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20年」,失去的是什麼,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是什麼?

上一篇講到

人口如果減少,勞動力減少,那麼經濟將面臨衰退。

人口與資源、環境也並無矛盾。

資源都是人創造來的,從煤炭到石油到可燃冰,在一種資源用完之前,人類肯定會發明開發另一種資源。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控制能力也會越來越強。保護環境的能力也會越強。

那麼回到我們的第一個問題,過去50年,全球的人口增加了麼?

適齡人口

如果有一個國家,平均壽命是45歲,適齡人口的人數是2000萬人,那麼這個國家總人口大約有4500萬人。

因為如果只有45歲的平均壽命,說不定看不見孫子輩出生就死掉了。

另一個國家,適齡人口也是2000萬,但是他的人均壽命是90歲。那麼他的總人口數會增長到9000萬。

二戰之後,世界基本和平,再也沒有大的戰爭。

另一方面,西方文明,現代科學、醫學被帶到了東方。

日本“失去的20年”,失去的是什麼,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是什麼?

工業化起步。青黴素的應用,衛生消毒免疫等醫學常識普及,中國的人均壽命,開始提高。導致了生育率不變,死亡率下降。

人均壽命由45歲,上升到65歲。再到如今的約75歲。

假設每一年新出生的人口都是100萬。

那麼15~35歲間能生育的適齡人口是2000萬,這個數字也不會變。

如果這個國家平均壽命是45歲,那麼國家就只有4500萬人口。

如果國家平均壽命是90歲,那麼國家就有9000萬人口。

而這二個國家的新增嬰兒人口,其實是一樣的!

換句話說,這二個國家的“生命力”,其實是一樣的。

世界大格局

全球人口,從二戰時期的26億,如今突破74億。

很多人會擔心馬爾薩斯陷阱。

但我認為,全球人口並無增長,甚至還下降了。

原因很簡單,全球人口突破74億,靠的並不是生育力的增加,而是人均壽命的增加。

平均壽命增長了。由二代同堂,變成了隨處可見的四世同堂。

但是這個現象,是無法長期持續的。

人類的平均壽命,只要沒有戰爭、饑荒和大瘟疫,由30歲增長到45歲是很容易的。

由45歲增長到65歲也很容易,只需要一些最基本的醫療常識。和一些廉價的藥物。

由65歲增長到85歲比較困難。需要一套完整的醫療系統,再加上平常注意飲食、多運動,也可以實現,

而從85歲增長到115歲基本上不可能。現在生物科學和醫學的限制,還不足以讓人類的平均壽命突破100歲。

所以,人類的生育力不增加,僅靠平均壽命的增加,那麼人口增長肯定是要停止的。

所以當地球人口突破70億後,人口增長的速度已經慢了下來。

我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分析,地球人口的總數很可能無法突破100億。因為100歲平均生壽命不可突破,所以人類的人口到了100億左右也不會再有大幅度的增加。

日本

我們拿日本舉個例子

你知道1840年之前,《南京條約》之前,日本的人口是多少麼?

你是不是認為,那時的日本就是個幾百萬人小部落?

事實上,當時的日本人口約4500萬人。

當時蒙古50萬人,西藏150萬,滿州約300萬。你想一想,一個4500萬人口的鄰國是什麼概念?

4500萬人口就在你家門口,你還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

英國在發動鴉片戰爭的時候人口不過3000萬,如今也不過6600萬人口。

當日本開化之後,現代醫學逐漸傳入日本。同時,日本的人均壽命也在不斷增長。

到今天,日本大約有1.26億人口。比明治維新時期增長三倍。人均壽命則高達80多歲。

但是日本的適齡人口,並沒有比“明治”時期增長多少。

今天的1.26億人口,平均壽命也增長了一倍。

真正的“適齡人口”,一百五十年,僅增長了50%

所以日本真正的人口增長是50%,而不是3倍。

老齡化

如果一個民族“適齡人口”並沒有增加,僅僅是醫療水平提高使“平均壽命”增加。

那麼這個國家,一開始人口會增加。然後人口數量會達到一個頂峰。

日本就是1.26億。然後在這個數值間徘徊,甚至小幅下降。這就是所謂的“老齡化”。

更加糟糕的是,老齡化會排擠“適齡人口”的數量。

老人太多,使得年輕人覺得生存空間被壓迫。這反而會減少年輕人的數量。

也就是說,在“老齡化”的同時,當日本平均壽命從80歲向100歲邁進,會有更多的老人擠佔空間。適齡人口的空間被擠壓,直到連2000萬都維持不了。

這就是日本的現狀。隨著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年輕人會越來越少,而且越來越不肯生育。

直到日益惡化,生產力趕不上老人數。

戰亂地區

有一些地區,典型的如中東,以及非洲一些地區。

在這一些地區,他們的平均壽命非常低。

因為戰亂,這些國家也非常貧窮。也沒有老人。因為戰爭中老人活不下去。

另一方面,他們卻很有多很多的孩子。

因為一旦你沒有老人需要撫養,你就會生孩子。

二戰幾乎是人類死亡最嚴重的戰爭,大約死掉了6000萬人口。

二戰之後,人類就開始拼命地生,美國嬰兒潮,美國人就生了7600萬個嬰兒。要知道,當時這個國家一共不過才2億人口。

克林頓、布什、現總統特朗普,電影導演斯皮爾伯格、以及比爾蓋茨、喬布斯等。都屬於“嬰兒潮”一代。

日本“失去的20年”,失去的是什麼,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之後,嬰兒潮的爆發,人類文明開始進入了極度繁榮。

光吃飯不生產的老人都死了,換上的都是嬰兒。

經濟學價值

人類從55歲開始,他們的“醫療開支”已經開始增加。

如果算上他的醫療開支,從這一年起,老人的收入和他的消費已經開始相抵,淨儲蓄不再增加。

換言之,如果把55歲以上的人統統殺光,則國家的國力會達到鼎盛。

看過作者之前的文章,都知道作者向來三觀極歪。

那麼我們理性的探討一下,為了國力,要不要把老人殺光?

(不應該這麼問,應該問,假如一顆隕石砸向地球,我們砸向那些人更好一些?)

日本“失去的20年”,失去的是什麼,經濟長期停滯的原因是什麼?

好在,答案是“不可以”。

因為經濟學是保護無辜人群的,因為反饋效應。

我們之前講過,搶劫越多國家越窮。

如果你把富人的錢都分掉的話,就不會有人辛勤工作,全社會沒有財富,反而使窮人更貧窮。

這和殺光老人是同一個道理,如果老人一到退休就殺掉的話,就不會有人辛勤工作,不會有人省吃儉用為自己積攢養老金。

所以,老人並沒有浪費社會的資源。他們所消耗的,是他們年輕時拼命勞動積攢的財富。

如果把老人殺光,這筆財富也就不會有了。

所以老人花的是他自己的積蓄,那他靠這筆積蓄活到100歲,200歲,都是合理的。

失去的20年

日本失去的20年哪去了?

那個傳統又創新、文明又野蠻的大和民族,到哪裡去了?

失去的20年的原因,是老人。

老年人對全社會都是一種負擔,就算你不懂經濟學,你也應該知道一個80多歲的奄奄一息的日本老人,除了消耗食品醫療之外,對社會無半點貢獻。

如果日本要結束“失去的20年”,就是要把老年人殺光。

殺到只剩4500萬適齡人口。

然後,日本立刻就會恢復到生機勃勃的野蠻大和民族。

寬敞了許多的日本年輕人,也會開始生孩子。

日本,會再次變成那個令人生畏的對手。

可是,為什麼不能把老年人都殺光呢?

正如我們上一段所說的。我可以活過100歲,任何人無權結束我的性命。

唯一的區別,我必須使用自己的“養老金”。

年輕時工作,是你對社會的貢獻。退休後花的醫藥費,是你對社會的“索取”。

直到你的索取等於你的貢獻。

這個才是天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而現在的情況是,日本政府“干擾”養老金系統。

現在的大部分日本老人,年輕時幾乎沒有貢獻過社會價值。

而如今政府還是每個月定期給他們高額養老金,補貼醫療,每年虧空高達數十萬億元。

於是這些人舒服地活下來了,於是日本死了。

日本失去的20年,表相是百歲老人太多,更深層則是民主制度的弊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