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故事」揭開一筆退耕還草補貼資金背後的真相

「審計故事」揭開一筆退耕還草補貼資金背後的真相

退耕還草,是黨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一步戰略部署,同時也是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的重要途徑,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然而,某些手握“小微權力”的不法之人,偏偏打起了這項惠民富民的國策歪心思,移花接木,以權謀私,把退耕還草補貼資金當作了任人“宰割”而套取的羊羔。

端倪初現

2018年元月至3月間,某縣審計局受上級審計機關委託,派出審計小組,遠赴千里之外的某市某國貧縣開展扶貧專項審計。

按照方案,審計組迅速進入狀態緊張而有序地開展工作,審計人員運用大數據技術,把從財政、扶貧、畜牧等25家相關單位採集來的數據進行仔細比對、分析和篩選,然後帶著生成的疑點進行延伸審計,明察暗訪。在對該縣某鎮某村入戶走訪調查中得知,該村村民的輿論普遍聚焦到手握“小微權力”的村主任A身上,民憤很大。審計組隨機應變,隨即調整工作思路,決定就以A為切入點尋求突破。通過把退耕還草大數據信息與村幹部信息進行比對分析,很快“撈”出了一條有關A的重要疑點,A的兒子以申報退耕還草項目領取了國家補貼19.95萬元。

延伸調查

“這筆補貼資金背後必有蹊蹺!”審計組帶著問題,展開了進一步延伸調查。首先查閱該村近三年的會議記錄,並進行了實地考察,再與熟悉情況的村幹部B及周邊群眾進行座談,審計人員很快又調查清楚了A的兒子名下退耕還草地塊的“真實身份”。據何某和知情群眾反映,該地塊由甲地和乙地兩塊坡地組成,面積600餘畝,是屬該村集體所有的公山,不能作為家庭承包到戶的坡耕地。實地調查時還發現這兩個地塊並沒有實施種草植草行為,根本不符合退耕還草項目實施對象。

“既然不符合退耕還草項目條件,那又是如何“被”申報的呢?”審計人員再次走訪了村幹部B,B反映,該項目從未在村辦公會上集體討論並通過。審計人員隨即約談了A。A臉上看似一團和氣,故意與審計人員套近乎,問生活習慣不,村委會盡可以提供便利,說一些不著邊際寒喧話。當得知審計組真實來意後,又故作鎮定,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不入正題,必要時為自己行為百般辨解。審計人員見狀,把連續多日來經過深入調查獲得的大量相關真憑實據一一呈現在A面前,A看著看著,臉上刻意堆積的笑容不見了。審計人員動之以情,曉以利害,A低頭沉思了一會,權衡利弊後,在審計人員一步步引導下終於如實承認了如何以自己名義私自申請和私蓋村公章及通過審批的事實,並把如何將業主變更在當時剛剛才成立的他大兒子的“藍天牧業公司”名下的情況都一一交代。

線索逐步明朗。“小微權力”不尋常,該村主任A運用手中“微權”之便,私自以集體公山申報退耕還草項目,順利通過了項目主管部門和監管部門的層層審批,並把業主變更在專為套取這筆項目資金而成立的“藍天牧業公司”名下。而這一切表面上看起來“合規合法”,19.95萬元很快就如A所願轉到了已披上“合法”外衣的他的大兒子“藍天牧業公司”賬戶上。

真相大白

此時,正值歲末寒冬,天寒地凍催人勤,審計組決定順藤摸瓜,對這些形同虛設的主管、監管部門一一進一步調查取證,把線索環節做細,把案情做實。

C,該鎮國土資源所所長。審計組單刀直入,在大量確鑿證據面前,C如實說出了自己沒有對A申報甲、乙兩地塊公山退耕還草項目的地塊性質進行核實,就在該項目登記複核認定表上加蓋國土所公章的情況,審計組隨即進行了取證。

D,當時任該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在明知該地塊為集體公山,且沒有土地流轉證明的情況下,批准了A個人申報退耕還草項目。於是經過國土所所長C的“確認”,還有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D的“審批”,鎮人民政府在沒有對地塊性質、權屬進一步確認,沒有編制小班圖的情形下,與A簽訂了《退耕還草合同書》,審計組對以上事實進行了取證。

隨後,該縣畜牧獸醫局組織工作人員E、F及鎮畜牧獸醫服務中心G一行多人到現場驗收,驗收組在沒有小班圖、宗地明細表無實際四至邊界、沒有核實地塊權屬情況下,對面積進行了實地測量,並在沒有審核審批及變更手續的情況下,將該項目業主變更為A大兒子名下的藍天牧業。經過各部門層層“審批”與“監管”,A移花接木,以集體公山私自申報退耕還草項目,套取國家補貼資金的行為披上了“合法”外衣。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審計組還對當地群眾反映的A利用“微權”之便 ,插手扶貧工程建設項目,涉及金額484.83萬元,並在公路建設項目中多計工程款8.07萬元等違法違紀行為一併進行了審計查實,等待A及相關涉案人員的將是黨紀國法的懲處。(陳群 陳文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