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要學會「望、聞、問、切」

釣魚要學會“望、聞、問、切”

中醫看病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只有在這四個方面做好,才能找到病人患病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釣魚也是一樣,每到一個釣場,面對面積很大的水域,如何選擇理想的釣點就像看病一樣,對垂釣水域進行一番“望、聞、問、切”的診斷,才能尋找到最佳釣點,才能釣到魚。

釣魚要學會“望、聞、問、切”

望即是觀察,我們每到一個垂釣的水域,首先要查看釣場附近的地形、水情,判斷垂釣水域魚的種類和密度的大小。地形包括水域周圍的地貌及水底情況,江河釣場的魚一般聚集在和口、港汊、匯水灣和換流區域,水庫和湖泊多聚集在魚的洄游通道、灣叉和有水草的地方。除了觀察水域附近的地形還要觀察水面水草和魚星的情況,魚類喜愛在水草出覓食,有水草的地方就是理想的釣點:魚星是與活動和覓食時產生的,有水性的地方肯定就有魚在活動。同時,也要觀察水的顏色,在以前的文章裡我們也多次提到水質和魚的關係,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就是這個道理。

釣魚要學會“望、聞、問、切”

聞就是聞垂釣水域的水的氣味。魚類身體會散發腥味,如果我們在垂釣水域聞不到一絲絲魚腥味,水域中的魚類一定很稀少,魚的密度越大,魚越多,腥味就越大。每到一個陌生的垂釣水域,我們就到下風處,用鼻子聞一聞水的氣味,就能夠判斷出水域中魚的密度。

問就是每到一個不太熟悉的垂釣水域,就要向當地人和垂釣的人詢問該水域的相關情況,瞭解水域的具體情況,像是否有人經常垂釣、別人的釣點都選擇在什麼地方、水近兩年幹過沒有。水域中都有那些魚類,魚的大小等,這樣會為我們垂釣提供第一手信息,會對我們的垂釣帶來很大的幫助。

釣魚要學會“望、聞、問、切”

切就是沒到一個新的垂釣環境,我們都要試一試水的深淺和水問的高低,因為魚雷的活動和水域的深淺和水溫度高低有密切的關係,如果盲目的垂釣,就可能釣不住魚。

綜上所述,我們真正的做到了垂釣中的“望、聞、問、切”,就能選擇較為理想的釣點,釣魚就有可能滿足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