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縣周報 第29期|老了,有尊嚴地活著

老了,有尊嚴地活著

吳學會

走進青縣中心敬老園,空氣清新,環境優雅,花卉、植被都被打理得井然有序,只有一聲聲此起彼伏的蟬鳴,給靜謐的園區增添一絲熱鬧。有工作人員推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在院子裡邊欣賞花草邊說著悄悄話,說到有趣處,老人會露出孩子般天真燦爛的笑容。

我們一邊參觀,一邊聽安金燕副園長給我們介紹老人們的基本情況、園區管理理念、以文養老、老年小學、小管家健康生活管理模式。講解中間,看到老人走過,她很自然地微笑著打招呼,我們也不時停下來與這些老人交流幾句,問問他們對敬老園生活的感受、滿意度,還有哪些需求。一位老人說,在這裡生活特別滿足,他所有的需求,園區的領導、護理人員都提前想到了。在家裡兒女孝順又怎樣?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又要奔波勞碌,養家餬口,就是有孝心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哪有時間每天陪你聊天解悶?但是這些園區的護理人員做到了,他們不厭其煩地陪伴照料,忍受委屈,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情緒掛在臉上,永遠是那樣和藹可親,善解人意。

經常聽老人們抱怨:老了,越活越沒有尊嚴了。是啊!人老了,病痛的折磨,兒女的忽略,不再被社會需要的心理落差,這些都會讓老人少了精神寄託,產生惶恐和不安全感。可是在這裡老人們完全沒有這種後顧之憂。我們見到的每一位老人都心態平和,衣著整潔。寢室裡乾乾淨淨,沒有衛生死角,沒有異味,一日三餐花樣繁多,營養均衡。但這在園長劉皓青和她的員工們看來,只是最基本的工作,人文的關懷才是重頭戲。

全社會都在講“以人為本”,敬老園更是在全國首創了“文化養老”模式。養老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還要滿足老人們的精神需求。“老年小學”今天開的是美術課,看到老人們興致勃勃地在畫紙上塗塗抹抹,不時拿著自己畫好的畫跟旁邊的老人交流、炫耀,臉上認真的表情竟有一種孩子般的可愛。

大部分老人都是農村來的,他們習慣了田間勞作,真正無所事事,讓別人伺候他們還有些不習慣,為了讓老人感受勞動的快樂,園裡還專門平整出一塊菜畦,種上了黃瓜、豆角、小白菜等,老人們有時間就可以過去侍弄,享受田園之樂。

健康管理不只是管理老人們的身體健康,還要管理老人們的心理健康,園裡為每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從“康復課堂”到“老年健康俱樂部”,都體現著園區領導的匠心獨具和人文關懷。 老人們可以在“康復課堂”上學習康復知識,知道如何科學飲食與健康用藥。就是平時的個人衛生,甚至剪指甲這些小事,無不體現著員工的那份無以復加的責任感,細心、愛心、孝心。

在這裡,最讓老人們心情愉悅的不是吃得好,穿得好,伺候得好,而是那種被尊重的感覺。護理員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親情陪護,如陽關普照,溫暖著老人的心,他們攻無不克的堅韌,毫無底線的包容,面對一些老人不能自控的情緒,他們忍著委屈去哄著勸著,哄樂了就會有一種莫大的成就感,以致忘記自己的委屈,這是一個“孝老愛老”的團隊,他們秉承的是一種“忘我”的團隊精神,大愛無聲,這是一種怎樣的巔峰境界?

聽著老人們欣慰感恩的話語,看著老人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感,我知道,在這裡,他們的尊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老了,來這裡,更有尊嚴地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