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7位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

2018年10月16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Medicine,NAM)公佈了2018年新當選的院士名單,包括75名正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柴洋、傅嫈惠、廖敏妃、林希虹、王曉斌、遊景威、梁卓偉等七位華人學者入圍。

柴洋,南加州大學(USC)顱面分子生物學中心教授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柴洋教授在顱面發育過程中對細胞類型的分子調控領域有著開創性的研究,研發出創新的生物工程療法,為遭受過頭部和麵部畸形病痛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傅嫈惠,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學教授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傅嫈惠教授是研究人類晝夜節律行為領域的傑出學者,發現了一系列調控晝夜節律的關鍵基因以及改變睡眠時間的遺傳因素。在今年5月,傅嫈惠當選2018年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

廖敏妃,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David Geffen醫學院神經外科教授兼主席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Linda M. Liau(廖敏妃)教授致力於惡性腦瘤免疫學的研究,並設計了膠質母細胞瘤的樹突狀細胞疫苗的臨床試驗。

林希虹,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定量基因組學項目協調主任、Henry Pickering Walcott生物統計學教授、統計學教授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林希虹教授通過對全基因組測序關聯研究,基因-環境,整合分析和複雜觀察性研究中對統計方法出色的應用和巧妙的研究,為統計學、遺傳學、流行病學和環境健康做出了貢獻。

王曉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兒童健康教授,早期疾病起源中心主任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王曉斌教授的工作將生物標誌物、臨床醫學、流行病學和疾病預防聯合起來,特別關注環境因素、營養生物標誌物、遺傳變異、表觀遺傳變異,以及它們在複雜的人類疾病中的相互作用。

遊景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King-Wai Yau(遊景威)教授對視網膜功能的開拓性研究,幫助我們對晝夜節律和多種遺傳性失明的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理解。2014年,遊景威教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梁卓偉,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祝贺!7位华人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

Gabriel Matthew Leung(梁卓偉),2006年成為香港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2013年當選港大醫學院院長。他一直專注於公共衛生醫學研究,領導全球衛生和醫學教育,為傳染病流行病學和控制做出傑出貢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現任美國FDA局長Scott Gottlieb博士也當選了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他致力於解決影響廣泛的公共衛生問題,包括對生物醫學創新政策,菸草政策以及消費者保護和教育的重要貢獻。

關於NAM

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最初於1970年由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成立,致力於解決健康、科學、醫學和相關政策中的關鍵問題,並激勵各部門採取積極行動。NAM院士也是業界公認的最高榮譽之一,其認可並表彰那些在專業領域和為社會服務表現傑出的科學家學者。

NAM院長Victor J. Dzau在發表祝詞時說:“這些傑出而多元化的新院士是一群真正傑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成果推動了科學進步,改善了健康狀況,讓世界變得對每個人都更美好。他們在美國和全球的科學、醫學、健康和政策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有助於我們組織應對當今最緊迫的健康挑戰,併為健康和醫療保健的未來提供信息。我很榮幸歡迎這些受人尊敬的人來到國家醫學科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