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炒股能賺嗎,AI開車會撞車嗎?

這幾天,全球各地四海八荒的股民都是同一個狀態▼▼▼

AI炒股能賺嗎,AI開車會撞車嗎?

別說人了,就連人工智能碰上這“熊市”都得折。去年秒殺無數華爾街交易員的人工智能選股基金AI Powered Equity,這兩天的表現就不大妙。

AI炒股能賺嗎,AI開車會撞車嗎?

AI Powered Equity ETF是去年10月推出的全球第一隻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進行投資的選股ETF。它能持續不斷地分析美國掛牌股票,每天處理大約100萬則企業公告、季度財報以及新聞,在效率上更勝人類交易員一籌。

“人工智能萬能論”來勢洶洶,在金融領域,交易員要被AI替代了,那麼在汽車領域,AI是不是也是“全知全能”?

上汽集團的大咖、專家們告訴你,AI在汽車領域到底發展到哪一步了?

Q: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資源豐富,谷歌等企業更是早早佈局無人駕駛技術,與之相比,上汽的優勢在哪裡?

張程(上汽集團前瞻技術研究部總經理):早在2014年,上汽就開始在智能駕駛領域探索。到2016年,上汽明確了智能駕駛的技術發展路線:單車智能與多車協作智能。

在單車智能領域,上汽找到了較符合中國國情與上汽技術路線的發展路徑。以谷歌為例,它是站在科技企業的角度高舉高打去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其弱勢在於車輛上搭載的感知設備、定位設備等各項高科技設備過於昂貴,難以迅速商業化。此外,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的使用場景也與中國大為不同,中國市場的痛點在美國未必存在。上汽把握行業、科技、市場的演變,找到了自己的技術路線,將成本控制在合理的價格範圍內,從商業化的角度進行特定的智能駕駛研發工作。

與科技公司、初創企業相比,上汽選擇了“輕感知、重地圖”的技術路線,在成本與技術間找到了平衡點。

Q:人工智能是不是萬能的?

金忠孝(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副主任):人工智能並不是萬能的。現在,中國的人工智能有很大泡沫,不少企業更注重融資圈錢。如果不與實體經濟融合,很多人工智能公司會“死掉”。

Q:不少公司強調自身的算法優勢,算法是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金忠孝:多數中國企業的算法沒有領先優勢。不少在中國叫得比較響的算法不是原創算法,而是來自美國、歐洲等地。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上,美國的實力比中國強很多。

算法也好,人工智能也好,有用武之地才有價值。上汽集團對人工智能實驗室的考核很明確:有多少算法被應用了?效果怎麼樣?上汽集團反覆強調,只提人工智能的概念是沒用的。

Q:參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您有什麼觸動?

金忠孝:大會對我們(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的促進很大。上汽集團選擇的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得到了主管部門的高度認可。

我們也感受到了壓力。全球跨國科技巨頭們都來上海開設人工智能實驗室,要來和我們搶人工智能人才。

Q:如何理解人工智能賦能?它是不是萬能的?

郭劍鷹(華域汽車技術中心主任):有些過去沒法解決的難題,現在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

Q:有人將雷達、傳感器視為智能汽車的眼睛。華域汽車怎麼造眼睛?

郭劍鷹:確實,雷達、傳感器被用以感知周圍環境,和眼睛的功能相同,這就是智能傳感。比如,雷達的作用類似於人類的眼睛和耳朵,它可以提取並發現目標的位置、形狀、運動特性和運動軌跡,並進一步推斷目標和環境的特徵。但更具體的判斷及決策,還需輔以其他技術手段來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