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重陽節相關的精美古詩詞賞析,關於重陽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年年重陽,今又重陽,關於重陽節的來歷

九九重陽,最早見於春秋戰國時的《楚詞》。屈原的《遠遊》裡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裡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裡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10首重陽節相關的精美古詩詞賞析,關於重陽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最美關於重陽節的古詩詞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裡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浣溪沙·重九舊韻

宋代:蘇軾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 九日齊安登高

唐代: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霑衣。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10首重陽節相關的精美古詩詞賞析,關於重陽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行香子·天與秋光

宋代: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悽悽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

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九日閒居

魏晉:陶淵明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罍,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宋代:晏幾道

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風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

初見雁,已聞砧。綺羅叢裡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

10首重陽節相關的精美古詩詞賞析,關於重陽節的來歷,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