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家具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今年以來,國內家居廠商佈局悄然發生變化。目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接海外併購;另外一種創新商業模式是引進海外傢俱品牌。手捂重金的上市公司,如 1月美克家居1.95 億元收購 M.U.S.T.公司 60%和 Rowe 公司 100%股權;2月顧家家居3.2億收購德國頂級家居品牌Rolf Benz;3月顧家家居再以3.7億元入股澳傢俱零售商Nick Scali。

在創新模式上,帕諾家居作為一家供應鏈公司,自2012年開始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優選出全美知名的近60個品牌,2018年開始以平價進口傢俱優選店的模式推向全國。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2013年正式成立B2B國際品牌運營中心,2017年代理美國三個高端品牌Thomasville、Drexel以及Henredon,並進行招商加盟。

國際傢俱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可以明顯看到,在越來越多的本土知名傢俱企業加入到海外收購隊列的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傢俱品牌進入到中國市場。

我國的知名家居行業為何會頻頻出現併購海外品牌以及引進海外傢俱品牌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品牌效品牌效應的戰略佈局、渠道拓展的戰略佈局、大家居戰略、技術革新、避免反傾銷、應對反補貼訴訟、應對匯率變化等等。

傢俱“同質化”

國內傢俱企業的營銷相對來說較為傳統,各競爭者往往將精力集中在價格上,試圖以價格優勢謀得在市場中的生存,這樣一來,導致家居行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同時企業大打價格戰使得各國內各生產商的利潤下降,經營壓力較大,品牌的興衰很快。

國際傢俱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成本上升

受國內經濟、宏觀調控、環保戰略影響下,對於那些無法達標的工廠,不可避免的出現被淘汰命運,使得很多傢俱店呈現出有客源無貨源的局面。受互聯網經濟與新興經濟崛起的影響,家居建材行業的從業者呈現遞減趨勢,這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不利的因素。

同時,在國家宏觀戰略的驅動下,材料成本、環保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有增無減。通過引進海外百年傢俱品牌,同時控制生產成本和時間成本,並提高生產效率。可知,為更快觸達終端消費者,直接把控上游不失為一種方法。

國際傢俱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消費升級

國外傢俱品牌其產品優秀的設計和上乘的質量,成為打動消費者的關鍵之處。國外很多高端的傢俱品牌並沒有成套產品設計部門,而是與設計事務所或知名設計師合作,保證了一流的設計。在生產過程中,在材料運用、五金件使用、細節打磨方面,都非常細緻,確保了質量的可靠性。”相比中國傢俱市場發展歷史相對較短,大多數還很年輕,文化底蘊的積累和形象的塑造需要時間,而且處於高速發展時期,更加看重產量和銷量,整體市場快速求利的氛圍,成為高端消費群體轉向國外知名傢俱產品的重要原因。

國際傢俱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市場需要

世界傢俱產業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傢俱生產基地和正在快速啟動的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不僅需要中國傢俱品牌走向全球、服務全球市場,也需要全球傢俱品牌走進中國,分享中國市場的成長,為中國消費者創造價值。這種雙向的互利共贏的需求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全行業裡,海外引入成功的例子也有一些,尤其是做成全球級別的公司,海外引入是必經之路。

國際傢俱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安全環保

產品質量方面,中國的消費者為何越來越青睞於國際品牌的產品?這不僅僅是傢俱行業的現象,擺在各行各業,都趨向這樣的現象,大家都懂的。國際傢俱品牌的質量標準都比國內的要高,更符合國內環境保護法和環保政策的要求,更迎合中國人消費理念。

國際傢俱品牌的國內市場觀察

在中國家居市場日益繁榮的今天,消費者更樂於見到更多血統純正的國際一線品牌帶來的世界潮流風尚,與洋品牌並肩,與世界對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