界的江湖也並不平靜。

此次關於鬥魚的下架,引發爭議最多的是,鬥魚在英雄聯盟S8全球總決賽頁面上發佈網絡借貸廣告,以及產品涉嫌違規貸款。從鬥魚用戶網上曝光的截圖可以看到,頁面上滿屏的“借錢就找人人貸”,以及“刷禮物不差錢,4萬免息借你用”。

事實上,這並不是今年以來鬥魚第一次引發爭議。此前,鬥魚的人氣主播“陳一發兒”因為調侃南京大屠殺、東北淪陷等,被鬥魚短暫封禁。之後,有媒體曝光了“陳一發兒”被封禁後,粉絲仍能在其被封的直播間贈送禮物,而這些禮物依舊可以被結算成收入。鬥魚也被指“陽奉陰違”。

在此次應用被下架期間,10月12日,鬥魚終於發出聲明:由於平臺管理失誤,在已封禁主播陳一發兒(直播間號67373)直播間仍然出現打賞、彈幕運行事件,暴露了公司在社會責任、平臺管理、安全意識等方面的嚴重不足,並稱將永久關閉“陳一發兒”直播間。

往前推,去年鬥魚的頭牌遊戲主播“五五開”盧本偉也因為言行不當被封殺,接連痛失兩大人氣主播,鬥魚很“受傷”。在直播行業,主播的打賞收入在企業營收中佔比最高,參考虎牙今年第二季度直播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95.5%,而這裡面主要來源於頭部主播的吸金能力。

去年的鬥魚魚樂盛典年度十大巔峰主播比賽中,作為第一名的盧本偉在比賽的最後時刻,半個小時便吸金超百萬,一小時吸金更是達到160多萬元。而排行第九位的陳一發兒在去年12月份就吸金178.15萬元人民幣。直播平臺則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分成。

把吸金能力驚人的主播打造成為明星IP是鬥魚的發展策略。對於造星計劃,鬥魚也是頗為闊綽。今年1月份,鬥魚在魚樂盛典頒獎典禮上宣佈將在2018年投入10億元用於培養優秀主播,打造“主播星計劃”。

根據此前鬥魚方面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鬥魚的“主播星計劃”由發掘、培養扶持和宣傳包裝三部分組成,包括經濟支持、職業技能培養、職業道德教育,以及資源傾斜和幫扶。

這種策略充分挖掘明星主播的商業價值,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陳一發兒、馮提莫等頭牌主播開始活躍在公眾視野,她們上綜藝節目、錄音樂,還有影視合作,打破了圈層的認知。這也為鬥魚帶來了經紀服務、藝人廣告等方面的收入,拓展營收模式。

不過,從今年的內容監管來看,這種發展策略也比較冒險。早期行業生態野蠻生長,部分不顧道德底線的主播,以低俗、色情和暴力的內容吸引網友的關注,如今這樣的“黑歷史”足以將她們積累的商業價值一筆勾銷。

盈利模式突破受困

此次下架,鬥魚始終沒有對外公佈確切的原因,也引得質疑聲四起。不管是嘗試引入網絡借貸,還是頭部主播明星IP化,都是直播平臺在盈利模式上想方設法突破的迫切表現。

因為還沒上市,鬥魚沒有披露過多相關的經營數據。不過,同樣身處直播平臺第一梯隊的虎牙,業績表現也反映了整個行業的境況。虎牙的收入來源主要有這三方面:在線直播、廣告和其他收入。

8月初,虎牙發佈了今年第二季度財報,因為營收模式單一、增收不增利、付費用戶增長顯疲態等問題而被詬病。儘管虎牙第二季度營收10.38億元,同比增長125.1%,但營業利潤卻從第一季度盈利2820萬元,轉為第二季度虧損1730萬元。

在多元化盈利模式的探索上,鬥魚走在了前面。從主播明星IP化戰略可以看出,鬥魚希望以直播為入口拓展產業鏈,實現泛娛樂化的轉型,而非只是單純的直播平臺。

不過,今年行業的競爭環境對於直播平臺來說並不友好。一方面,短視頻如快手、抖音的崛起,分流了不少直播平臺的用戶和主播,並且短視頻也在把觸手延伸到遊戲直播、秀場直播以及自制綜藝等領地;另一方面,資本對於直播行業趨於理性,部分平臺燒錢過度難以再續。

熊貓直播是向泛娛樂化邁進表現最為積極的,做了諸如《hello,女神》《panda girl》等自制節目,為熊貓TV帶來了不少流量和粉絲。不過,這也是因為有“金主爸爸”王思聰為其掏腰包。

如今被指資金流緊張,熊貓直播疑似走到了“賣身”的一步。7月份,有消息傳出熊貓直播正作價30億元人民幣尋求買手,交易以部分現金、部分股權交換的形式兌現。針對傳聞,熊貓直播方面回應,近期確有資本動作,目前處於封口期,交易性質為融資或整體出售不便透露。

尋求“賣身”的不僅是熊貓直播,還有一下科技的一直播業務。國慶節前夕,就有消息傳出一直播平臺已被微博收購,將在國慶後搬到新浪大廈辦公。9月29日,時代週報記者向微博內部員工求證,對方表示:微博收購一直播屬實,微博直播部門負責人的頭銜已被變更為一直播高級VP。

從聯姻雙方的產品特性來看,未來一直播融入微博的大生態,或將主要向視頻社交發力。這對於入局直播行業較晚的一直播來說,也算是找到了歸宿。

資深互聯網產業分析員丁道師表示,直播行業增長有所回落,直播平臺也應該積極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未來直播平臺不僅只是娛樂的功能,還應該發展其他有價值的功能如在線教育,建立完善的內容付費體系和打賞功能,也頗有商業意義和前景。

一位資深直播行業人士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我認為直播平臺接下來會出現垂直化,遊戲直播朝電競的方向發展,而社交類直播則朝電商發展,例如打造電商網紅。

資本化進程

2018年是直播行業集中上市的年份,前有虎牙奔赴美股,後有映客登陸港股,作為直播行業頭部企業的鬥魚,也屢有上市的傳聞。

今年7月份,外媒報道稱,鬥魚正在尋求赴美上市。隨後陸續有消息透露,鬥魚將於今年第四季度赴美IPO,預計籌資7億美元,估值有望超過15億美元。對於資本化進展,鬥魚方面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不方便回覆。

儘管跟虎牙有共同的股東騰訊,不過種種跡象表明,鬥魚更傾向於爭取獨立上市。今年3月份,鬥魚和虎牙相繼宣佈完成最新一輪融資,而兩家企業的投資方均為騰訊,投資總額接近11億美元。

此前,因為運營模式和內容品類等較為相似,同處遊戲直播第一梯隊的鬥魚和虎牙是一對冤家。騰訊介入之後,兩平臺互挖頭部主播的紛爭明顯減少,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內鬥。然而,有聲音認為,隨著行業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兩大平臺相互競爭的局面難以避免,騰訊作為共同投資人,或會整合遊戲直播,進而撮合兩者合併。

Quest Mobile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鬥魚App端今年Q2單月MAU分別為4040萬、3950萬和4160萬,同比增長52%、38%和42%,領先於同期虎牙App端MAU數據。儘管鬥魚各方面表現甚佳,但缺少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這成了鬥魚的“阿喀琉斯之踵”。

今年9月份,工信部等六大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顯示,各大直播平臺重點需要擁有ICP經營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這三張證件。

此次,鬥魚下架的風波或許會讓網絡視聽許可證的申請難度加大,公司的上市征程也多了幾分不確定性。不過,業內人士仍然對於鬥魚的上市抱有樂觀態度,“鬥魚上市應該沒問題,畢竟它是國內頭部的移動遊戲直播平臺,發展情況也良好。騰訊的投資證明了它的價值,等大環境轉好,應該會有一個不錯的市場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