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這兩天,樓市傳來的一則大新聞正在令全國吃瓜群眾興奮不已。


據媒體報道,近日全國首個商品房現房銷售試點項目龍華金茂府亮相深圳,正式拉開了商品房現房銷售改革的序幕。


而在距離深圳120公里的中山市,在不到1個月時間裡已準備出讓10幅現房出售地塊,總起拍價超過48億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從住建部發給6省市的紅頭文件,到廣東房協內部討論逐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的材料,再到如今落地到深圳的現房銷售試點……


毋庸置疑,懸在預售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正在緩緩落下。


令人玩味的是,這個始於上個世紀90年代“房改”浪潮中的預售制,24年前正是從深圳起步走向全國,24年後又從深圳率先拉開改革的帷幕。


不得不說,這頗有一番宿命論的味道。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預售制的前世

說到中國樓市,香港是一個繞不開的名詞。


大家耳熟能詳的土地所有權制度、土地出讓金制度、以及樓市預售制、按揭制等等,這些制度身上都存在著濃厚的港島風味。


而談到香港樓市,有著“香港土地爺”“紅色資本家”之稱的霍英東是一個無法繞開的存在。


1945年,國共內戰正式打響,香港成為了逃避戰禍的避風港,在短短几年間,香港人口出現了爆炸式的增長,人多了很多人就無房可住了,只能住在樓梯上。


有需求沒供應,這是一個典型的藍海市場,帶著對財富的憧憬,年輕的霍英東作出了人生最重大的一次抉擇,加入到正在迅速崛起的行業:

地產業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紅色資本家”——霍英東


進軍樓市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問題來了,霍英東哪有那麼多錢來建這麼多房呢?


當時的香港樓市奉行的是整棟購買、分層出售、一次性付款的投資方式,這種樓市玩法平常老百姓根本負擔不起,基本上就是資本家們的專屬遊戲,


如何讓樓市走入尋常百姓家、從而來回收自己的資金成為擺在霍英東面前的首要難題。也正是這個時候,一個天才般的創意——賣樓花產生了。


按照霍英東的想法,樓盤正式動工前,可以先收取買家的一部分訂金,用買家的錢來蓋樓。餘款分期支付,第一期先交50%,第二期落妥二樓樓面交10%,然後按進度交第三期、第四期……最後一期的餘款10%,於領到入夥紙時清繳。


憑藉著這個天才般的創意,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後生小輩霍英東在香港四方街建起了100多棟樓,迅速崛起為香港地產業的龍頭老大。


而賣樓花,就是預售制的前世。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預售制的今生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鄧走到了現代中國歷史舞臺的中央,他老人家大手一揮,改革開放的先鋒深圳特區橫空出世。


小漁村要搞改革開放這是好事,但問題是上頭不撥款,地方窮的響叮噹怎麼搞特區?


這個時候,受到改革春風召喚的霍英東開到深圳,笑著對深圳的領導說:你們腳下的土地不就是錢嗎?


深圳方面一聽,就納悶了土地怎麼能是錢呢,難道香港那邊有什麼新玩法,於是馬上派代表團去考察香港是怎麼做的。這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原來這土地還有這麼多的玩法。


尤其是深圳領導看到港英政府“限期出售使用權”的模式,頓時恍然大悟,於是上報中央——為什麼要上報中央,因為當時中國《憲法》規定,土地不能買賣轉讓。後來經過中央的批准,1987年12月1日,深圳市舉行首次土地拍賣會,拍賣一塊8588平方米的工業土地,使用年限50年,這打響了新中國土地資本化的第一槍。


於是,賣樓花的升級版——賣地花就此出現在了內地,土地財政的根子從這一刻便已經埋下了。

1994年,中央正式出臺了《房地產管理法》,其中明確提出“商品房預售制度”——這就意味著“賣樓花”正式誕生在了內地。


這兩項革命性的創意,開啟了中國樓市和地方財政的新篇章。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是非功過,自有定論


革命導師說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著其必要的合理性。關於預售制的是非功過,冥冥之中自有定數。


先來說說功,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預售制還是有歷史功績的。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從上頭決定大力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那一刻開始,一個歷史難題就出現了——中國人多,房少。


而預售制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點,開發商只要用一點點錢,甚至是空手套白狼,就能利用槓桿來開發房地產。


在銀行給貸款,建築商墊款,預售制度三位一體的背景下,房地產開發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了出來。


開發商多了,房就多了,城鎮化帶來的“住”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此後,推進城鎮化就順利多了。


當然,有利自然有弊。


預售制直接賦予了房子極大的金融屬性,開發商隨便蓋個樓,只有建好幾層,立馬辦預售證開盤賣房,拿到購房者從銀行貸來的錢後,迅速還清拿地的錢;之後還立馬把預售合同用來抵押向銀行貸款。


開發商們通過金融槓桿來搞高負債式的大擴張,以時間換規模,以規模換利潤,硬生生把房子搞成了快消品。


原碧桂園首席財務官吳建斌說過:房地產行業的秘密有兩個,一是槓桿,一是土地增值,其他的只是正常的經營利潤。


很明顯,預售制就是房企玩金融槓桿的最佳工具。


另外,預售制讓開發商玩起了槓桿不假,卻把風險嫁接給了銀行和購房者;


本來房企就沒花多少蓋房,在預售制下自己不但迅速回了款,還把預售合同用來抵押向銀行二次貸款拍地,一旦樓盤爛尾或者賣不出去,損失的是銀行。


對於購房者來說,預售制給自己留下了一地雞毛;試想一下,房子還沒蓋好,開放商就從銀行拿到了錢,那偷工減料便是家常便飯,這也是全國各地維權潮此起彼伏的根源;


而且,開發商一旦一言不合就跑路,讓樓盤爛尾,那購房者真的是欲哭無淚。

深圳又邁出關鍵一步!取消商品房預售制,背後影響沒那麼簡單


取消預售制,影響深遠


在如今去槓桿的大環境下,要想降低槓桿,特別是負債重災區的房企槓桿,取消預售制就顯得尤為必要了。


如果真的取消商品房預售制,那麼毫無疑問,對整個市場的衝擊無疑是巨大的。


第一:從開發商的角度來看,這是生死劫;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沒有了預售制,槓桿玩不轉了,自己的資金壓力無疑會變大,這對龍頭企業影響相對來說小一點,但對一些中小型的開發商來說,這種壓力無疑會致命。


甚至可以不誇張的說,起碼50%的房地產企業會倒閉。


第二:從土地財政的角度來看;房企沒錢了,拿地就會更加的謹慎了,而一旦房企不熱衷於買地,那麼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就不得不減少,這是一種倒逼;一旦房企不熱衷於買地,那麼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就不得不減少,這是一種倒逼;


第三:從去槓桿的宏觀大環境來看;取消預售制,可以降低房地產公司的負債比例,從而達到降低銀行等金融系統風險的目的,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


第四:從購房者的角度而言,這是利好;現房現賣讓購房者在市場上的地位上升了,他們不用對偷工減料的房子秋後算賬,也可以不再為自己是否會接盤爛尾樓擔心。


於國於民,取消預售制,這將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