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什麼是欲望?

熊玲:什麼是慾望?

人作為物界追求靈魂的動物,從慾望的層面,人的思想和防禦則是人賴以活得有價值的存在。

道家思想稱,萬物是陰陽相滋生、相平衡的。對人與物的存在而言,如果說物理世界,平衡是對矛盾對立的終極防禦,那麼人的心理世界,思想則是對慾望衝突的最高防禦。

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在《人論》中說,人是文化的符號。那麼,認識自己,或解讀人是什麼,儘可從無盡的文化符號(如聖誕樹,寺廟,語言和標點號,手機,建築,火箭等)知曉一二。

不過人是什麼的答案,因人而異。如果說人是文化的產物,那麼,每個文化符號都是人的慾望象徵。

比如,(解讀)標點符號“?”:若人對生存意義、價值感心懷“?”,就如有缺陷的鵝卵石,給人不完善的沉甸感;猶如胃有掛鉤、腸有梗阻,致人氣血不暢。心懷“?”道明人在慾望的迷宮,雖不至窒息但也不舒坦。“?”很象殘缺的意義,隱射未滿足的慾望。

若這樣的“?”太多或太久,心的感覺大有窒息的危險。人真正的自在,是將慾望的問號給予清晰的回答。所謂,浮躁源自心有礙,安寧原由結打開。

熊玲:什麼是慾望?

而人生,本就是一條無止境的捫心和叩問、理解和化解不同“?”的長河。人們為解惑,為圓夢,為完善意義而追逐在補缺、尋找意義、滿足慾望的河流上。

但,實現慾望的道路荊棘叢林,於是,人有了對慾望的種種防禦。可以說,人有多少慾望(或需求),就有多少慾望的外衣(或防禦)。

只是有的防禦看似高貴華麗,有的看似極端或幼稚。比如,愛慕虛榮者,總是愛講面子、說大話;佔有慾者,總是喜愛競爭、好賭博;征服欲者,很喜歡拯救、冒險……

熊玲:什麼是慾望?

慾望因人有異,伴隨人慾望的防禦也因人不同。觀防禦模式,可知慾望的層級。如,透過服飾可知人的習性:愛穿“簡單大方,純棉或牛仔系列”的人,其個性單純、豪爽,崇尚浪漫和自由;愛穿“緊身或職業裝”的人,像是包裹著一顆拘謹的炫耀之心;愛穿“時尚休閒裝”的人,掩藏不住對束縛的抗拒、透出濃郁的隨心所欲之秉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