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爲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最近從“畫卷柳州”微信公眾號看到一篇介紹柳州30年市樹市花變遷的推文,深有感觸。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現在國內外幾乎每座城市都有市樹市花評選,這既是宣傳當地生態狀況的最好載體,同時也是增強市民城市歸屬感的重要手段,甚至已經成為地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而一個城市的市樹市花,會相對固定,但也會有所改變。一定程度上,市樹市花的變遷,更反映著當地生態環境的變遷。當然,最主要的還是人們對生活精緻度的嚮往和追求。這一點在柳州市花的變遷上就尤其明顯。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今年7月、8月,柳州展開新一輪的市樹、市花評選活動,最後小葉榕、洋紫荊成為得票最多。

這已經是柳州第三次評選市樹市花,其中小葉榕是市樹常勝將軍,但洋紫荊之前,市花已換兩茬了。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據介紹,柳州市第一次評選市樹市花是30年前的1988年。小葉榕、月季成為當年柳州的第一任市樹、市花。

那時的柳州,因為工業發展陷入了酸雨困境,石山變成灰白色,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的月季,用其妖嬈的身姿給市區綠化帶來了一抹斑斕而靚麗的色彩。

從1988年評選市樹市花開始,柳州掀起了綠化植樹美化城市的熱潮。“百萬人種百萬株樹”“家園綠美”“綠滿龍城”……在全體市民年復一年的植樹改造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的環境整治下,酸雨消失無蹤,石山上鋪滿綠色,城市漸漸變成了綠色。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這時候,作為市花的月季也遇到了尷尬——柳州市區的小氣候對月季來說,太熱了,容易產生病害,並逐漸退化。而且月季較長時間在同一地種植生長,受土壤、廢氣的影響,會變生變異,由原來的花鮮而變淡、花朵由大變小。

因此,2009年4月,柳州重新評選市樹市花時,月季無奈退出了柳州人的視野。

當時第二次評選市花確定了幾個評選原則。首要條件是生態功能,要做到“適地適樹”,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環境條件,栽培容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二是注重景觀效果,有觀賞價值。市樹要常綠、樹姿優美、枝繁葉茂;市花要花大色豔、繁花似錦、觀賞期長。三是注重人文內涵。

2010年初,評出了柳州新市樹市花,分別是兄弟樹(柳樹和小葉榕)和姐妹花(杜鵑和三角梅)。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今年,第三次評選市樹市花,洋紫荊成為呼聲最高的市花候選。

為什麼市花再次發生變化?這恐怕與柳州數十年的城市綠化成果有關,這是人工與自然的共同選擇。

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已經滿足人們期望之後,豐富、精緻的精神生活需求就會開始向更高的生態愉悅度轉移。

三十年前,柳州人想的是多種樹,改善生態環境;三十年後,人們想的是怎麼種樹才能讓城市變得更美麗。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這三十年來,柳州城市建成區不斷擴大,空地都被綠色填滿。不斷新建的街頭公園、街頭綠地點綴了市區;不斷擴大的公園面積給市民帶來更多新奇的休閒娛樂體驗;石山復綠,碧水與藍天常伴左右。柳州,已經變得不一樣。

特別是2012年柳州啟動“花園城市”建設以後,城市風貌、綠化取得了極大發展,園林植物新種類不斷引進,品種不斷豐富,其中不乏生長特性優良,景觀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好品種,這些植物品種中最令人驚喜的,就是洋紫荊。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事實上,洋紫荊早就生活在柳州熱土上,在1988年的柳州市花推薦中,洋紫荊也在名單中。但當時洋紫荊並沒有大規模種植,不成規模。所以僅進了“第一輪”推薦,在“第二輪”評選中就落敗了。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2009年底開始的市花改選投票,洋紫荊也排第五。隨後的專家投票,杜鵑得12票,洋紫荊與三角梅各3票。對比洋紫荊,杜鵑和三角梅因為是灌木、能盆栽等優點勝出。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2018年,“花園城市”進入收官之年,柳州全市洋紫荊(宮粉羊蹄甲)的保有量達到27萬株,在我國這麼多城市裡也是“獨一份”。巨大的保有量、震撼的開花效果、獨特的景觀、越來越熱的關注度,洋紫荊已然成為柳州的“城市名片”,更成為三十年來柳州人綠化植樹、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生態名片”。


柳州為何30年間3變市樹市花?


現在不僅本地市民每天享受著洋紫荊的美,連外地遊客來到柳州,也都在流連柳州的山水美景之餘,將街道兩旁的綠樹、花園佔滿相機內存,傳播於朋友圈。

花在城中,城在花裡,滿城怒放的紫荊花,讓中國記住了這座粉紅色的城市——柳州。(圖片及部分文字摘自“畫卷柳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