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今天是9.21號,是我們陽澄湖大閘蟹正式開捕的日子,近幾年來,開捕的日子對於廣大的吃貨朋友們來說,似乎意味這就可以吃大閘蟹啦!都按捺不住自己對大閘蟹這一美食的喜歡,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嚐起來了。加上今年適逢大閘蟹上市再次遇上"雙節",中秋佳節送禮,大閘蟹可是一個熱門的美食,作為一個資深的蟹農二代,還是建議各位看官繼續等等。

隨著今天開捕儀式之後,首批大閘蟹就開始上市了,市面上的門店也都開始銷售大閘蟹了,包括一些農家樂。(電商就更不用說了,早就開賣了!)不過吃蟹最好的時候其實還沒到。老上海作為資深吃貨,都懂得"九雌十雄",說的是農曆九月吃雌蟹,農曆十月吃雄蟹(陽曆的10月11月),再上點層次的老饕,或許還能說出點蟹黃蟹膏的區別。但其實,這美味背後的學問,何止這一點點。

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何為"九雌十雄"?民間諺語"九雌十雄"。指的就是9月裡雌蟹抱卵,蟹黃飽滿,宜食雌蟹。10月裡雌蟹產卵,而雄蟹性腺發育最好、最美,黃白鮮肥。宜食雄蟹。(農曆的九月和十月)。因為到了秋季,氣候漸漸由涼到冷,在野生的環境中,到了農曆九月,母蟹的蟹黃長得最豐滿;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也叫蟹油)長得最厚實。所以,吃螃蟹有"九雌十雄"的說法。意思是:農曆九月裡要吃母蟹,農曆十月裡要吃公蟹。

農曆九月,母蟹的消化腺和卵巢長成了蟹黃,以準備過冬和來年繁殖生育的需要(春天蟹黃就變成蟹子)。這時,剝開蟹殼,可以看到蟹殼和蟹坨坨當中有很多黃色的、黏黏的東西,那就是生的蟹黃。煮熟了以後,蟹黃就變成紅色的了,而紅得越深,說明這隻蟹越壯。而公蟹長得會慢些,直到農曆十月時,脂肪才漸漸堆積起來,長成了蟹膏。剝開公蟹的殼,在同樣的地方看到的卻是白白的、黏黏的東西,就是蟹膏。煮熟了以後,蟹膏變成了半透明狀。蟹膏越多,說明這隻公蟹越壯。

蟹黃和蟹膏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是螃蟹的精華之所在,而且吃螃蟹時一定要蘸姜醋,以祛其寒氣。吃河蟹講究比較多,"九雌十雄"便是一例,意思就是農曆九月吃雌蟹為最好,而在農曆十月吃雄蟹則最好。曾經有那麼一句詩"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蟹飲酒菊花天",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團臍即母蟹,尖臍的就是公蟹。

九雌十雄",農曆"九月團臍,十月尖, "分別表示九月雌蟹卵滿,黃膏豐腴;十月雄蟹性腺發育最好、最美,黃白鮮肥。

所以資深的吃貨們還是都在等等,等到十一黃金週過後,母蟹就可以吃起來啦!現階段開捕時候的螃蟹,普遍蟹黃有點微苦,蟹肉尚嫩,還未長足,沒有鮮甜味,僅作為嚐鮮推薦!

中秋佳節品蟹上不肥美,要吃就等“九雌十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