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高,有什麼辦法可以退黃疸?

用戶8701448241149


黃疸是新生兒皮膚黃染的表象,而其形成卻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最近訪視了不少新生兒,媽媽看到寶寶發黃便如臨大敵,著實如塊心病。倒是也有位淡定媽,寶寶滿月時經皮測面部黃疸值都23(mg/dl)了,還不就醫呢!雖然這黃疸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有,沒什麼可怕的,但寶寶黃疸都高到這程度了,也不能這麼藐視吧!


來來來,用簡單的話解釋複雜的黃疸形成

其實都是膽紅素惹的禍。

胎兒在母體內也會產生膽紅素,但其主要通過胎盤進入母體血液循環系統,由母親的肝臟和膽道系統排洩,所以剛娩出的寶寶沒黃疸;

我們知道,胎兒是不能呼吸的,它靠臍帶與母體相連,想獲得充足的氧氣,就需要更多紅細胞從血液中攜帶氧滿足自身所需。

而當胎兒脫離母體後,通過自己的呼吸就能獲得充足的氧氣,那些原本大量的攜帶氧氣的紅細胞們,此時卻被“卸磨殺驢”,短時間內大量破裂,生成了黃色的膽紅素,等待排出體外。

然而,新生兒自身肝功能還不夠成熟,沒有能力處理如此之多的膽紅素,也沒有了媽媽的幫忙,膽紅素在短時間內蓄積達到高峰,便形成了黃疸。

退黃就是“拉~拉~拉”

退黃疸,就是要將膽紅素排出體外,其最重要的通道就是腸道,隨大便排出,所以刺激寶寶排便是首要的。

加強母乳餵養,每天不低於8-12次的有效吸吮,觀察寶寶的小便次數應超過6次/24小時,大便達到3-5次/24小時;

適當補充益生菌,如媽咪愛、四聯康等促進寶寶腸道菌群建立,助於排便。

著實被確認母乳不足時,應添加配方奶。

藍光照射使膽紅素轉化成更易排出的結構,起輔助作用

太陽光中含有藍光,照射寶寶皮膚使膽紅素結構發生變化,變得毒性更低,更易排出。

曬太陽時,應避免中午的烈日,春夏秋可以選擇上午9-10點,下午3-4點光線不強的時段。冬季可選午間。讓寶寶的眼睛於陰影處,遮住生殖器部位,以免曬傷。

如果寶寶有皮疹,應避免曬太陽。

當新生兒膽紅素值超過安全限值,黃染嚴重高黃不退時,應及時就醫,遵醫囑採用藍光等治療方案,以免過高濃度的膽紅素進入腦室,影響智力發育,悔恨一生。

回答人:【營養海賊團~航海士】科普育兒原創作者 母嬰營養師代雲峰


營養海賊團


治療黃疸靠譜的方法,按照等級的高低,分為多餵奶,照藍光,換血治療,其他的都沒有太好的效果,當然有時在黃疸重時會用些白蛋白,根據孩子病因使用丙種球蛋白等,那是必要的。
1.多餵奶。咱們知道黃疸就是因為膽紅素升高導致的,膽紅素本應該經過肝臟,進入腸道,之後通過大便排除的。但是,如果膽紅素生成的多,排除的少,就會經過血液滲透到皮膚表面,表現為黃疸。所以,在黃疸不重的時候,就讓寶寶多排便,能多排除膽紅素,降低黃疸水平。多吃奶的意思是讓孩子吃夠,而不是過度餵養,如果孩子都拒絕吃了,別硬塞啊。達不到藍光照射標準的,都可以通過多餵奶降黃疸。
下圖是藍光照射的標準,以孩子的出生日齡定。綠色是健康足月兒的指標,大多數孩子看這個就行,如果孩子是早產兒,或者生後有些疾病,需要請醫生評估。

2.藍光照射。這是目前用的最多,也是非常安全的方式。原理是通過藍光將不容易排除的膽紅素轉變為容易排除的,促進黃疸的消退,這項治療方式非常安全,不要擔心孩子受罪。有一點是達到標準再進行藍光照射,達不到標準無需的。
3.換血治療。如果黃疸非常嚴重,為了防止導致膽紅素腦病,影響孩子大腦,在藍光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需要換血治療,直接把血液裡面的膽紅素給置換出來。這是最迅速、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都是最後關頭才用。
大多數孩子通過多餵奶,黃疸就能好了,少部分需要藍光照射,使用換血的非常少,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啦。

兒科醫生孔令凱


所謂"十個孩子九個黃”,所以可以看出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現象了。但是很多家長還是會擔心這種黃疸會對寶寶帶來健康影響。

根據有關科學部門的調查,新生兒黃疸具有抗氧化作用並且還可以起到保護的作用。這種說法就跟許多認為黃疸不是個好東西必須要除掉它的家長們的意見相反了。但其實,黃疸還真不一定完全是個壞東西。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指的是剛出生的寶寶體內膽紅素升高後,導致虹膜、皮膚都出現黃染的情況。新生兒黃疸也有病理性跟生理性。一般生理性的黃疸在一個星期後就會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黃疸則需要通過治療達到消退。

怎樣讓寶寶的生理性黃疸消退呢?

由於生理性的黃疸過些天就會自己消退,所以一般不需要治療就會康復,我們來說說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是需要通過藍光照射治療的。

如果寶寶是病理性黃疸,那麼就要注意了,因為情況嚴重的話還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傷害。

所以每一位新生兒的父母都應該多懂一些關於黃疸的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呵護寶寶的健康。


KK健康


寶寶出現的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的。大多數生理性的黃疸是無需治療的,只要注意護理就可以了。生理性黃疸一般是先臉部黃染,逐步的向身體其他部位蔓延,在寶寶出生後四~五天左右達到高峰,在兩週左右會自行好轉或者是康復的。但是一般的早產兒生理性黃疸的病程時間會長一些的,寶寶出皮膚黃染以外,一般是不會伴有其他症狀的。如果生理性黃疸,持續不見好轉,當寶寶血液膽紅素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為了避免血紅素過高對腦的損傷,也需要及時的治療的。一般是以藍光照射為主。

當生理性黃疸經過藍光照射等治療,膽紅素水平沒有降低,足月兒大於兩週,早產兒大於四周時,就需要警惕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要比生理性黃疸發病率相對低一些的,由於病理性黃疸的病因是多種的 ,所以在治療時也要針對病因對症治療的。由於病理性黃疸,對寶寶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這時,需要及時的醫院明確診斷後,需要對症治療的。病理性黃疸除身上有黃疸的情況以外,常常還會伴有嗜睡、食慾不振、精神萎靡、貧血、尿液呈深黃色等等症狀的。目前針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治療,主要是採取藍光照射、藥物、換血療法治療等等。病理性黃膽的病程是相對較長的。如果寶寶病理性黃疸是由於膽道閉鎖造成的這時就需要及時採取手術治療的。寶寶在黃疸期間,如果是母乳餵養,寶媽媽還要注意飲食,多吃含維生素的食物,適當的曬太陽都有利於黃疸康復的。(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兒科醫生琪樂


每個新生兒幾乎都會發生生理性黃疸。想辦法退黃之前,需要清楚黃疸高的標準。寶寶黃疸高不高主要是看血清中膽紅素的水平,但是新生兒出生後血清膽紅素水平是動態變化的,它受胎齡、日齡和高危因素影響。因此,現在國內國際上都採用血清膽紅素小時列線圖來表徵寶寶血清膽紅素的水平。對於胎齡≥35周的新生兒,當血清膽紅素水平超過95百分位時需要進行干預。退黃的方法就是藍光治療,日曬、添加糖水都不能起到退黃的作用,添加茵梔黃也已經不在推薦使用了。

此外,頻繁哺餵讓寶寶吃到更多的母乳,也能夠讓寶寶的黃疸儘早消退,如果母乳不足,寶寶膽紅素水平較高,可以添加一到兩頓奶粉,寶寶黃疸稍微消退後,再繼續進行母乳餵養。需要注意的是,添加奶粉的那一兩頓,媽媽需要吸乳保持泌乳。

媽媽在家可以使用手機軟件判斷寶寶膽紅素的水平,如哪吒寶貝。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我曾有兩個朋友的寶寶都是黃疸高,照了藍光,但是據他們說,照那個沒多大用處。

不知道你家寶黃疸多久了,我一親戚家的孩子,出生黃疸,也吃了茵梔黃,但是依然嚴重,基本上是出月子了,黃疸才一點點退了下去,你想想近一個月的時間,我親戚得有多焦急,不過好在後來是退了下去了。我生孩子的時候,他就告訴我了一個治黃疸的方法,不過我家寶生下來無黃疸,所以就沒用上。不過在這裡可以跟你說下,但其實我感覺他說的這個方法是跟茵梔黃這種藥是一樣的,所以未必是他用的這個方法有效,也許就是黃疸到了那個時候剛好要退了,她用了這個方法,沒了黃疸,所以誤以為是自己的方法對了也不一定。不過我還是可以把方法告訴你,你可以試一試。

其實很簡單,

就是用茵陳和梔子放在一起煮水給孩子喝,茵陳和梔子都可以去藥店買到的,很普遍。茵梔黃這種藥,其實就是茵陳和梔子起主要作用的,所以我感覺無論是你煮水喝,或是吃那個藥,應該都是可以的。

不過茵梔黃吃了就是愛拉肚子,都說把黃疸拉出來就好了,這個時候需要護理好寶寶的小屁屁,很容易紅屁股的,祝寶寶黃疸早日下去。


兒童故事整理集


經過多年的科學研究,黃疸其實是新生兒具有抗氧化保護作用的積極正常的表現。並不是部分醫生和家長們認為的出現了就立即要“消滅”的“壞人”。

在國際上,黃疸需要治療的數值也越來越寬鬆,從原來12就要去照藍光,到現在15甚至18之下都可以不用額外治療。國際上對黃疸的認識也逐步的迴歸理性。但是大陸的父母還停留在看到黃疸就“如臨大敵”,甚至母嬰分離導致母乳餵養失敗和障礙。下面就讓我們認真看看臺灣劉博士的文章,更多的瞭解黃疸吧!

1、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2、為什麼新生兒會有黃疸?

大多數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但絕大部分都是生理性黃疸(含母乳性黃疸),很多父母看到黃疸就膽戰心驚,卻不知道這是正常嬰兒的正常反應,並不是需要特別擔心的問題。黃疸的形成是因為新生兒有較多的紅血球數目,而且他們紅血球的壽命70-90天,又比成人的120天短,紅血球被破壞後經一連串反應後產生膽紅素,就會引起黃疸,皮膚、眼白等處就會發黃。

當然也有一些孩子是因為病理性的問題導致黃疸,比如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泌尿道感染。如何分辨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接著看下文。

3、膽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少量的存在體內反而對新生兒是有益的,所以黃疸數值只要不超過255μmol/L(15mg/dl)是不需要特別去治療。

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但介於12 mg/dl ~15 mg/dl的黃疸,孩子除了皮膚黃染外,但在食慾和精神方面都沒有多大影響的情況下,一般在一個月內症狀就會自動消除(也有一些孩子會持續更久),都不需要太過著急與治療。

4、黃疸的寶寶不需要停母乳!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由於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在國內很多醫生,會要求媽媽停餵母乳,但要強調的是除非血清膽紅素大於306μmol/L(18mg/dl),才需要暫時停喂,因為如果暫停哺乳48小時,膽紅素就能明顯下降達50%,所以停喂48小時後可以再繼續哺餵母乳,只要增加餵母乳次數及奶量,增加寶寶排便次數和量可降低黃疸。千萬不要因此而改喂配方奶。

在大陸一般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即為正常的生理性黃疸,只需頻繁餵奶,能加速排便和代謝。但只要超過204μmol/L(12mg/dl)即建議照光治療,其實是不需要的再次提出新的觀念,若根據最新的國外研究報告指出,血清膽紅素大於255μmol/L(15.0mg/dl)時,才需要進一步治療,也就是照藍光。

b. 茵梔黃

在國內醫生會建議不超過204μmol/L(12mg/dl),就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的新生兒服用茵梔黃加速黃疸消退,但茵梔黃,除了說明可以降低谷丙轉氨酶外,並沒有確切可以降低膽紅素而達到退黃疸的作用,而且只要是正常生理性黃疸,增加餵食促進排便,寶寶膽紅素自然能消退。所以常有爸媽問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茵梔黃呢?在國際的新生兒科學領域裡,並沒有服用茵梔黃可以降黃疸的證據喔!另外對於G-6-P-D缺乏的寶寶(俗稱蠶豆症),若服用茵梔黃則會有溶血現象,更會讓黃疸加重,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治療黃疸用茵梔黃的不利影響漸漸得到大家的認知。

6、新生兒黃疸回家該注意哪些呢?

老一輩的人可能會認為,把寶寶照日光燈或置於強烈太陽光下曝曬,可以讓黃疸消退,其實這樣做相當危險又無效的作法, 嬰兒可能會因強烈的光線傷及視力,也可能引起脫水休克。

在正常的日光燈下或於日光燈一般光線下觀察寶寶膚色比較準確,新生兒的黃疸大約是由臉部先開始,嚴重時膚色黃才會黃到身體與手腳。建議父母親用自己的手掌和寶寶的膚色相比,如果發現黃疸在身體軀幹部份時,可以再觀察;如果膝蓋以下的皮膚也出現黃疸時,則應帶寶寶返院檢查膽紅素的數值。

總結:

雖然新生兒黃疸是需要關注的,但可以毋須過度擔心和緊張,畢竟國內對於黃疸值的界定,治療標準仍是高於國際的,所以若您的寶寶測到的數值是高於國內標準204μmol/L(12mg/dl)時,此篇文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心連心好月嫂


新生兒黃疸又稱為高膽紅素血癥。高膽紅素血癥又可以分為高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和高結合膽紅素血癥,其產生機理不一,處理方式自然各異。引起新生兒高未結合膽紅素的原因主要有三種情況:1、膽紅素產生過多。2、膽紅素的轉化和排洩功能受損。3、圍產期的各種病理因素影響。對於這一類的黃疸,我們可以通過光療、換血和藥物進行控制。而對於高結合膽紅素血癥的孩子,需要使用利膽類藥物如熊去氧膽酸片、考來烯胺、苯巴比妥、S-腺苷蛋氨酸、茵梔黃等來促進肝細胞分泌和膽汁排洩,從而消除臨床症狀,改善肝功能。如果存在膽道閉鎖需要積極進行手術治療。對於治療無效的孩子,生長停滯或發展成為肝功能衰竭的患兒,需要進行肝移植。

希望孩子早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祝寶寶健康成長。


兒科恩銘


黃疸分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出生3~7天后會出現黃疸,大約持續一週後消失,在此期間要多給小寶寶曬太陽,皮膚露的儘量多的曬,現在這氣溫不冷不熱的,給寶寶只穿個尿不溼,再穿個小肚兜或肚皮上蓋個毛巾護住肚臍就行了,曬太陽時記得護住點小寶寶的眼睛。多多觀察孩子的皮膚顏色的變化,如果寶寶皮膚的顏色一直不退,可以去醫院。(我家寶寶是生理性黃疸,當時就是黃疸值一直不降,於是去醫院照了藍光。)

母親要儘早開奶,讓寶寶多喝奶水促進胎便的排出。

病理性黃疸

如果孩子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並且黃疸的程度重,發展快,消退晚,或消退後又重複出現,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要及時到醫院照藍光治療。

在醫院治療時,醫院在給寶寶照藍光的同時會給寶寶掛葡萄糖水進行營養水份的補充的。照藍光一般3天這樣,看寶寶的恢復情況而定。在住院期間,寶寶不照藍光時,寶媽可以給寶寶喂些葡萄糖水,多多排尿。


喵媽育兒經


首先要知道寶寶黃疸高的原因。

黃疸主要發生在初生兒身上,主要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

而怎樣應對得先分清黃疸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是出生後第二三天開始出現症狀,大概五六天的時候到最高峰,兩週左右症狀可消失。

對於生理性黃疸,不用採取醫學上的治療,每天早上八九點左右給寶寶曬曬太陽,大概二三十分鐘,每天給寶寶多喝幾次水,加快新陳代謝,增加寶寶的排洩次數,這樣可以通過自身的排洩功能幫助寶寶降低黃疸值,大概兩週左右黃疸的症狀可以完全消失。


而對於病理性的黃疸,從出生一天開始寶寶就有了黃疸的症狀,嚴重的可以讓全身的皮膚都變黃,並且通過喝水,曬太陽等方法也無法幫助寶寶改善黃疸症狀,這時候就必須得到醫院聽從醫生的建議給寶寶對應的治療,最常見的是給寶寶照藍光,基本上三天左右,寶寶即可以恢復了。



在對於寶寶黃疸的問題上,爸爸媽媽們不必過於驚慌,黃疸現象對於新生兒是很普遍的,要勤於觀察寶寶的發生時間,症狀的嚴重程度以及變化情況,用正確的方式幫助寶寶,若無改善便要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