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站帶你走進紫砂原產地「丁蜀鎮」

雖說大家都用紫砂壺泡茶喝,經常在一起賞壺,有的說壺的泥料如何如何,有的說其做工怎樣怎樣,可除了個別人外多數沒去過宜興。平時說壺論道可謂紙上談兵,這番跋涉則是要追根尋源看個究竟。

第一站,紫砂之源

這是青龍山和黃龍山的交界地,當年在此可以挖出紫砂礦泥,既是生產源,又是風景區,山腳下是丁山。現在矗立著一個青銅群雕——紫砂之源,它是當地政府做的能代表地方特色的一個標誌,由江蘇工藝美術界名人凌錫苟用半年多時間創作而成。這組群雕中有7個人物,主體人物高2.04米,表現的是古代陶工開採紫砂礦土時的情景,有的打錘、撬泥,有的鋤泥、挑泥、用獨輪車運泥,還有的喝茶小憩,非常逼真生動。這組雕塑於2006年3月安裝完畢,現在成為宜興的文化旅遊景點之一。

七站帶你走進紫砂原產地“丁蜀鎮”

第二站,4號井

4號井位於黃龍山,黃龍山有紫砂泥,而且是最好的。這一帶開出的礦層是夾泥,夾泥很硬,是一層一層的,紫砂礦泥夾在中間,是風化了的礦石。據當地人說,通常不會單獨開採紫砂礦層,而是大規模開採後細分礦石。過去4號井是較大的礦,就像煤礦一樣,有隧道,開挖量比較大,4號井的紫砂含量相對多一些。不過,因上世紀末長江大水湧進4號井,遂成危礦,已經被封了。至於4號井的位置,只能說個範圍,井口究竟在哪裡,連當地人也說不清了。現在一些優秀紫砂製作者用的礦石原料,都是過去在4號井挖掘存下來的。

第三站,前墅龍窯

前墅是宜興的一個鎮,這一保存完好的前墅“古龍窯”,是國務院2006年5月25日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朝,至今還在使用,多燒製粗陶類的器物,有大缸、花瓶、砂鍋、瓦盆,也間或燒些紫砂壺、茶葉罐和茶盞。龍窯的外觀像一條龍,龍頭朝北龍尾衝南,身披太湖邊上特有的白土,龍頭前面有一口井。

窯身左右有鱗眼洞42對用來投柴看燒製火候,燃料主要為松木、竹枝等。窯身內壁是拱形的窯室,用來裝待燒製品。龍身的一側有5個壺口,是裝窯用的窯門。龍窯全長40多米,窯身外壁寬約3米,窯身上方搭有窯棚,窯棚上覆小瓦片。窯址的圍牆也是一道景觀,沒燒好的花盆有序地堆在這裡,讓來者眼前一亮。這裡的吳廠長介紹,紫砂製品要放在盒子裡裝窯,燒製時,火從龍頭蔓延至龍尾,窯內可達1200多度。燒製控制採用古老的方式,通過看火的顏色,來判斷溫度。天氣正常的話,一般兩個月燒三窯。

七站帶你走進紫砂原產地“丁蜀鎮”

第四站,老街

老街位於丁蜀鎮東北角的蜀山,狹窄的街巷,磨得光光的青石板路兩側是高高的房子。這裡曾經住著老一代的紫砂藝人,是顧景舟、王寅春、徐秀棠等紫砂大師生活過的地方,現在住著不少外來戶,很多紫砂小作坊就在這裡。老街的一側是一條河,河水通向太湖,河對岸是錯落有致的典型的江南一帶的白牆灰瓦的房子,倒影映在河水裡。老街的另一側是老一代制砂藝人將燒壞的紫砂器具丟棄的地方,這裡已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山上長滿了雜草和樹木,聽說曾經有不少人來這裡尋找過去的砂器碎片。

第五站,煉泥廠

從黃龍山採掘出來的礦石首先要選出紫砂礦,然後堆好風化若干年後再粉碎;將碎礦石過篩篩選後,浸泡在大缸裡多時;再攪拌、人工錘鍊成熟泥,最後用機器抽真空。這就是紫砂泥加工的過程,也是煉泥廠要做的事情。泥料的好壞,與煉泥過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關。在宜興,紫砂行業已自然分工:有煉泥的,設計的,製坯的,銘刻的,上釉的,燒窯的,還有做包裝的、專門經銷紫砂產品的。據說,這裡收入高的要數裝窯、看火師傅,當然大師的作品例外。

七站帶你走進紫砂原產地“丁蜀鎮”

第六站,制壺小作坊

宜興紫砂壺現在仍主要是手工製作,因不能產業化、機械化,壺的數量受限。我們來到一家制壺小作坊,這裡很安靜,每個人都在專心致志地做著自己手裡的活。

做紫砂壺是有不同工序的,這裡並不是一個人從頭到尾完整地做一把壺,而是採用了流水作業,每人完成一道工序。從拍泥片起,打身筒、裝流把、做壺蓋、鑲壺紐、檢測,大家形成了默契的配合,作坊的主人向我們介紹了他們的產品。無意間,看到一個小姑娘正在用毛筆寫大字,字寫得很周正。主人說,這是他的女兒,練字是為了將來銘刻打基礎的。可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紫砂壺製作後繼有人啊!值得一提的是,因為紫砂,丁蜀鎮已舉世聞名,國際友人流連忘返,一些韓國人居然也在此建起了紫砂工作室。

第七站,紫砂市場

要說紫砂市場,丁蜀鎮到處可見。大的有東方紫砂街、江蘇省宜興紫砂工藝廠方圓紫砂展銷廳、新建的中國陶都陶瓷城,小的是壺莊壺店,在丁山解放路上一家挨一家。各地壺商有去宜興拿貨的,也有依自己的設計在那裡訂做產品的。

我們走馬觀花看了幾家店,其中有一家專賣老壺的店,店中壺品的價格不菲,2000元一把很平常。店老闆說,這些都是上世紀80年代紫砂工藝廠生產的老產品,一是泥料好,二是做工老到,窯火是現已停燒的隧道窯燒成的,賣一把少一把,所以價格還有升值的空間。不過,在當地路邊的小店裡,我們也看到一些泥料比較好的壺,做工也不錯,但由於出自普通小作坊,五六十元一把,價格很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