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羣普遍存在的5個問題,你的也中招了嗎?如何有效的解決?

社群普遍存在的5個問題,你的也中招了嗎?如何有效的解決?

撰文:cucu

配圖:葛芹

社群營銷一直是一個很火熱的話題,並已被一些品牌廣泛利用,且達到了顯著的效果。

例如:小米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通過參與感打造了一個知名品牌;特斯拉電動車靠互聯網思維分享形成爆發式增長;這些品牌都無一例外地利用了社群的力量,引爆了自己的產品。

社群普遍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社群都能運營的這麼成功,大部分社群熬不過7天,群質量差,維繫難,無法轉化。

社群普遍存在的5個問題,你的也中招了嗎?如何有效的解決?

1、社群有形無神

在流程層面,我們首先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微信群是假社群。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把用戶拉到群裡面來,改備註、設置群規,、大概說明群的主題,隨後自由交流。如果群主本身有點威望,而且願意花很多的精力去打理,基本能夠維持半年左右的活躍度。如果群主自身影響力一般,沒過幾天群就會只剩下廣告賣東西。大多數建群者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去搭建一個社群框架,僅僅是為了建群而建群。

2、群死氣沉沉無活力

在促活層面,一個最直接的痛點就是大家經常問的一個問題,群不活躍。

有人問問題,三個小時沒人回應;群主做調查,沒有一個人發言,只得請自己人當託造氛圍;群主不冒泡,群內一週零交流。面對這種僵局,怎麼來一次破冰活動,構建起群成員之間的信任?

3、缺乏激勵機制

一個優質的社群離不開三個要素:好的激勵制度、內容創造者、優質群管理者。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社群的有價值的內容創造者都是群主,群成員輸出的優質內容基本為零。

所以得針對內容創造者、群管理者、活動發起者、其他群成員畫清楚一個價值閉環,給做出貢獻的人大的激勵,讓大家有互動、做出貢獻的積極性。

比如:一個微商群,想要擴招範圍。首先會在群內號召群成員邀請身邊的好友入群,並給予終身免郵費、無限制優惠券等福利激勵群成員大力宣傳。

4、缺乏高效的溝通,有價值的內容難以沉澱

微信群聊天一個很大的毛病在於很難保存有價值的內容。群裡聊天記錄一多,我們就經常會把一些乾貨內容全部都頂過去了。看到的順手保存,沒及時看見消息的完美錯過。

大部分社群整天是一群閒人在裡面扯淡,其他群成員偶爾瞟一眼發現沒有自己的需要的內容,自然看群消息的次數越來越少,更別說在群內回答問題分享知識。

5、以個人/企業利益為中心,忽略群成員的感受

有些大咖有很多粉絲,開設課程之後建立學習型社群,卻將群作為互推渠道不停的接外來廣告。雖然學員對你滿是敬意,但是你只顧著在為自己服務,沒法激發群成員建設社群的積極性。

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群出現上述現象,我們該怎樣解決呢?

社群普遍存在的5個問題,你的也中招了嗎?如何有效的解決?

1、在入群的時候,需要填寫詳細的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的主要內容包括:

職位、行業、個人擅長領域(渠道資源整合、策劃、文案、交互設計、思維能力等);個人訴求(跨界信息、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大家關注的熱點、產品運營的技術問題、理念指導、求職、招聘等);個人愛好(便於線下活動的開展)。

在社群運營初期,這些信息必須得共享,讓大家彼此能夠產生了解,便於找到正確的人去解決問題。

2、設計激勵制度,獎勵內容分享者

對於問題的解決方案以及分享者每週評選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幾名,給予物質以及精神激勵。

比如:給分享乾貨的嘉賓和話題討論中輸出優質內容的同學發不低於100元的紅包;或者開發實用的生活周邊來補充物質激勵。

我近期在發現有些群節假日發人人都可以有的微信紅包,周邊只給為社群產生貢獻明顯的用戶。這樣一個激勵措施大大增加了,社群成員產生社群歸屬感與社群印象感。

3、提高群員質量,不斷吸引優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價值還是在於群友的質量,以及他們的分享主動積極性。社群初期門檻就只是收費,後期就需要提高群成員質量。

這裡我給到的建議是採用優勝劣汰的方式對社群用戶進行換血。用數據的方式來衡量一個用戶是否值得你繼續為之服務。對於普通的社群可以通過觀察用戶的發言量和簽到天數,對於有業務型社群可以是產品的後臺交易數據。

4、社群價值延伸

在社群運營成功之後,可以產生很多附加價值。對於那些回答問題積極主動的人,獲獎的讓你,需要做好信息記錄,建立人才儲備庫,可以給他們提供資源對接的服務。

社群內的原創內容最後可以整理發佈至公眾號或者出書,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個章節標註內容的創造者,給內容創造者名和利。

5、建立高效的溝通制度

群內每週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邀請大咖為群成員解答疑惑。問題發起者需要將自己的訴求,背景詳細信息寫在 word 交給群主。群主提前幾天在群內發佈問題、解答時間,讓大家有了解本週的主題是什麼,準點參加解疑答惑大會。

大咖解答疑惑後,群主要引導大家針對這些比較完整的問題以及方案展開討論,防止話題偏題,提高溝通效率。在話題討論結束之後,群管負責再將整個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提煉整理,最後跟大家進行共享。防止大家為了看信息要不斷的進行爬樓,浪費大量的時間。

切記所有的方法千萬不能變成教條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溝通效率,創造價值為根本目的。發現方法不合適,立馬優化。

建群容易、管群難。如果社群想形成一定規模,就必須體系化,有一套自運行、可複製的機制。以上內容幾乎涵蓋了做社群一些痛點及建議,希望能給想做或者正在做社群的你帶來一些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