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拋光伏資產 航天機電意欲何爲?

10月9日,上海航天汽車機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天機電”)發佈《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稱,經股東大會表決,同意轉讓公司所持上海神舟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神舟新能源”)100%股權、上海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太陽能科技”)70%股權、甘肅上航電力運維有限公司(下稱“上航電力”)25%股權。

频抛光伏资产 航天机电意欲何为?

據不完全統計,航天機電今年以來通過產權交易所掛牌共轉讓了4家子公司,除上述3個項目外,還有一家光伏電站項目公司—唐山航天智慧能源有限公司(下稱“唐山智慧能源”)。

這些項目中,除了虧損數額較大的公司外,對於即將完成驗收且上網電價較好的項目公司,航天機電為何也欲轉讓?

剝離虧損嚴重資產

航天機電成立於1998年,由上海航天工業有限公司、上海舒樂電器總廠(現更名為“上海航天有線電廠”)、上海新光電訊廠和上海儀表廠(現更名為“上海儀表廠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共同發起,同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依託央企資源,目前航天機電形成了以新能源光伏、高端汽配和新材料應用產業三巨頭並進的經營模式。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累計實現合併營業收入66.57億元,較上年增長22.2%。其中光伏產業營業收入為38.67億元,同比增長17.16%,在總營收中佔比58.09%;汽配產業營業收入24.82億元,同比增加34%,佔總營收37.28%;新材料應用產業營業收入3.08億元,同比增加9.7%,佔營收份額4.63%。

記者梳理了航天機電近3年年報後發現,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其光伏產業分別實現了31.90億元、38.67億元、24.36億元的營業收入,均超總營業收入的50%。由此可知,光伏產業佔據了航天機電三大業務板塊的半壁江山。

據2017年年報,其光伏產業目前已形成“硅片、電池片、組件製造—銷售、電站授權—EPC—電站出售”為一體的經營模式,具備1.86億硅片、1.2GW電池片及1.5GW組件的產能。

航天機電稱,由於公司仍以傳統多晶硅組件生產、銷售為主,2017年經營業績受多晶硅組件價格下降影響較大。在產業技術不斷突破、產業鏈各環節寡頭廠商的生產規模日趨擴大化、產品細分市場日趨集中化的格局下,如何堅守盈利目標、通過技術攻關,全面推進提質增效是公司光伏產業必須應對的一大課題。

業內人士猜測,航天機電大量轉讓光伏項目股權,或許是其光伏產業戰略調整的一個表現。

其實早在2017年,航天機電就開始處理其光伏產業資產。去年12月30日航天機電發佈《關於轉讓國內光伏電站項目公司的進展公告》顯示,其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轉讓井陘太科光伏電力有限公司、榆林太科光伏電力有限公司、剛察鑫能光伏電力有限公司等11個光伏產業項目。

今年,航天機電光伏資產轉讓事宜仍在持續。記者查詢到,9月14日,航天機電將唐山智慧能源100%股權在北交所掛牌轉讓。

此外,8月24日,航天機電發佈《關於轉讓公司所持三家子公司全部股權的公告》(下稱“《轉讓公告》”),首次披露公司擬轉讓公司所持神舟新能源100%股權、太陽能科技70%股權、上航電力25%股權。

據航天機電於9月22日披露的上述3家公司基本情況顯示,其財務狀況均不樂觀。

其中,神舟新能源主要從事電池片生產業務,目前有2條單晶和14條多晶生產線,具有800MW電池片生產能力。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2,284.09萬元、111,165.33萬元、37,927萬元,淨利潤分別為1,141.46萬元、-23,618.09萬元、-7,100.59萬元。

太陽能科技致力於EPC和電站業務。2016年、2017年及今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5,796萬元、91,004萬元、25,909萬元;淨利潤1,536萬元、-4,5941萬元、-4,288萬元。

由此看出,上述2家公司的營收逐年大幅下降且虧損嚴重。

相比之下,為電站提供配套運維服務的上航電力情況稍好一點。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為7,164萬元、12,810萬元、2,118萬;實現淨利潤2,464萬元、4,477萬元、513萬元。

航天機電在《關於對航天機電2017年年報的事後審核問詢函》中曾表示,由於銷售訂單不足、補貼退坡幅度加快等原因,神舟新能源和太陽能科技的光伏業務持續虧損嚴重,影響了航天機電整體盈利能力。隨著電站業務的剝離及持有、開發電站項目的減少,上航電力介入運維業務也同步減少。因此,決定著手對光伏產業發展的戰略進行調整,剝離上述資產,逐步退出光伏產業鏈非優勢環節,確保公司具備持續盈利能力。

9月22日航天機電發佈《關於轉讓公司子公司股權的進展公告》稱,如交易順利完成,神舟新能源、太陽能科技以及上航電力可分別實現稅前投資收益約7,864萬元、8,067萬元和5,605萬元,合計可實現稅前投資收益約為2.15億元。

“531”新政影響不容小覷

“531”新政對國內光伏市場的衝擊不言而喻,由於需求大幅縮減而國內各環節產業鏈仍處於此前形式利好的擴產中,因此需求端的下滑導致產業鏈價格快速下降,高成本產能被壓減、淘汰,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牽一髮而動全身’,‘531’新政後光伏企業現金流、融資方面都遇到了挑戰。”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在採訪時告訴記者,“很多企業都不得不走上了變賣資產的道路。”

記者梳理後發現,本次轉讓的3家公司是航天機電在“531”新政後的第2次財產轉讓。上述提及的唐山智慧能源轉讓過程也曾引媒體熱議。

據9月7日航天機電發佈的《關於出售公司全資項目公司的公告》,公司將以1500萬的價格通過產權交易所掛牌的方式轉讓唐山智慧能源100%股權。

上述公告稱,唐山智慧能源為項目公司,項目已完成全部工程施工,預計9月可完成全部驗收。目前,項目已建成屋頂光伏發電系統228KW,已於2017年3月上網發電,上網電價為0.992元/度。截至2018年5月31日,一期項目累計光伏發電38萬度。

公告還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唐山智慧能源實現營業收入0元,淨利潤為-33.09萬元;如本次轉讓成功,可實現不低於15.97萬元的稅前收益。

對於即將完成驗收且上網電價較高的項目,航天機電為何也欲轉讓?

公告稱,由於園區發展尚未達到最初設定的建設目標,導致園區內企業實際用能負荷增長與項目可研預期進度不匹配,且園區未來發展存在不確定性。為減輕項目運營壓力,緩解資金壓力,早日實現投資收益並對電站項目進行滾動投資,公司擬轉讓持有的唐山智慧能源全部股權。

中國經營網曾撰文表示,航天機電此次是“賣子禦寒”。而無錫中海陽光能源董事長雷霆此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光伏項目的前期資金投入量大,且回報週期較長,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個挑戰。”

記者從航天機電年報瞭解到,2017年共轉讓了總量為260MW的電站,獲利1.38億元,但電站業務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主要原因有:電站投建量大幅下降,導致毛利大幅下降;項目所在地方政府先期發放的指標計劃在後續落地時收緊,個別“先建先得”項目未取得備案指標,按規定處置了前期開發成本;項目建設週期偏長,導致管理成本和資金成本增加。

“‘531’新政後沒了補貼,這對此前火力全開進軍分佈式光伏的企業來說,衝擊很大。”上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說,“即使此前獲得了補貼名額,但由於補貼滯後發放,企業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業務調整探索新方向

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硅料價格自1月以來持續下降,“531”新政後跌幅加快,7月已跌至9萬元/噸以下;硅片價格也持續下降,平均每月下降0.3元/片,截至7月,單晶降至3.3元/片,多晶降至2.2元/片;1-5月組件價格基本處於持續下降狀態,上半年搶裝不如預期,“531”新政後組件價格甚至跌破2元/瓦,半年降幅近30%。

但受下游電池技術和市場需求偏好影響,單晶硅片需求持續增長,市場佔比持續提升,上半年國內單晶硅片及電池片產量佔比較2017年明顯提升,分別從31%和32.3%增加至52.7%和41%。

而據航天機電2018年上半年財報,在上述市場形勢下,公司產品仍以多晶為主,在市場競爭中缺乏優勢。

2018年1-6月,航天機電光伏製造業務實現收入9.65億元,同比下降20.65%,實現利潤總額-14,985萬元,同比增虧1574萬元。

作為多主業發展的企業,航天機電希望通過發展另一主營業務汽配打造新增長點。今年1月,航天機電收購了韓國汽車零配件專業公司erae Automotive Systems Co., Ltd.(下稱“erae”)的部分股權,持有該公司51%的股權,力爭將汽配業務整合協同,實現盈利新增長。今年上半年,erae實現了10.14億元的營業收入。航天機電錶示,將進一步開拓汽配市場,為未來幾年的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航天機電也在積極探索光伏業務未來發展方向。其在2018年半年報中表示:

在製造方面,後續公司將找準定位,合理控制已有產能;逐步退出虧損環節;細分客戶、市場,實行差異化產品競爭策略。

在電站建設方面,將逐漸調整電站經營模式。針對存量電站,制定一站一策,開展專項工作,提升運維效率,增加電站收益。同時,積極探索落實“光伏+”等新型能源項目的開發建設及應用,積極介入能源物聯網等新業態。

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重點開展了組串級逆變系統集成技術、送出線路大板基礎技術、漁光互補集成技術,以及光儲充一體化、多能互補區域微網等智慧能源系統技術研究,此外,公司還積極開展微電網、儲能、多能互補型智慧能源項目技術研究與工程實踐。

中國能源報趙紫原 董梓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