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文中部分配圖來自網絡

網傳,“旅行、戀愛和自我獎勵”是職場人自我治癒的三大法寶。

如今中秋剛過,國慶就要來了,正是出去旅行的大好時機。

那麼讓我們帶著各自的KPI踏上征程吧!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衣錦還鄉流: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衣錦還鄉流就喜歡假節日回趟家,必須專程去大姨家走一趟,小時候就屬她最看不起自己。

這次去一定要好好嘮嘮嗑,問問自己堂哥的近況,說一句:姨,實在不行讓我哥來找我,我給他安排個工作。

然後見一下許久沒有見面的小學同學,回憶一下青春,吐槽一句,當初偷地瓜就數你跑的最快,害我被我爸打一頓。

然後我們兩個喝到微醺,看著城裡不多見的星光,感嘆一句:回家真好。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5A景點打卡流:

“我去過!”

全國打卡流心中有一張全國著名景點一覽圖,每個假節日都不閒著,誓要10年內把中國5A級景點遊遍。

您甭管是哪?

黃山、泰山、青海湖、洞庭湖……

就是一句:我去過!

你要是不信,立馬給你翻朋友圈,標準的遊客照:風景名勝搭配幸福的笑臉以及頭上景點地圖。

而且多是跟團,省時省力:起床聽號,排隊領票,定點撒尿。走到哪兒都是一道風景。

你要是問他那個什麼什麼地方,最好玩的是哪?

人家眼睛一瞪,嚷嚷一句:我去過那麼多地方,哪裡記得清楚。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人跡罕至小眾流:

“叫的出名字的,我不去!”

小眾流才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去福建不看土樓,要去奇達村;去安徽不上黃山,要去查濟;去西藏不去岡仁波齊,要去昌都。

專門找人跡罕至的地方,世間本無路,小眾的人多了,自然有路了。

攻略從來不看,回來會把自己的行程編製成攻略發朋友圈。

景點是否好看不重要,花費多大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特別,小眾,聞所未聞,獨一無二。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國際流:

“不是歐美不好意思發定位!”

髮圈必發定位,必算時差,能去歐美絕不去日韓

大部分是出境遊玩的朋友,第一次定位永遠是首都T3航站樓,配一張機票加護照的照片,無文字,裝X在無形之中。

點開看一眼機票,肯定是歐美的某一個國家,要是去東南亞、日韓人家都不好意思發。

飛機落地,一定要算好時差發定位,為了照顧一下國內的朋友,可以看出情真意切。

最後一定要感慨一下中外差異,職責一下國人的不文明、不禮貌,把自己當海外華人。

總之這一波定位走下來,自己就不再是井底之蛙,而是擁有了全球化視野,與全球人士同呼吸共命運。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喪宅流:

“還是家裡好啊!”

看見你們堵車我就開心,看見旅遊景點垃圾成堆我就轉發。

出去玩,對喪宅流是完全不存在的,他們的目的就是以床為戰略中心,以客廳,廚房,衛生間三個地方為掩護戰地,交替輪轉。

誓要吃遍周邊外賣,睡到天昏地暗,玩到手機沒電。

當然,最大的樂趣是翻翻手機,看看“假期出遊新聞”:哪裡又有遊客被宰啦!哪條高速又堵了五小時!哪裡又有遊客卡在了纜車上。

然後轉發、評論:“你看看,這些國慶出遊的人多慘!幸好我哪也沒去!”

“我們國人素質堪憂啊!”

……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充電流:

“錯峰出行,一枝獨秀”

“假期出遊,祖國上下,車流如牆,長城內外,人海茫茫”

所以充電流的人絕對不會選擇這個時間去旅遊,不是沒有錢,而是浪費時間。

所以他的目標是:圖書館、健身房、博物館、咖啡廳……

他或者在和人談事,或者是在學習充電。

充電流會給自己設定非常明確的KPI:必須談成一項合作,或者以各種學習充實自身。

而等到假期結束,他才會錯峰出行,在朋友圈一片工作的海洋裡,他必須是一枝獨秀,優越感爆棚。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職場流:

“我就是加班狗,怎麼了?”

你問我要去向何方,他指向公司的方向。

對於熱血職場人而言,旅遊是什麼,他們完全不care,從公司到樓下飯店,就是一次長途旅行。

更何況,外賣才是我們的真愛,一碗黃燜雞米飯,能讓他們趕出 10 個 PPT;一份麻辣香鍋,就足夠他們修復 20 個 BUG;一盒炸雞年糕,能支撐他們寫完 30 個郵件。

有放假的時間,已經完成了一項策劃,談完了一個合作,工作使我快樂!

“無所謂你們怎麼看我,我就是加班狗,年底KPI的時候,哭的是你們,笑的是我。”

今年十一假期,流行這麼玩?

合姐最後弱弱問一句:今年十一假期,你要怎麼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