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期泰山科技論壇——敢問控煤路在何方?路在科學分析下

隨著氣溫的降低,我省即將迎來又一個供暖季--這對我省的空氣質量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該如何讓今年夏季刷遍朋友圈的藍天白雲在這個秋冬季還能繼續讓人們陶醉其中?10月10日,第148期泰山科技論壇在濟南召開,本次會議以“節能、控煤、減碳、保藍天”為主題,由山東省科協與山東省科學院聯合主辦,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和山東科學學與科技管理研究會共同承辦。近200名能源、環保、製造業等領域的有關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共同商討新形勢下我省的環境改善方案和改革攻堅期的能源戰略問題。

山東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紀洪波在會議上指出,泰山科技論壇是山東省科協設立的一個高端學術交流平臺,一方面可以方便承辦方聚集專家學者交流學術思想,另一方面也兼具了科普活動的性質,使更大範圍的受眾受益。自2015年起,泰山科技論壇系列活動已成功舉行147期。多年來,泰山科技論壇緊密圍繞我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省份建設,不斷跟蹤國際學術前沿發展動態,把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回應群眾的關切,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優質的科技工作平臺,也為弘揚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技術方法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更為我省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決策和智力支撐。本次泰山科技論壇不僅聚焦了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還進一步延伸到民眾的健康問題和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問題。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和減少空氣汙染,能源轉型與生態化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公認的重要途徑。各國各地區已經將其提上發展日程。黨的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態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生態發展的經濟體系。在今年的山東兩會上,“提質增效”也成了首當其衝的關注熱點。當前,我省正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不僅要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和動力變革,更要探索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齊頭並進的新模式。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了《山東省政府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減排節能綠色發展已成為四大統籌任務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次論壇的舉行意義重大。

轉變思維 打破瓶頸 聚焦提質增效的發展理念

山東省不論從氣候環境、資源儲備,還是文化底蘊、經濟實力等方面,都曾經具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然而之前選取的高耗能發展方向,讓山東省這個煤耗佔一次能源消耗達四分之三以上的“煤耗大省”深陷環保與發展的矛盾泥潭。該如何從戰略角度來“拉”山東省“一把”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戴彥德研究員指出,我省的環境問題除了客觀因素,發展方向也需要從“能源問題”的解決轉向“能源與發展問題”的解決:“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大,資源人均佔有量較低,所以這決定了我國的能源發展問題絕對不能走資本主義國家的老路。所以,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五方面入手: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過剩產業和落後產業,提升新增長動能;調整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提升清潔能源使用;調整運輸結構,降低公路運輸量,提高鐵路運輸量;調整農業投入結構,降低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有機肥施用量;調整出口結構,降低高能耗、高汙染型產品出口量,提升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出口量。”

汙染治理 事在人為

隨著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大氣十條”)任務圓滿完成,我國的環保水平又提升了一個檔次;但是,面對大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PM10、臭氧、一氧化碳等汙染物含量居高不下的現狀,環境保護工作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研究院楊金田研究員認為:“要想提升國民的幸福感,打一場‘藍天保衛戰’的漂亮仗,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做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推進高效能源體系建立,實行綠色交通體系,加強面源汙染治理,降低汙染物排放。這其中細節的落實,可以採用‘創新五步法’來壓實責任: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並對攻堅行動方案制定六個方面的配套文件: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信息公開、宣傳。將這些措施落地實施,環境保護工作就會走上一個新的臺階。”

發展勢頭猛 控煤益處多

如果說煤炭是“工業的糧食”,那麼,現在這個燃煤產能過剩的時代,適當“減減肥”,“吃”一些新能源,從工業的發展到經濟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進程就會更健康。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氣候變化應對計劃主任楊富強高級顧問用翔實的數據詮釋了控煤的必要性:“目前控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按照長遠利益來看,預計到2020年,煤控項目的社會環境協同效應和協同效益可以達到節水52.1億噸,煤電裝機總量降到一半,淨綠色就業增加150餘萬人,因空氣汙染死亡人數減少7.1萬人,減排二氧化硫559萬噸、氮氧化物192萬噸、顆粒物90萬噸,減排溫室氣體9.8億噸。這樣的一個成績,足夠說明控煤工作的成效和必要性。所以,控制煤炭使用,減少燃煤造成的汙染勢在必行。”

眾志成城 魯豫二省聚力控煤治汙

山東與河南是兩個燃煤大省,也是兩個燃煤工業的傳統省份。面對燃煤帶來的高汙染,該如何應對才能在保障民生的同時完成新舊動能轉換的大業,成為了兩省戰略研究人員的重大議題。

山東省科技戰略發展研究所周勇研究員經過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總結了山東省煤炭控制與節能減排的具體狀況,指出山東省近兩年來節能減排的成績主要體現在電解鋁行業的控煤上:“電解鋁產業以前是山東省GDP貢獻的重要方面,但由於其主要靠燃煤及煤電消耗來運行,存在產能過高、煤耗過大等問題。所以山東省近年來努力對電解鋁行業進行規範化管理,措施包括淘汰舊產能、保留推廣新產能、以舊換新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任傑副研究員在會議現場將河南省的控煤經驗分享開來:“河南省的控煤工作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結構減煤是趨勢,源頭減煤是重點,行業減煤是關鍵。而且,河南省已經制定了‘十三五’煤控工作降低燃煤使用量15%的目標。我們的具體做法是‘六個字’:調--調整工業結構,發展服務業;關--淘汰落後產能,化解過剩產能,清零‘地條鋼’;停--停用並分解小散煤鍋爐;改--現有燃煤設施改造提升;提--提高清潔能源供給能力,實現‘外電入豫’;減--控制源頭,減量排放。”

高煤耗產業齊出手 合力控煤減排“有高招”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項目分析師李雪玉指出了即將到來的供暖季散煤治理的方略:民用散煤應實現“雙替代”、多采取沼氣等可再生能源進行供熱、進行房屋保暖避免熱量散失、提高落後產能淘汰門檻等,讓老百姓尤其是農村住戶能夠在儘量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切實有效地做到節能減排。

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項目分析師李晶晶提出:我省近年來用電量再創新高的情況是由於我省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攻堅期,化石能源轉向新能源的利用中間需要一個過渡期。在此期間應利用經濟調度手段進一步挖掘控煤空間,並加快可再生能源的併網速度。此外,加強自備電廠的管理和登記,也是管控工業用電的有效手段。

中國鋼鐵協會發展與科技環保部張臨峰介紹,鋼鐵行業是個“大進大出”的行業,所以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循環利用水平是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除了對鍊鋼小窯爐和“地條鋼”進行取締,還應對現有大型窯爐進行技術改造。此外,工藝技術進步和流程優化、餘熱回收技術的開發利用、培養管理人才以及推進產業融合工作也是必要的。

中國水泥協會高工曾學敏帶來了水泥行業節能減排的新手段: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將生活垃圾及工農垃圾經過適當預處理製成新型燃料RDF,RDF將代替水泥窯燃煤。屆時垃圾廢料將通過水泥窯的灼燒被無害化處理,達到了零排放的標準--不僅處理了生活垃圾,而且節省了燃煤,並且不造成二次汙染。“自2010年銅陵水泥廠開闢了水泥窯協同處理廢棄物的先例,截至2017年,我國已有近50臺水泥窯兼燒生活垃圾,有30餘家水泥廠可處理危廢垃圾。”

第148期泰山科技論壇——敢問控煤路在何方?路在科學分析下

會議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