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愛心媽媽」王雲霞


她是孩子眼中的“愛心媽媽”,是朋友口中的“熱心人”;她是大家心目中渾身充滿“正能量”的時代女性。她就是長治郊區“愛心媽媽協會”會長王雲霞。

長治“愛心媽媽”王雲霞

圖為王雲霞向老頂山旅遊開發管理中心寄宿制學校獻愛心。

愛心捐助孤兒、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為環衛工人送清涼、資助貧困大學生……工作之餘,王雲霞一心撲在公益事業上,20多年來,她個人慈善捐款累計已達40餘萬元。

說起和公益事業的結緣,還要追溯到王雲霞童年的一段經歷。5歲時的王雲霞曾親眼目睹母親在自家勉強維持生計的情況下,仍拿出僅有的5元存款幫助一對乞討母子。這件事,讓公益的種子在她的心底生了根發了芽。

工作後的王雲霞,也經歷過從業的辛苦、創業的艱難。這期間,朋友和陌生人的關心和幫助,讓她感受到溫暖,也讓她回報社會的想法越來越強烈。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王雲霞主動帶領員工們捐款80000餘元。平時,單位員工誰家有困難,王雲霞都會進行家訪慰問,盡力去幫忙。漸漸地,王雲霞不滿足於僅僅靠單一的捐款途徑幫助別人,同時也感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

在之後的一次次公益活動中,她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她便有了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聚沙成塔,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的念頭。不久,她大膽提出了組建“愛心媽媽協會”的想法。這一想法得到了區委、區政府和區婦聯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2017年1月,“愛心媽媽協會”正式成立了,王雲霞和她的“戰友”們領到了一張更為規範的志願服務通行證,姐妹們一致推選王雲霞為會長。協會成立當天,王雲霞同姐妹們不畏嚴寒分別趕往全區9個鄉鎮,為185名貧困兒童和留守兒童送去棉衣,讓孩子們溫暖過冬。

“愛心媽媽協會”成立了,但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如何發展壯大,如何將“愛心媽媽”打造成和諧社會的響亮品牌?經過反覆討論思考,王雲霞決定加強陣地建設,增強團隊凝聚力和組織力。每月5日,她都要組織協會主要成員召開例會,制定本月活動計劃,幫助那些急需幫助的人。

隨後,看望智障兒童、上街頭開展義診活動、去養老院表演文藝節目……王雲霞和“愛心媽媽”們把愛和真情播灑在郊區大地上。

王雲霞和郊區“愛心媽媽協會”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她的精神也感染著身邊的人,溫暖的力量也越聚越多。“愛心媽媽協會”由最初成立時的130多人發展到現如今的近600人。她們中有的是普通市民,有的是家庭婦女,有的是退休職工。每月“愛心媽媽”們都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願拿出一部分錢或出一分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愛心媽媽”籌集的各類捐款總額已達20餘萬元,解決了185名留守兒童,9名特困學生、殘疾兒童的實際困難,為200餘名孤寡老人送去溫暖。

王雲霞的手裡有個愛心記錄本,上面詳細記錄著“愛心媽媽”成員每一筆捐款,哪一月,哪一天,誰捐了多少錢,同時也記錄著每筆錢的用處。她說:“這是姐妹們省吃儉用存的錢,我們必須記好每一筆收入和開支,好給大家有個交代。”

王雲霞能全心全意投入到公益事業中,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她的善行善舉也影響著家人。王雲霞給女兒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我真誠地希望你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學會感恩,感謝所有幫助過你的人,也盡你的力量幫助可以幫助的人,成為一個讓別人幸福也帶給自己快樂的人。

“愛心是一種力量,能夠感染他人,能夠激發善良。”王雲霞說。人生的道路有種種選擇,而王雲霞與“愛心媽媽”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真善美的人生追求,播灑著溫暖的種子。

“也許我們的力量有限,但是我們希望通過愛心行動把媽媽的心、媽媽的愛,傳播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同時也喚醒周圍人的善與愛。”這是王雲霞和“愛心媽媽”志願者團隊一直信奉的理念。(來源:長治日報 李波 陳晶 郝晉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