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聲:氫有望成爲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部分

據《人民日報》,11日發佈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提到,我國是第一產氫大國,具有豐富的氫源基礎;到2050年氫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佔比至少達10%,廣泛應用於交通、化工原料、工業、建築等領域,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當日舉行的2018年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峰論壇上,不少專家談到,氫氣燃燒生成水,可循環利用;來源廣泛,既可藉助傳統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低碳化技術製取,也可以通過風、光、水等可再生能源製備;此外,中國市場巨大、應用前景廣闊。

儘管如此,我國氫能發展在燃料電池基礎研究和技術發展、氫能產業裝備製造、標準法規、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瓶頸。

加氫站數量少、基礎設施發展滯後便是其中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大釗認為,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的原因主要是核心設備技術指標落後、現階段氫氣需求量小、投資成本高等。

分領域看,交通領域是氫能和燃料電池初期應用的主要市場。中國氫能聯盟理事長、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凌文介紹,未來氫能將在小汽車、軌道交通、船舶、航天、物流系統、礦用車等領域廣泛應用。以乘用車為例,到2030年,將發展100萬輛燃料電池車,在建加氫站1000座;到2050年,氫燃料電池車和發電均實現大規模應用。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王思強11日表示,氫能也是我國能源革命重要的探索方向,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打造好產業環境,統籌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創新是重點任務之一。

氫能將有助緩解我國棄風、棄光、棄水問題,作為各種間歇性可再生能源與現有能源體系有機結合的耦合點,有望實現多種能源跨地域、跨時間優化配置。此外,氫能還是能源安全保障的重要潛在選擇。

水氫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之一,我國支持其發展的決心毋庸置疑:燃料電池汽車已經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中和節能汽車、純電動與插電式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一起被確認為發展目標。但我國燃料電池車保有量有限,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已經掣肘該產業發展,突破加氫瓶頸或可有效促進我國燃料電池車產業迎頭趕上。

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針對現有燃料電池氫能“儲運難、成本高”的問題、效率和壽命方面的應用瓶頸,重點研發水氫技術——採用催化重整及純化多項技術從醇水中獲得高純氫,通過質子膜系統產生電、熱等多種能源。可在遠離電網地方使用(只要有甲醇水原料,就有電供應),具有安全、系統相對簡單、運行方便,能量密度高等優點,非常適合作為中小型化移動式長效電源,適合於移動式、便攜式電源,如野外作業電源(勘探)、便攜式電器、多功能移動充電電源等,應用領域十分廣闊。

實際上,合即得已初步掌握了水氫技術關鍵材料、電堆、動力系統、整車集成和基礎設施的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氫技術平臺。現在,水氫機在壽命、可靠性、使用性能上已經達到車輛使用要求,並在積極申請國家相關資質。

作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水氫技術經過多年的研發,技術逐步趨向成熟,特別是在汽車領域的應用空前飛速,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政策的大力支持。水氫汽車以其能量利用率高、環境友好、續航里程長等優勢而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內燃機汽車相比,水氫汽車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減少100%,二氧化碳可實現循環利用,電池能量轉換效率約為內燃機效率的2.5倍。水氫動力系統將有可能成為繼內燃機之後的汽車最佳動力源之一。

發展水氫產業,既是個能源問題也是個經濟問題。從國家層面看是減少石油依賴、解決國家能源安全的問題;從產業發展看是立足資源稟賦,著眼轉型升級,落實清潔高效利用;從經濟上看有利於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應用於交通,可改善大氣環境。

注:本文信息僅供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