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和濟南的部分城區都是德國人規劃建造的,爲什麼城市布局差異那麼大?

朱鳳奇


青島在德國殖民前只是一個小漁村,後來成為德國的殖民地,之後的青島城完全是德國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設計規劃的。而濟南當時已經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老城,有堅固完備的城池,而德國人幫忙設計的僅僅是位於老城以西的一座面積兩平方公里的商埠。


1898年,德國藉口山東鉅野教案,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租借膠州灣,為期99年,修築一條從青島至濟南的鐵路,擁有鐵路沿線30裡以內的礦產開採權。

從此,青島完全屬於德國的殖民地,之後,德國人對青島進行了詳細的考察,並且根據國際水準,做出了城市規劃,包括總督府,醫院,碼頭,商業區,居民區,教堂等等,完全是一個新型的城市,包括至今一下大雨就被人唸叨的青島下水道。

現在,去青島市南區,還可以清晰的看到當年德國人規劃的城市底版,青島對當時的德式建築保存的十分完好。可以這麼說,青島真正的歷史開始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相對青島,濟南則完全不同。首先,濟南並沒有淪為德國的殖民地。其次,濟南當時已經有了完善的城市體系,只是在旁邊新開了一座商埠。

膠濟鐵路建成之後,為了利用鐵路優勢,振興民族實業,清政府批准了濟南自開商埠,商埠位於老城以西兩平方公里的範圍,根據當時先進的“網格”理論規劃,按照中國的經緯來設計,這就是現在濟南經X路,緯X路的來歷。

開埠之後,外商雲集,特別是德商,在商埠內建了大量的德式商鋪建築,有銀行,有電影院,有飯店,有賓館,連同德國火車站,形成了鮮明的德式建築區域。

但總的來說,商埠的管理權還是在清政府手中,德國對濟南的影響也僅僅是幾條街巷,新中國成立之後,就走上了自己的城建指路。但對青島而言,德國人的城市規劃是青島城建的基礎。

濟南和青島的城市格局雖然不一樣,但是走在這兩片老城區域內,還是有點相同的味道的,都是窄窄的街道,偶爾露出的德式建築,特別是青島,道路又窄還拐來拐去,讓人摸不著方向,不由得讓人抱怨就不能規劃的寬一些嗎,大概,當時汽車還沒有普及,人們遠沒有預料到現在的交通擁擠狀況吧。


山東味兒


青島和濟南雖然都是山東省的城市但是一個在膠東一個在魯西,二者的歷史文化底蘊、地理地容地貌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任何一個規劃者也不會做完全一樣的規劃。

濟南是文化古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被列強入侵時,濟南城的格局是已經定型了。後來濟南自開商埠,而津浦鐵路和膠濟鐵路在此交匯,所以很多外國人在此開設洋行,德國人在山東省政府的支持下,設計了棋盤式的經緯交叉佈局。

青島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德國人佔領後為了給外界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列強相信他們的殖民統治能力,所以按照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用了最好的建築技術,把一個小漁村打造成了一個全新的自由港。時至今日還在正常使用的“雨汙分流”下水道設計技術,依然能讓不少我們的城市規劃師汗顏。青島的老城區不少地方還保留了很多德式洋行、別墅等建築,到今天還保護的不錯,不像濟南幾被破壞殆盡。


葫蘆金剛爸爸


可能濟南本身也不喜歡德國人的東西吧。畢竟2007年。濟南還想盡辦法吧把德國老火車站給拆了。建成了一個玻璃房子。儘量脫離有德國的感覺的印象吧


啊是你吧


青島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古代時期,這裡僅僅是個漁村。進入近代,由於大海洋時代的到來。擁有良好港口的青島對德國人的吸引力太大了。所以他們借“鉅野教案”,出兵膠州灣,佔領青島。德國人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規劃青島,把它變成自己在遠東的重要基地和補給地。所以青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建設和改造,許多德式建築這一時期建成。後來青島在這方面的保護做得比較到位,所以濟青兩地的規劃還是不同的。當然現在也都和全國任何一個城市一樣了,那就是鋪大餅。


laowu1982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cd6667e91d1d88565671566ae7bbac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