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来国企你想好了么?

年轻人,来国企你想好了么?

国企配图

年轻人,来国企你想好了么?

国企

年轻人,来国企你想好了么?

财经配图: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是很多年轻人找工作时的首选单位,也是很多家长眼中所谓的正式单位。在很多人眼中,能够进一家国企工作,那就是进了保险柜,预示着生活开始稳定,标志着有了成家生子的前提条件。甚至有家长花几十万打点关系,就是为了让儿女能够进入一家国企工作。

可是年轻人,你为什么要进国企?

比起私企、外企来说,大学生毕业后进国企一般情况有这几种原因。

一是国企是"铁饭碗",工作稳定,不会随便开除员工,是可以长期干的工作。对于国企正式员工来说,只要在工作中不犯大错,永远不必担心被公司开除,就算是遇到国家大政策改革,比如下岗之类,那也会保证基本生活费,绝不会饿肚子。

二是国企"轻松、活少、福利多"。在多数人眼中,国企的工作就是端杯茶水看报纸,没有任务压力,没有严格的绩效考核,哪怕工作偷懒,纪律散漫,工资也不会有大的影响。并且单位的福利体系十分完备,有专门的部门保障职工福利,五险一金一定会有,逢年过节还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发放,如米面油、毛巾肥皂、锅碗瓢盆这样的物品几乎不用自己买。还会为职工组织疗养、运动会、参观、学习等,以保障职工精神生活。

三是国企员工名声好。很多国企都掌握着国家的命脉,负担着国家的安全、经济、政治等的稳定,比如石油、矿产、军工、通讯,在这样的国企工作经常会冠以"献身祖国某某事业"的神圣使命。如果再有个一官半职,那就是国家干部,是有行政级别的。加上国企门槛相对较高,一般要求国家重点本科以上学历,现在部分国字头国企已经将门槛提升到研究生以上学历,能够进入这样的国企工作,本身就是一种荣誉,至少说明咱也是名校毕业的。

可是,就算这都是真的,就适合年轻人吗?

所谓的稳定。国企确实不会无故开除员工,可凡事有利必有弊,对年轻人来讲,稳定未必更有利。在几十年前那个时代,很长时间都不会有太大的变革。就像我们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次大的改变也许要三十年,换言之就是一次正确地选择几乎可以决定我们大半个人生。如果你是三四十年前进入的一家效益不错的国企,那么恭喜你,确实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你享受到了国企中优越的福利待遇。

可今日不同往日,不要说30年后是什么样子,就是5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都难以预料,要在当今时代生活好,必要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只有用自己的不断提高才能应对未来的不确定。稳定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里都有饭吃。国企的优势是稳定,可劣势也恰恰是稳定,稳定到缺乏跟着时代脚步的动力。虽然大多数国企都提出要转型发展,不能默守陈规,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正实现转型的屈指可数。大方向不说,就拿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来看,现在最常用的win7与office2007,有些追潮流的人已经开始用win10与office2013,可很多国企系统还是XP,办公软件还是2003,就是要将办公软件统一升级这样的小事在很多国企都需要经过各种手续推行好几年时间,更不要说设备更新,厂房改造,管理创新,产业转型。

在逐渐开放的中国,很多国企早已风光不在,而且在市场中,国企的主导地位也渐渐在失去,并且有加速趋势。国企的稳定也创造了国企人的性格,这份稳定使得大多数国企员工墨守成规、思想保守、害怕改变,几乎失去了应对改变的能力,这样的稳定反而带来了不稳定。

所谓的"轻松、活少、福利多"。任何一家蒸蒸日上的优秀公司都不可能让员工"轻松、活少、福利多"。公司实质上是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相比所有的事都一个人做,这样的组织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分工,每人只负责一部分,提升产出效率。如果一个公司大多数人都是喝着茶看着报纸就把班上了,那么必然有另一部分人忙的不可开交。效益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人创造出来的,不可能大家都喝着茶看着报纸还有工资和福利。在国企有个好处就是任何工作都做不好,总是把工作硬往出推,稍微忙点就牢骚不断的人真的就不用干活了,喝着茶看着报纸足矣。越是工作认真、做事积极的人,越是有干不完的工作,因为你需要干的工作不是一个人的。而且,如果你能将每项工作都做好,那皆大欢喜,大家共同享受成绩;若有一件事搞砸了,不好意思,请承担几乎所有责任。

华为集团创始人任正非大家都非常熟悉,任正非在谈自己发家史时总是说他是在部队退伍后便创办了华为公司,几乎没有公开讲过其从部队转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过四年。那四年,任正非凭其出色的能力坐上了高管,可就在一次代表公司的生意被骗后,不仅被公司开除,还背负了公司200多万的债务,就是要求公司留职也不获批准,这才使其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国企讲究的是稳定,不允许员工犯错,这种环境使得国企中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大家推诿扯皮,没有担当,有利益群起而争,担责任避而远之。作为年轻人,几年后,可能学的最快的技能就是如何在工作中把自己推得干干净净、不敢担责、牢骚满腹,这难道是你们想要的吗?

所谓的好名声。这点没有问题,至少在目前来看,国企员工要比大多数私企、外企名声好听。可是,这也几乎成了国企员工唯一的炫耀资本。

据智联招聘统计春季求职期平均薪酬,2015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企,位居三者第一。2016年民营私企薪酬为7101元,而国企为6543元,外企介于二者之间,为6875元,差距较为明显。在收入上,国企的优势已经不在。

对个人职业生涯来说,民企岗位灵活度高,员工很容易得到锻炼,外企能接触到先进的办公环境与管理方式,两者还有个共同特点是同事间相处相对简单,升职几乎就是靠业绩、看能力。而国企关系复杂,论资排辈严重,办公室政治十分明显,能力很难充分发挥,升职也较困难。无论是小型民企、外企,还是诸如华为、阿里这样的大型民企,其中层领导大多是30岁不到的小伙子、小姑娘,而国企的中层领导年龄主要集中在35岁到45岁之间,很少有30岁以下的领导。国企压制人才现象严重,无论能力多么出众,在国企也很难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只有苦苦熬到年头才有机会走上领导岗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很好奇为什么国企对员工压制那么严重,国企员工却以身在国企为荣。其实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国企无论薪酬还是事业成就感都不值得一提,只剩下了好名声,对外人当然要摆出姿态。虽然"自己人"之间在内部的非正式场合也能把公司的制度、文化、待遇批得一塌糊涂。

年轻人,假如你不是一个纯好"面子"之人,请在选工作时候三思。

华为有个理念是"脑袋向着客户,屁股对着领导",要求员工做事要把客户放在首位,不要总是把精力放在领导身上。由于"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几乎所有国企恰恰是"脑袋朝着领导,屁股对着客户",除非他的客户就是领导。

并不是只有销售人员才有自己的客户,所谓的客户就是工作中的服务对象,几乎所有岗位都有自己的服务对象。比如某一制造车间的客户就是总装车间,综合管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就是业务与生产人员等。在国企制作向上级领导汇报用的材料时,可以说是字字斟酌,能召集各级人员修改5遍、10遍,甚至能提前几周安排专人只做收集、汇总、制作汇报材料这一件事,保准能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生怕上级领导看不明白。可面对服务对象,耐心明显不足,基本上是草草了事,更谈不上用心。

国企中"脑袋朝着领导,屁股对着客户"在各个方面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一大型央企制定的禁烟制度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凡是在吸烟点或单人办公室以外的区域吸烟,罚款200元。”控制吸烟本是件好事,可单人办公室可以吸烟便难以理解,除过领导以外还会有人有单人办公室吗?还有一项劳动纪律的制度中的规定:“部分岗位因工作性质特殊,属弹性考勤人员,可不按正常班考勤。”紧接着又规定:“处级以上干部属弹性考勤人员。”这种挖空心思为领导着想的制度实在不敢苟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时间都用在了照顾领导上,那考虑客户的精力一定不足,公司的立足之本是客户满意,不是领导满意,处处都以领导为先的做法也是国企竞争力不足的一个原因。

在此我想问问年轻人,一份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仅仅是养家糊口的收入来源吗?对于年轻人来说,最有价值的资本是你的时间与精力,选择一份工作就是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做出了一份投资,这份投资的回报绝不是每月的那些微不足道的工资,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以及改变思维观念。如果仅仅是为了获得那份工资,然后熬年头,那说的不客气点,那些钱就是你浪费青春的补偿金。如果你是一个有上进心,不愿虚度光阴,还想在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那请你仔细想想,国企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