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文摘)

01

下面這段不到4分鐘的演講,最近在網絡上瘋傳,引發無數人感慨的同時,也被人們稱作“今年最好的演講”

視頻中有兩位演講者。

第一位演講者,描述了大多數人心目中的“理想人生”:

進入社會,在世界頂尖公司工作;

然後結婚、買房、生孩子;

過了幾年,生活逐漸安定;

三十歲之後,人生軌跡完全定型

……

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文摘)

生命中的每一個時間點都被安排好,什麼年紀該做什麼事,統統都是固定的。

這樣的人生看起來是那麼的“正確”,並且苛刻。

苛刻到,一旦你在某個步驟上出了差錯,就會被視為異類:

“大學畢業沒進500強企業工作,你註定比別人低了幾個檔次。”

“30歲還不結婚,你很難嫁出去了。”

“35歲還沒買房,你的人生沒啥希望了。”

……

被各種規矩所限制的你,似乎根本不必、也不能有其它任何的想法,只需按部就班地在世上走完這一遭,就足夠了。

每個人都活得很整齊。

整齊得就像工廠流水線上的產品。

我們會忍不住思考:人生,僅僅就是如此嗎?

第二位演講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文摘)

有的人專注於熱愛的事業,每天幸福而愉悅地努力著;有的人工作體面、衣食無憂,卻過得並不開心。

有的人早早生了孩子,卻因夫妻感情不和而離異;有的人用心經營婚姻,待感情成熟才選擇生育。

有的人談著戀愛,卻愛著別人;有的人明明彼此相愛,卻沒有在一起。

人生向來千姿百態,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對獨立的。

或許身邊有人領先於你,也有人落後於你,這些都沒有關係。我們要做的是接受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而不是盲目地去比較。

“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他們有他們的,你也有你自己的。”

你永遠無法判定別人會活成什麼樣。

同樣,別人也沒資格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

在各自的時間裡過好自己的人生,才最重要。

02

前陣子有篇文章,叫《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刷爆了朋友圈。

當時有不少人被文中的語句戳中了痛點:

“年僅35歲的胡瑋煒,創業三年,套現15億人民幣。”

“而同為80後的你們,現在多數都在做什麼?”

“要麼在北上廣的寫字樓裡,剛剛成為一個總監,小腹上長出贅肉,每月因為房貸不敢辭職。”

“要麼在三四線城市裡,過著平淡、卻一眼可以看到未來的日子。”

“你的同齡人,正在無聲無息地拋棄你。”

這篇文章引發了大規模的焦慮與恐慌。

而且這種焦慮波及到的不單單是80後。就連很多70後,甚至是剛踏足社會不久的90後,都開始認為自己的人生是失敗的、無望的。

有人說,真正堅強的人,不會因為看了一篇文章就失去信心。

誠然。

但販賣焦慮、製造恐慌的行為,依舊是可恥的。

小時候,父母為了刺激我們努力學習,通常會說:

“你看X阿姨的兒子,考試那麼高分,你學學人家。”

“你看XX家的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學習還倍棒。”

“你看XXX,人家不用補課都能考班上前幾名,你呢?”

於是我們從小就被逼著與身邊的人比較,潛意識裡,只要做得沒有別人好,就是有罪。

長大後,本以為總算擺脫了“別人家的孩子”,卻又遇上“拋棄你的同齡人”

可是人生,真的這麼容易就能被拋棄嗎?

沒賺到大錢,就是被同齡人拋棄?

沒當上權貴,就是被同齡人拋棄?

我很贊同韓寒所說的話——

“當了總監肚子上有贅肉怎麼了?覺得爸爸肚沒問題的就留著,嫌棄自己有贅肉就去健身。”

“因為房貸不敢辭職難道不正確嗎,沒有自己更喜歡的工作或者更明確的方向,辭職了是這篇文章的作者來養你嗎?”

“三四線城市一眼能看到未來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歡飄搖動盪起伏不定有問題嗎?”

生活本就是自己的選擇,實在不應通過綁架的方式強加意願。

風光無限的大總裁也好,默默無聞的小員工也罷,其實都不是人生意義的關鍵。

是否有在奮力前行,才是關鍵。

03

生命不是一把刻度尺,沒有規定什麼年紀就要做什麼樣的事。

你既可以在年少之時,穩走平凡之路。

也可以在知天命之年,為夢披荊斬棘。

億萬富豪馬克·庫班25歲的時候還在酒吧做酒保;

在被拒12次後,32歲的J.K.羅琳才出版了哈利波特;

馬雲35歲才建立了阿里巴巴;

奧爾特加39歲才創辦了Zara;

影帝摩根弗里曼,52歲才迎來演藝事業的大爆發。

只要是為自己的目標而傾盡全力,無論多晚實現,都不算晚。

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人生節奏(文摘)

就像開頭那則視頻所說的那樣:

25歲後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

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35歲之後成家也完全可以。

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的。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趕在多少歲之前、做成多少事,而在於,你走過的路,到底是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走的。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夠擾亂你的時間表。

也沒有任何人能夠左右你的選擇。

04

我們無疑都想在各自的生活當中,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那什麼才是更好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令我感觸最深的是我高中母校的校訓——

“致力於培養個性鮮明、充滿自信、敢於負責,具有思想力、領導力、創造力的傑出公民。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熱忱服務社會,並在其中表現出對自然的尊重和對他人的關愛。”

即使畢業數年,這段話也仍在激勵著我。

它教會我們自信、責任、奉獻、尊重與關愛,鞭策我們為了做一個更好的人而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所以我想,“精彩的人生”或許就是:傾注自己的心血,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充滿意義的人生,並學會用這些去影響、點亮他人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高速運轉的齒輪。

齒輪難免有大有小,但你無法說清哪一個齒輪更高貴或低賤。

因為它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到了最出色。

就像人與人之間,必然會有職業的劃分、分工的不同,以及收入的差距,但從來不存在拋不拋棄的關係。

甘於平凡沒什麼不好。把平凡之事做好,最是難得。

人生各有精彩,只要認真地生活,都算贏。

願你有勇氣過想要的人生,做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