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高手多年的養豬經驗匯總,很全,快收藏!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訊網

養豬高手多年的養豬經驗彙總,很全,快收藏!

一、母豬配種的黃金時間表

配種最佳時機是由排卵時間及精子進入母豬體內存活時間的長短決定的;

母豬排卵時間:站立發情開始26-46小時;95%卵子在同一時間排出;卵子排出後存活時間:不超過6小時;公豬精子排出後存活時間:18-24小時;精子獲能需要6-8小時;精子進入子宮後活力持續12小時;一天檢查二次母豬發情:上午9點,下午5點。上午發情,下午配種,已過6-7小時,精子存活時間18小時,大約是25小時。過12小時再配種一次。6/7+12+18=36/37,基本包括排卵過程。

母豬排卵配種最佳時間:一天檢查一次,發情即配;一天檢查兩次,推遲半天配種;一天檢查四次,24小時後配種。

2次配種:後備母豬間隔12小時,經產母豬間隔24小時。民間諺語對母豬發情配種時機的生動概括:

1 陰戶沾草,輸精正好;

2 神情發呆,輸精受胎;

3 站立不動,正好配種;

4 粘液變稠,正是火候。

關於返情:

1.如果母豬在配種後20天內返情(18—19天),就說明配種太遲。

2.如果母豬在配種後22天以後返情(23—24天),則說明配種過早。

3.如果配種後的21天、22天、23天內返情,說明配種失敗,那麼就需要全面考慮母豬是否有病情、精子質量是否合格等問題。

4.如果配種後39—45天內返情,說明錯過了上一次發情週期,需要對返情檢測的方法進行檢查。

5.如果配種後25—38天內返情,在正常範圍之外。母豬懷孕但不能懷胎,可能是由於應激、發黴的飼料、有懷孕能力的卵子太少或者是子宮感染等。

6.如果母豬在配種後45天以後返情,在正常範圍之外。母豬懷孕但不能懷胎,可能以為流產、發黴的飼料、疾病、應激或打架等。 

7.如果在3—18天內返情,則可能:卵巢囊腫、子宮感染、發黴的飼料等擾亂了正常的繁殖循環。

對於返情母豬的輸精規則:

(1)檢查母豬陰道的分泌物或其他阻礙配種的反常行為。

(2)如果這一切都正常,一出現站立發情,就要進行輸精。

(3)每隔8--12小時再輸一次,只到母豬不再接受背部按壓。

二、關於斷奶後仔豬突然出現腦神經症狀的治療小經驗

斷奶後的仔豬,有的時候出現突然四肢癱瘓、抽等症狀,對於這樣的神經症狀的豬,在現場判斷上不是太好確定是偽狂犬、鏈球菌、水腫病、李氏桿菌病等能引起神經症狀的病,只能根據經驗用藥物治療。

常見的治療方法是對症治療:磺胺嘧啶鈉、雙氯滅痛、丁胺卡那黴素、甲磺酸培氟沙星等,治療效果一般,死亡率很高。我在實踐中,對於這種不容易分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神經症狀的豬,用抗生素消炎處置,配方是:頭孢曲松鈉10毫克/公斤體重+黃芪多糖0.2毫升/公斤體重+地塞米松5毫克(人用的1毫升5毫克),注射一次,一般情況是6~12小時出現好轉或者恢復的和健康豬一樣,然後在第二天再注射一次以上藥物進行藥物維持。在沒有找到一些比較有效的辦法之前,不妨試試這種治療方法。

三、母豬白天產仔

好多母豬在晚上產子,給管理帶來了很多不便。氯前列烯醇鈉可以達到同期分娩的目的,但是,什麼時候注射、什麼部位注射,卻是個很關鍵的問題。前列烯醇鈉說明書上說採用肌肉注射,注射時間卻沒有說明,但是,實踐證明,效果確實不大理想,根據本人實踐,注射時間掌握在下午6點鐘,注射部位選擇豬內陰皮下注射效果最好,98%的可以在第二天分娩!自已算好時間,一般注射後二十小時產仔。注射部位:母豬陰戶旁,用量一毫升(這個部位可以減少用量。)且見效快。

四、仔豬出生後三天開始腹瀉

仔豬出生後三天開始腹瀉。黃色水樣,一週內一窩豬仔相繼死完。用仔豬過奶靈\痢菌淨\硫酸粘桿菌素等止瀉藥,無效。聽朋友說:產前20-30天,母豬注射50頭份的豬瘟疫苗免疫,有效。懷著試一試的心情我給產前20天的母豬用豬瘟疫苗50頭份/頭,並用1支10毫升的左旋咪唑稀釋。結果產出的豬仔果然不再拉稀,死亡率也很小。 從免疫學角度分析。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原理。把這經驗拿出來,奉獻給大家。希望得到同行們的指點,同時希望給朋友們一點點啟示和幫助。 謝謝同行們參與評說。

五、乳豬補料

書上一直在強調小豬乳期補料的好處,但卻常出現小豬斷奶後仍不會吃料,從而引起斷奶腹瀉與掉膘嚴重,這是因為乳豬階段的補料沒做到位,我們在生產上總結了以下幾種補料方法,供參考:

1、鵝卵石法:在小豬的補料槽中,放幾塊洗乾淨的鵝卵石,小豬因其具有探究行為,對異物感興趣,會去拱鵝卵石,不知不覺中吃進飼料;在找鵝卵石不易的豬場,也有用洗乾淨的青黴素瓶代替的,也有一定效果。

2、吊瓶法:在補料槽上方吊一個特殊顏色的塑料瓶,小豬在拱瓶的時候會聞到飼料的氣味,產生採食慾望。

3、抹料法:給小豬嘴裡抹料,是現有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抹料的最簡單辦法是,在小豬睡覺時,飼養人員輕輕走過去,一手將豬嘴掰開,一手用指頭蘸上糊狀料抹到豬嘴裡;抹料時,不必將所有豬都抹到,一窩中抹兩到三頭即可,而且抹料時不要驚醒小豬;這樣的操作不費很多工夫,容易為飼養員接受。

六、產床下面抓小豬

養豬生產中,操作技術對生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儘管沒有太高的技術含量,但掌握後可以大大減輕工作量,將有限的時間用在更重要的地方;從今日起,本人將陸續將個人在生產中掌握的一些技巧介紹給養豬的朋友。

一是產床下面抓小豬 這是每一個產房職工都會遇到的問題,小豬從產床上掉到地面,飼養人員圍著產床抓小豬,往往累得滿頭大汗也抓不住;或者是乾脆不抓,讓小豬在地面睡著後抓住;上面兩個情況都不可取,第一辦法是太費工作量,第二是對小豬有傷害,因為小豬長時間無法吃奶,同時接觸產床下的髒物,很易感染疾病。 我們的辦法是,抓一頭與地面小豬同窩的仔豬,放在地面,左手抓住小豬後腿,人蹲在該小豬的產床一邊,跑出來的小豬聽到同窩小豬的叫聲和看見同窩小豬,會主動地向另一小豬靠攏,飼養員待小豬跑到合適距離時,突然伸右手將小豬抓住;這樣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將跑掉的小豬“繩之以法”。

七、小豬採血

抗體監測是疾病診斷的重要一環,抗體監測需要將豬血採出化驗;採血對於體重大的母豬比較容易,因為血管較粗,可以輕易找到,但產房或保育的小仔豬血管很細非常難以找到,而且既使找到也採血速度很慢,讓許多技術人員很苦惱。

這裡介紹前腔靜脈採血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方法如下: 將豬面朝上固定,全身成一直線,前肢上抬,這樣在胸前部會出現左右兩個明顯的小窩,將針從這兩個小窩斜著向對側肩關節頂端刺入,直接找前腔靜脈竇,熟練的話幾秒鐘就可採到足夠的血。如站立或倒提採血也可,參考下圖: 注意:採血時要使用合適的針頭,十公斤以內的豬使用38毫米長的細針頭即可,一百斤以上的豬最能好針頭再長些,使用專用採血針頭更輕鬆。

八、趕豬的學問

有人會問,趕豬誰不會?但如果在豬場工作時間長了會發現,如果不講究方法,趕豬會非常累,甚至會讓豬把人拱翻,有人因此受傷。 其實養豬的道理很簡單,主要是瞭解豬的生物學特性:

1、 豬有眼:所以豬不會往牆上撞,但豬的眼不亮,它看不清牆是什麼東西做的,所以一道布牆都可以把豬擋回去(但不能讓豬碰到,否則豬會衝過去)。

2、豬耳朵好使:

趕豬時,用一根長一些的杆子擊地,豬聽到聲音會聽指揮;後面有聲音它往前走,左面有聲音它向右拐。

3、豬隨群:趕一大群豬比趕一頭豬容易,所以賣豬時保持豬的隊形是很關鍵的。 所以,在趕豬時可以採取以下辦法:

1、給豬設計一條路:也就是進豬舍或是售豬時上車,都有一條人為設計的路,這條路的牆最好是固定的結實的牆;如果沒有,可以使用臨時牆,如用鐵欄杆代替、用長條的彩條布代替(也可以用飼料包裝袋縫合成長條布)、也可以用其它不透光的板等,讓豬看見只有向前才是對的,這樣一般豬都會順著人給它設計的路前行;這個辦法對於母豬轉群時比較實用。

2、臨時牆:也就是豬看不到前面的路,這在向回攔豬時常用,用專用趕豬板、鐵欄杆、木板都可,實在沒有稱手的物品,一個人蹲下也可以讓體重小(一百公斤內)一些的豬返回去;千萬不要雙腿叉開去攔豬,否則豬會從褲襠中穿過,將人頂一個大跟頭。

3、以喊代打:人在後面喊叫,豬往往向前走;但如果人用很細的木條打豬,又沒有給豬明確的指示,豬往往不知該如何辦,經常返回頭來,更加難趕。

4、趕剛產仔母豬:母豬護仔,一般產後不願離開;但如果拿一頭它的小豬在前面,而且讓豬聞一下,母豬多很容易跟著拿小豬的人走。

5、趕出欄肥豬:如果遇到同一圈豬不整齊,而客戶又要求均勻的話,就只有從圈中挑豬了,這時如果用一塊長條布,將選中的豬兜住,很容易被趕出去,減輕抓豬的工作量。 或用飼料袋子把要趕的豬套頭,抓尾巴倒出去。趕豬的方法還有很多,本人只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但願豬友看後能給以更多的補充。

九、三點定位

吃、拉、睡三點定位對育肥豬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幾個辦法可供參考:

一是料定位:在準確定豬躺臥的地方撒一些料,豬一般不在料上拉屎撒尿,但會在上面躺臥;

二是糞定位:在豬應該排屎尿的地方,先放一些髒物,因豬有喜乾淨的特點,會主動走過去;

三是夜間定位:晚上花一點時間,將躺臥地方不對的豬哄起,趕到該躺臥的地區,直到它們穩定睡好;

四是水定位:在豬拉屎尿的地方放一些水,甚至佔到大部分圈舍面積,將豬逼到很小的區域,待豬固定躺臥地點後,將水逐漸撒去。

五是木板定位:一般仔豬從保育轉到育肥舍時,溫度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上保育舍多是網床,育肥舍多是水泥地面,有時地面還是溼的,這樣豬會感到更冷;在需要定位的地方給豬鋪一塊木板,豬舍主動躺在上面,也就不會在上面拉屎尿了。

六是牆角定位:剛轉入的仔豬一般喜歡在避風的地方躺臥,所以牆角和牆邊就成了豬定位躺臥的地方;所以剛轉入的豬就需要我們為他們設計好牆或牆角;如果需要豬在靠近門口的地方躺臥,則要在門口堵一木板或其它物品,豬也會主動去躺臥。

七是分欄定位:有裡外間的豬舍,可在豬入舍時將二者隔開,待豬在外間活動熟悉後,天黑前將豬趕到裡間,因入裡間前豬多在外間拉屎尿,這樣也就形成了習慣。

十、仔豬的幾種誘食技巧

飼餵甜食:仔豬喜食甜食,開始對7~10日齡仔豬誘食時,應選擇香甜、清脆、適口性好的飲料,如將帶甜味的南瓜、胡蘿蔔切成小塊,或將炒熟的麥粒、穀粒、豌豆、玉米、黃豆、高粱等噴上糖水或糖精水,裹上一層配合飼料或拌少許青飼料,於上午9點至下午3點之間放在仔豬經常去的地方,任其自由採食。

以土誘食:仔豬7~10日齡開始長牙,齒齦發癢,喜歡啃上或拱土,此時可將炒熟的粒狀飼料撒在新鮮的紅黏土上,讓仔豬一邊拱土,一邊吃料。

以大帶小:仔豬有相互模仿和爭食的習性,可以將已學會吃料的仔豬和還沒有學會吃料的仔豬放在一起喂料,利用仔豬相互模仿和爭食的習性能很快地引誘不會吃料的仔豬吃料。

用鐵片喂料:將誘食飼料撒在鐵片上或放在金屬淺盤內,利用仔豬喜歡舔啃金屬的習性達到誘食的目的。

少給勤添:仔豬具有“料少則搶,料多則厭”的特性,所以誘食飼料要少給勤添,以促使仔豬多吃料而又不浪費飼料。

母子分開:誘食期間將母豬和仔豬分開,讓仔豬先吃料後吃乳,中間間隔時間一般為1~2小時。

十一、省料

顆粒度適度。小豬要用1.0的篩片,母豬用3.0的。肥豬用2.0的。太大不容易消化降低料重比,太小容易引起胃潰瘍。少喂勤添。特別是保育豬,可以減少浪費增加採食量。槽內飼餵。不被糞便汙染,減少踩踏浪費。改造飼槽。安裝橫欄防止搶食,上寬上寬下窄梯形最好,符合豬體工學。推薦上寬40下寬20cm,深度10cm,外沿高防止向外拱料,內沿低方便豬採食。加工飼料,適當添加青綠飼料、發酵飼料等提高適口性,最好潮拌。減少粉塵。三點定位可以用鋸末等代替飼料定位。看豬給料,肥豬喂一便後觀察有先吃完的說明料少,適當多添。剩料時常清理,有的母豬料槽甚至發黴。做到當天不剩食。同時清掃乾淨過道及磚牆上的料。最後推薦水料同槽,根據試驗是一個最經濟實用的新設備。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十二、小豬什麼時候斷奶

我們應該首先確定目標,什麼時候斷奶。是不是別的豬場28天斷奶,我們也28天?斷奶時間的預定。我提醒自己有豬的人!按照天數劃分,不是我的首選,只是,為了方便表達而不得已。 斷奶的時機,看豬的腸道變化程度。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仔豬的糞便,自主的生活習慣的改變,來判斷。我個人感覺用體重劃分也是一種選擇。如果28天小豬達到16斤就完全可以斷奶。如果25天達到了也可以斷奶。但首先必須要會吃料。斷奶後吃料會更多長的也更快。

十三、豬病的預防

1、密度:絕對的重中之重!!!我比較堅持每頭豬不得低於2平米的空間,整體豬群大於500時,應該保證每頭不少於3平米。

2、溫差:溫度不是關鍵,關鍵是溫差。溫差每10分鐘不得超過0.1度的變化。超出0.3度肯定出事。

3、衛生:飼養員必須做到每圈豬都定點排糞,以保證每天衝圈都只讓豬圈的一個角落溼,避免因溼著涼。豬睡覺,吃食的地方,用掃笆掃,不得佔水。

4、消毒:這是一個雞肋程序。原則上是消毒利大於弊的。但要注意,不能因所謂消毒而使溼度,溫度失控!豬舍四周消毒比舍內消毒更重要。

5、通風:合理的通風其實很難做到,這就要求飼養人員必須把自己當豬看,因時因地不斷調整通風方式,但通風的前題是不得使溫差失控。

6、投藥保健:個人是完全抵制的。不管是抗生素的脈衝式給藥,還是什麼黃芪類的中藥,都堅決抵制。自從有“藥”這個概念開始,就定義為治病用的,而不是防病的。並且,藥物的選擇,在沒有目的之前,也顯得比較荒唐。

7、疫苗:當獸用疫苗的質量像人用疫苗那樣得到保障時,當傳染病分佈及擴散信息足夠暢通時,當各種檢測手段足夠先進便捷時,疫苗是不可質疑的,否則,一切免談。

十四、關於母豬並欄

1 急等圈用的豬友

先用細鐵絲和8號鉛絲編一個豬嘴形狀的籠頭備用,把要並圈的兩頭母豬趕到一個圈裡,待分出強弱後(這是關鍵),把事先備好的籠頭戴在強者的嘴上固定好,這樣它就咬不到另一頭豬了,而且它會不斷的搖頭、在地上摩擦也無暇再去咬架。

2 不急等圈用的豬友

把一個大圈中間用鐵柵欄隔開(這是關鍵),把要並圈的兩頭母豬分別趕到中間有鐵柵欄的兩個小圈裡,這樣讓它們在裡邊熟悉4-5天后,再併到一起,他們就會像老相識一樣即不咬架,也不鬥嘴。我就有這樣一個“團結友愛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