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不該這麼火,順道講講《易經》和經商者的德行

崔永元不該這麼火,順道講講《易經》和經商者的德行

最近崔永元太火了,人氣火,自身火氣也大。

他火,是我們的悲哀。

他火,說明社會上少“德”的人太多,而且還是那些有一定影響力的人。

他火,說明社會上厚“德”的人太少,他的孤立無援讓網友們義憤填膺。而網友們的義憤填膺,又說明了我們的希望,畢竟還是有良知的人多,雖然大都是在底層的普通人。

今天藉著這個話題,我們聊一聊《易經》和經商者的德行。

一般企業老闆的辦公室牆上掛著的,除了“自強不息”,還有“厚德載物”四個字。

就連清華大學的校訓也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厚德載物”像“自強不息”一樣,源自於《易經》,只是來自於坤卦的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可以理解為:君子的心胸應該具有大地一樣寬廣仁厚的品德,承載萬物。

從商業的角度,我們如何理解“厚德載物”?

《易經·乾卦》裡說:“君子進德修業。”

孔子的後人,唐朝的孔穎達註解說:“德,謂德行;業,謂功業。”

這也符合了我們從商的理解角度,要建功立業,就必須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擁有起碼的“商德”。

把“小勝憑智,大勝靠德”當做座右銘的牛根生,從一個牛奶工人起步,到把蒙牛液態奶做到世界第一,與此信條有很大關係,就像他所說的:“想贏個三回兩回,三年五年,有點智商就行;想做個百年老店,想一輩子贏,沒有商德絕對不行。”

雖然後來蒙牛在“商德”上出了問題,差點被外資併購,但牛根生依然堅持他的德行,從蒙牛退隱後,全力做慈善。

有人說牛根生是偽善,如果你能夠做到“自己80%的年薪散給了員工、產業鏈上的夥伴以及困難人群”,你能夠成為“全球華人捐股第一人”,即便你是偽善,你也是值得稱讚的。

《世說新語》裡說:“德成智出,業廣惟勤,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這句話比較直白,不用解釋也能看得明白,只是,為何“大勝靠德”?

這裡講一講,對於企業來說,賺錢重要,還是社會責任重要?

賺錢當然重要,不賺錢企業怎麼活下去?

但一味追求利潤,這樣的企業難以做大,即便一時做大,也走不遠。

這也是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8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社會責任也很重要。

社會責任,在企業通常被稱為“使命”,而“使命”就是一個企業的“大德”。

90年代初,華為創立不久,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在深圳的一次企業家座談會上問:“在座的諸位,對當前經濟改革和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有什麼認識和看法?”其他企業不是要扶持就是要貸款,當時剛創業不久還默默無聞的

任正非則一鳴驚人地說:“我覺得,世界通訊市場應該有中國的聲音。”這就是境界,這是華為的社會責任,也是華為的使命,結果呢?今天華為不僅做到了,而且成為世界通訊市場數一數二的企業。如果當初任正非沒有這種商德,只安心做國外品牌的代理,也能賺不少錢,但也就沒有了今天的華為。

馬雲說他的使命是幫助中小企業發展,打出的精神旗幟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當年馬雲提出的驚人口號:“阿里巴巴要把全世界的商人聯合起來,讓天下沒有不好做的生意。”可以說,正是在這個使命、這面精神旗幟下,馬雲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他的商業帝國也越來越龐大。

這裡再說一下蘋果。

有人說蘋果的精神是喬布斯對“禪”的領悟,我倒覺得是喬布斯所說的“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是喬布斯的使命。

從蘋果上市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個人電腦開始,其所推出的每一款新產品,幾乎在遵循著這種精神使命,喬布斯是在通過改變產品來改變世界。蘋果音樂播放器ipod首次突破可以放置1000首歌曲,並配備播放列表,引發數字音樂革命;蘋果手機iPhone大屏觸摸式、精簡到只有一個按鈕,打開智能手機時代的大門;蘋果筆記本MacBook Air,世界上最薄的筆記本,仍堅持不用風扇……雖然喬布斯已經不在人世,但蘋果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世界最具價值的品牌。

毛澤東在《文化工作中的統一戰線》中說:“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句話同樣適用於企業:沒有使命的企業是缺商德少智慧的企業,這種企業是不能走得長遠的。

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的使命,企業的精神旗幟,是企業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引領著企業獲得更大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發展,也就是所謂的“大勝靠德”。

9歲才上學,14歲被迫輟學,在街頭賣過菸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這個艱難謀生的人叫曹德旺

1983年,曹德旺承包了一家年年虧損的鄉鎮小廠。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曹德旺開始第一次捐款,累計到今天,他已經捐了80億元。

作為目前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的創始人,曹德旺有段話說的特別好:“僅僅為了賺錢才創辦企業的人,充其量只能算是個商人。真正的企業家,一要能賺錢;二要能夠承擔責任,即要有擔當;三要具有強烈的使命感。這種以解決社會問題(即社會需求)為出發點,為理想所驅動、有創造力、具有持續的開拓與創新精神、肩負著企業責任、行業責任與社會責任的個體,才能算著真正的企業家。

企業家的使命感體現在: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

或許你沒有這麼大的抱負,只想賺點小錢,小富即安,但商德依然不可缺少。

我們經常說,做人不能缺德,而做生意,同樣不能缺德。

很多人一想到商人就會想到“無奸不商”,其實這是誤解,歷史上的商人講究的是“無尖不商”。

比如說,古代的米店賣米,用標準大小的量鬥,一般都是一斗米多少錢。老百姓去買米,店家往往會在鬥上多堆出一個尖,也就是說,不僅要誠信經營,還要多送你一點米。賣布的也是,會在足夠尺寸的基礎上多送你一寸兩寸的。這也就是古代商人所說的“無尖不商”。

可能是後來缺德的黑心商人越來越多了,“無尖不商”也慢慢被傳成了“無奸不商”。

像如今不停地報道出來的蘇丹紅、地溝油、毒饅頭、三聚氰胺、毒膠囊等等,都是缺德的黑心商人在作惡。

缺德的商人作惡,沒有報應嗎?

有因皆有果,種什麼因,結什麼果,雖然報應的方式或途徑有不同。

《周易·坤·文言》裡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朱子治家格言》裡說:“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這裡的“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流傳的比較廣,現實生活中也經常看到。

所謂“德不配位”,是說,一個人的所得的配不上他的德行,或者說,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和他的品德不相配。

“必有災殃”,意思是,必然會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災禍。

比如你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有些傳銷組織的頭目被抓,有些融資平臺的領導被抓,有些看似正常經營的大企業的老闆或者領導“失聯”,這些都是“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德不配位,不光是壞人“缺德”,有時候是好人“德薄”。

孔子在解讀易經的《周易·繫辭下》中說:“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意思是說,德行不夠而身居高位,知識不夠而圖謀大事,力量不夠而身擔重任,很少不連累自己的。

我們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有些人天天想著一夜暴富,為什麼不能成?別說你沒這個能力,即便機緣巧合你一夜暴富了,也會“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美國彩票運營機構根據調查發現,贏得彩票大獎的人,有將近半數的都在五年之內破產。也就是說,中獎者的情況比一夜暴富前更加糟糕。調查還發現,中獎者往往會疏遠家庭和朋友,他們發生濫用毒品、離婚和自殺等行為的概率也高於一般美國人。

有人在沒中獎之前就開始規劃美好未來,這獎金怎麼怎麼用,而一旦中獎,就全變了。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你的親戚朋友跟你借錢你借嗎?你想不想更大手筆去買彩票?你不想體驗一下有錢人的生活嗎,買好車,住大房子?你不想找小三,花天酒地?你不想到澳門去碰碰運氣?周圍會不會有人想辦法讓你這個有錢人“愛上”海洛因……

或許你是個理性的人,有抱負的人,拿一部分錢去投資,開公司,但你有運營公司的經驗和能力嗎?

所以,踏踏實實做自己,讓你的“德”慢慢厚起來。

作為一個創業者,深刻領悟並身體力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以上部分內容摘自後山郎中的《錢修》,僅供大家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