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舒城賦

《禹貢》大別[1],橫亙西南。峽間溪清,匯水東奔。舒山,巍峨又嬌媚。舒水,婉流又絢麗。賞也雅,思也醉。此乃人間仙境也,萬佛迷戀,不復歸。唯有舒城焉!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書法作品中的“舒城”

舒城,悠久神韻。溯源“舒”名,出自《詩經》[2]。莫道舒國小,聞雞起舞獻犧鼎[3]。戰國設舒縣,漢郡治所[4],別置龍舒,一東一西。舒城之謂,千歲雲煙。斯地鎖鑰南北,扼淮右之襟喉,鑲江南之唇齒,左帶夷坦,右環險阻,進退自如,兵家必爭之地。春秋硝煙籠罩,群舒百年烽火[5]。周瑜城,佈陣練兵,“青年團員”[6]任吳帥,操戈備戰。龍河寨,俱宋兵防戍守[7]。廬鎮關,明置巡司。古城牆下,鴻章逃命,跨馬飛奔[8]。抗倭寇,同仇敵愾,老少上陣。東西港衝,鐵血鑄軍魂,威鎮大別十萬峰。皮旅[9]部隊轉戰曉天,劉鄧大軍解放舒城。主席揮手繪華章[10],葳蕤茶谷,採摘揚歌,富貴天香,錦繡康莊。文明華夏五千年,燦爛舒城三千載。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1947年,第一次解放舒城縣城(來源:中國國家圖書館)

舒城,人文薈萃。文翁在蜀郡,古壁有丹青,官學創始人。周瑜才能絕倫,赤壁火燒戰船,千古英雄。李公麟畫圖逼真,運筆如行雲流水,傳世佳作成國寶。王日休精進唸佛,淨土法門,鼻祖宗師。許榮築城壘,樹官政,憂人之優,樂人之樂。鄭時廉政剛直,彈劾不避權貴。張錫九種菜講學,“痴廬文存”。秦民悅攜竹蓆得御批:“頂山奇竹,龍舒貢席”。前有古人,星光燦爛;後有來者,群英堂堂。胡底[11]瀟灑俊逸,“崑崙大盜”扮主角,“天津通訊社”當社長。汪三姑[12]半乞討半行醫,走上革命道路。金飛霞追隨Zhu.De,王謀成抗日殉國。有“南陶北馬”之說經濟學泰斗陶因,著名數學家樊映川,中國自由基化學奠基人劉有成,計算機過程控制專家劉玠、金屬物理學家宋家樹,首屆全國名中醫丁鍔等。英雄無數,兢兢學子,彪炳銘冊,炫爍燦爛。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舒城,物華天寶。山嬌川媚,秀水清澈,峭石怪異,森林似海,四季芬芳。峰高松疊韻,壑谷舟浮影,勝景星羅棋佈。孔雀東南飛,“合葬華山傍”[13]。梁祝深深愛,同窗梨書院。金雞古墩,拍案驚看振世奇[同3]。三堰餘澤,澆灌良田千頃,造福於民。牧馬舊市,笑談公瑾娶小喬,絕代佳人。慈母宮,九龍照璧,飛舞騰躍。飛霞亭,蘇軾揭名,賦詩為證。14西湯池,泉溫水碧,度假樂逍遙。高峰山,高出重霄,魏魏與九華對峙。春秋山,古剎騰雲,踏著仙人跡,登臨望湖尖。龍眠毓秀,形似臥龍得名,公麟歸來宅,古柏森然。豬頭尖,交匯潛嶽,眾山之首。登高俯瞰,山河壯麗。群峰拱衛,鬼斧神工,形意兼備,諸佛拜祖。龍河口,人工土壩,舉世聞名[15]。湖光瀲灩,綠島浮動。一碧萬傾,纖舟扇影,環湖皆山,花簇錦團。朗朗乾坤,中華龍鄉,千載傳唱。龍舒富山水,白雲又其角。[16]龍山,岧岧龍眠山,一士獨可尚。[17]龍舒水,飛泉自天落,入湖長江去。青銅器,鑄龍栩栩如生,傳世至今;龍津橋,橋鎖河流,狀之若龍;龍頭塔,氣勢雄偉,恢閎縣城;龍字地名,二十餘處,佈滿縣境

[18]。樹龍雄風,揚龍精神。迎迓新時代,描繪新圖景,流光溢彩,巨龍奔騰。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龍頭塔(攝影:看舒城 張為)

舒心城兮,美又富矣!周瑜故里,魚米之鄉,俗美風醇。山,涵養水;水,潤澤山。綠水青山,樹竹莽莽,茶園連片,板粟滿目,野鳥成群,金山銀山也!山秀水滋潤,烘托美鄉村。幢幢紅頂白牆,樓閣各分秋色。條條平展大道,通往村村莊莊。處處古蹟,步步文明,寸寸珠璣,片片輝煌。改革開放,鄉野揚鞭,建設家園。國泰民安,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境態和諧。舒城日日變,大地時時新。春風化雨,欣欣向榮。置身其間,耳濡目染;文豪靈氣,沁人心脾;天然氧吧,養生佳處。眷戀故鄉,抒情其賦。愧嘆才疏,陋筆笨拙,雕琢百般,難概全貌;推敲萬方,詞難逮意。嗟夫!拋磚引玉,唯願殷殷。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九一六茶園(攝影:出外龍舒人 束文傑)

註釋

1、大別山之名,最早來源於中國古代著名地理著作《尚書·禹貢》:“導嶓冢,至於荊山;內方,至於大別。”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秋日田園風光(攝影:張向陽)

2、舒,最早見於《詩經·魯頌·閟官》:“戎狄是膺,荊舒是懲”

3、著名考古學家商承祚先生看了舒城金雞古墩遺址出土的犧鼎、弦鼎等文物拍案稱奇,寫下《七絕》一首:“莫到春秋舒國小,牛型盆口邈難追。橫鉉遺制真誰偶,拍案驚看振世奇。”“聞雞起舞”指金雞古墩傳說故事。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舒城縣規劃展覽館裡的“犧首鼎”複製品(攝影:束文傑)

4、《合肥通史·遠古至南北朝卷》(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118)記載舒縣設立於戰國時期。《舒城縣誌》原載:“漢高祖四年(前203)置舒縣,翌年,別置龍舒縣。”

5、群舒,即指舒、舒庸、舒鳩、舒蓼、舒龍、舒鮑、舒龔、宗、巢。春秋時期,群舒在徐、楚、吳紛爭中佔有重要地位。公元前657至601年,主要是徐、楚對群舒爭奪;公元前587至547年,主要是楚、吳爭奪群舒。見胡嘏《群舒史蹟鉤沉》:安徽史學,1998年第6期(延伸閱讀: )

6、《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一文中說:“周瑜是個‘青年團員’,當東吳的統帥,程普等老將不服,後來說服了,還是由了他,結果打了勝仗”(延伸閱讀: )

7、龍河寨,亦稱龍望頂,今稱西山公園,位於龍河口水庫大壩之東。《讀史方輿紀要》卷26條曰:“縣西七十里有龍河寨,縣南五十里有方山寨,俱宋設戍守處。”

8、舒城戰略地位特殊,清兵與太平軍爭奪舒城,實行拉鋸戰,長達十一年之久。咸豐三年正月,李鴻章隨同工部左侍郎呂賢基返鄉辦團練。同年八月,在舒城縣城與太平軍作戰,城陷,呂死之。李鴻章在破城前騎馬離開逃命。見許昭堂、許高彬《走近李鴻章》中國書店出版,2013:38。

9、“皮旅”,即指皮定鈞任旅長時所領導部隊。

10、1958年9月16日,主席視察舒茶人民公社。當走出茶廠時,揮手指點後山,發出“以後山坡上要多多開闢茶園”的號召(延伸閱讀: )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九一六茶園(攝影:出外龍舒人 束文傑)

11、龍潭三傑,源於對李克農、胡底、錢壯飛三位情報人員高度評價的總稱。見許昭堂《巢湖史話》,黃山書社,2015:320。

12、汪三姑,原名汪孝芝,舒城曉天人。見《舒城縣誌》黃山書社,1995:594。

13、餘冠英先生對《漢魏六朝詩選》解釋:“華山:廬江小山名,今不可考。或疑即是今安徽省舒城縣的華蓋山。”

14、《廬州府志》,黃山書社,2012:135、136。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龍河口水庫(攝影:美好舒城 李衛生)

15、龍河口水庫,即今萬佛湖。水庫大壩,被稱為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壩,被聯合國大壩委員會原主席蘭希先生贊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延伸閱讀: )

16、引宋人王之道《遊白雲山海會寺》詩句。

17、引宋黃庭堅《龍眠山莊圖送舒城燮尹詩》句。見《廬州府志》,黃山書社,2012:36。

18、舒城縣以“龍”命名的地名有20餘處。

撰稿人許昭堂,號蒼山居士,筆名舒盲,男,61歲,舒城人。

安徽舒城:妙哉!邑人一曲《舒城賦》道盡三千龍鄉史!

許昭堂,男,1957年生,畢業於安徽醫學院。曾從事教師、外科醫生和衛生計生行政管理等工作,正處級。現為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安徽《旅遊﹒生活》雜誌副主編,李鴻章研究會常務理事,《合肥通史》編纂辦公室副主任,合肥財經學院客座教授。廬陽智庫·文化旅遊專家組成員、蜀山區歷史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導組成員。長期致力於合肥地方歷史文化資料收集,曾發表《巢肥運河的形成與歷史演變蠡測》《建設合肥區域性特大城市歷史文化基礎與思考》《巢文化是合肥本土文化之根》《中國“家與國”起源地探析》等數十篇研究論文。出版發行《優生優育》、《巢湖史話》、《合肥城圖志》《影像李鴻章》,《李鴻章畫傳》,與許高彬合著《走近李鴻章》等著作。《2012城市發展—安徽》等多部著作錄用了本人相關文章。巢肥水道的研究觀點被寫進《合肥通史》,並被央視採訪拍攝。全國頂尖史學家、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以《讀許昭堂先生巢湖史話》為題,為《巢湖史話》一書作序,給予很高的評價。《影像李鴻章》走出了國門,被美國國會、澳大利亞、哈佛大學燕京、加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收藏。


  • 作者:許昭堂(作者獨家授權發表)
  • 運營:束文傑
  • 編輯:束文傑
  • 製作:町甽融媒體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