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得了多大的委屈 才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功(文摘)

01

很多年前《藝術人生》裡有一期採訪了我最喜歡的奶茶劉若英。

朱軍問她:為什麼你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不急不躁的感覺,難道你生活中遇上難題的時候你不會很氣急敗壞嗎?

劉若英的回答是: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很多人都知道,劉若英在出道前曾經是她師父,就是著名音樂人陳昇的助理。劉若英在唱片公司裡幾乎什麼都要做,甚至要洗廁所,她跟另外一個助理兩人一週洗廁所的的分工是一三五和二四六,這另一個助理的名字叫金城武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 才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功(文摘)

02

在這個世界上

存在著一個“苦難守恆定律”:

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

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

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

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

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有很多人在這一秒裡是大爺,下一秒就得跑到別人面前裝孫子。

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難題,每個角色都會有對應的難題。

苦難,是人生的一直基本屬性。

你越是選擇現在逃避它

越不得不在未來犧牲更大代價對付它

但是,如果你能忍別人忍受不了的

那麼,你一定能得到別人得不到的

受得了多大的委屈

才能配得上多大的成功!

世界在一路高歌猛進,各種變革愈演愈烈,早就沒有“穩定”這個詞。

變化是社會的常態,攻堅是人生的常態。

年輕時候的所有無憂無慮,不過都是一場提前消費。

即便是那些富二代,如果不經歷一劫,照樣會被現實摧殘。

別在20歲時候說歲月靜好,別在30歲時嚮往雲淡風輕,別在40歲時主張與世無爭。總有人在你遊戲時,秒殺一道數學題;總有人在你熟睡時,偷偷的熬夜加班。

人生,沒有那麼多不公平,所有的功成名就都是幹出來的;所有的卓然不群都是逼出來的;所有的輕鬆生活都是熬出來的。

每個人都向往自由,自由不是尋來的,自由是換回來的。用什麼去換?用我們的付出;用我們的價值;用我們的創造。

03

如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都想過上一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生活,動不動就想環遊世界,動不動就想尋找自由。

下面這種生活狀態就是很多年輕人的嚮往:

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

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

逢年過節拿獎金,別人加班我加薪;

喝茶看報好開心,副業兼差薪照領。

然而我可以告訴你,這不是理想,這是妄想。

現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們越來越浮躁了,而是我們原來越不願意受委屈了。

前段時間一篇文章火了,大概意思是說那個追求自由而辭職去麗江的姑娘回來了……

當我們拿起現實的放大鏡,去仔細觀察那些具體的“離去”,就會發現不少年輕人的離職,只因受不了一時的小委屈,理想與情懷只是被作為逃避的華美掩飾罷了。

面對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委屈,有的人選擇的不是面對,而是逃避,不願意忍受一點委屈。

關鍵問題是,世上還有不受一丁點委屈的人生嗎?

生活從來就是製造各種委屈的高手,它所能提供的委屈品目繁雜、款式眾多:比如努力被否定,辛苦得不到認可,隱忍之後換不來理解,一片真心不被接納,默默付出沒有成果……並且生活對之一律解釋欠奉。

但是一旦你能忍受這些別人忍受不了的東西,就會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你含辛茹苦的將這些委屈都吞下,你不僅撐大了格局,你還看穿了人性,你的智慧,你的心態,你的眼光,都會得到根本的提升。

面對委屈的姿態,就是一個人行走世界的基本步態;對委屈的消化能力,決定了一個人“看世界”的襟度。

100多年前,曾國藩求學衡陽,同舍一名楊姓同窗,家中有權有勢,讀書時就對他百般刁難。曾中舉後,他更是大發雷霆,責難曾的書案搶了他的好風水。當大家紛紛為曾不平時,曾卻勸解眾人,不要為這點小事再與之爭論。可以說,只有吞得下生活的小委屈,才能吐得出人生的大格局。

世界的安排很有意思:凡是能讓你爽的東西,一定也會讓你痛苦。比如美女、美食、美言,極致的就是毒品。極致的快樂,反而讓你表情扭曲,比如性愛。

凡是讓你成功的東西,一定會讓你麻痺。比如你那些成功經驗之談和心態,一定會成為下一次成功的阻礙

上帝造的萬物很有意思:貓喜歡吃魚,貓卻不能下水;魚喜歡吃蚯蚓,魚卻不能上岸。

人生的安排也很有意思:你羨慕我的自由,我羨慕你的約束;你羨慕我的車,我羨慕你的房;你羨慕我的工作,我羨慕你的自由。

但我們可知道?兔子嬌小,但從不羨慕青牛的高大;雄鷹高飛,卻從不蔑視紫燕的低迴。

所以,我們都是遠視眼,總活在對別人的仰視裡;我們也都是近視眼,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幸福。

要知道,當你羨慕別人住著豪宅,瑟縮在牆角的人,正羨慕你有可以遮風的房屋;當你羨慕別人開著豪車,躺在病床上的人,正羨慕你還可以自由行走。

04

這個世界沒有尋來的自由,只有換來的自由。

用什麼去換?用我們的付出,用我們的價值,用我們的能力,用我們的創造。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還可以這樣理解:眼前的苟且和委屈,就是通向詩和遠方的大道。

沙粒進入蚌體內,蚌覺得不舒服,但又無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體內營養把沙包圍起來,後來這沙粒就變成了美麗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馬腳上吸血,野馬覺得很不舒服,但又無法把它趕走,於是就暴跳狂奔, 不少野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學家研究發現, 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極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就是暴怒和狂奔。

遇到不如意的事時,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馬。

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面對各種委屈時,更重要的是要學會轉化勢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