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爲何要迴避趙匡胤的死因?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趙匡胤


一、正史有多少真實?

宋太祖恰意氣風發,正在派兵收拾北漢的時候,卻在一場“燭光斧影”中離奇死亡,成了千年疑案。

自古以來,修史都是為當權者服務,為尊者諱,也就讓我們今天看到的史料與真實的歷史出入很大,甚至有許多顛倒黑白,是非曲直如入雲霧。

《宋史》和《續資治通鑑長篇》的編纂者,編纂有關宋太祖趙匡胤與宋太宗趙光義的事蹟是依據宋真宗趙恆時修撰的記錄宋太祖事蹟的《國史》,而《國史》是依託有關趙匡胤的《太祖實錄》。

據說就這“太祖實錄”經過反覆地修張潤色而成,“舊錄”被“新錄”取代,宋太宗朝就“實錄”了兩回,到了宋真宗朝又重新“完善”,千真萬確地說明有關宋太祖時的一些史實完全被纂改了。然而,宋太祖趙匡胤謎一樣死後,最官方最正規也最權威的史料《宋史》僅留下惜墨如金的一行字:“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趙普


也就是說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一生英武的趙匡胤死了,就這麼簡單,沒說得了什麼病,也沒說治療,彷彿死了就死了,死的好。按理說無論趙匡胤生病還是死亡,對於宋王朝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要事,確因為“太敏感、太意外”必須迴避。還好,與北宋同時代的契丹人乾淨利索地說:“趙炅(也就是趙光義)自立!”也就是告訴世人趙光義陰謀殺害了其兄趙匡胤而奪權。

繼承皇位的不是趙匡胤已經成年的長子趙德昭或次子趙德芳,而是其弟趙光義。由之,所謂的皇朝實錄,也就理所當然地要為宋太宗一脈服務,這是政治目的,也就有了所謂的“金匱之盟”,這極有可能是趙光義串通趙普偽造我,為趙光義洗刷種種罪名,來說明其當皇帝的合法性。

趙光義不光彩地當了皇帝,皇室成員憂懼不安,官員心懷異志。

趙光義為此採取了一系列安撫政策,籠絡人心,來消減“燭光斧影”的負面影響。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二、趙匡胤死因謎團

尋找趙匡胤死前死後發生的一些事,就會看出點“奧秘”:趙匡胤在一個月間三次去了三弟趙光美家中,這是一種什麼信號?無非是扶持三弟走上政治舞臺,藉以平衡二弟趙光義的權力,不想讓趙光義一人獨大,因為趙光義已經沒把趙匡胤這個皇帝當回事了,公然與他叫板,與趙匡胤唱反調,趙光義潛在的力量很大呀。

趙匡胤還有遷都洛陽的打算,趙光義就堅決反對,說了一大堆理由,最後,說了句冠冕堂皇的五個字:“在德不在險!”卻讓趙匡胤面對群臣沉默了。

那麼,沉默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難道此時的趙匡胤已經被架空?本來想遷都培植其子趙德芳的勢力(西京洛陽知府就是趙德芳岳父焦繼勳任知府)?

又據司馬光記載:趙匡胤死後,皇后宋氏派親信太監王繼忠出宮,召皇子貴州防禦使趙德芳入宮,分明是要傳位給趙德芳。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趙光義


宋皇后是左上將軍宋偓的女兒,其母是後漢永寧公主,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十七歲便成了趙匡胤皇后。

但是這個王繼恩出賣了宋皇后,直接去了趙光義府上,告訴了趙光義(由此可見,趙光義早就準備機會奪權,連趙匡胤親信的宦官都收買了)。

當王繼恩返回宮中,說:“晉王至矣!”

宋皇后驚愕失色地喊出聲來:“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這分明是絕望中哀求,其意是不要在加害趙匡胤的兒子們,本來這司馬光是要為宋太宗洗白繼位的合理性,是趙匡胤傳位給他,但文字中也暗示著一種陰謀,有些不便明說罷了。

有關趙光義繼位的種種記載往往彼此矛盾衝突,李燾就說:“遂失事實。”

為了政權的服務,為了標榜宋太宗的“仁義”,修史者又在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過程中“插入”趙光義的種種表演:當趙匡胤黃袍加身要返京時,一個“年輕”人站出來說了一番大仁大義,拋地有聲的話:“改朝換代,全在人心。你們都要約束好部下,千萬不能殺人放火,乘機搶劫,進京後讓人心穩定,則四方皆安,這樣才能與你們共享榮華富貴!”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真奇了怪,這本來應該是趙匡胤說的,怎麼會出自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之口?

當要到達京城,又是這乳息未乾的趙光義攔住趙匡胤馬頭,又一次重申“請以剽劫為戒!”彷彿這趙匡胤是一個傻逼,這趙光義才是皇帝。

那麼,當時趙光義什麼角色?是內殿祗侯,也就是周世宗柴榮看在趙匡胤的面子,給趙光義一份拿“銀子”的小位置,根本就沒有權力隨趙匡胤出征,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小角色,那裡會有如此機會如此的表現。

這從同時代趙普的《飛龍記》與王禹的《建隆遺事》中得到證實:趙光義根本就沒有出現在陳橋兵變的現場,是沒有資格在那裡,當趙匡胤進入開封后,趙光義聞訊才帶著幾個隨從“奔馬出迎”當了皇帝的哥哥趙匡胤。而那些話只能是趙匡胤本人而說,是“重修”實錄時加到趙光義身上,顯示其真龍天子的不一般!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趙光義


三、趙匡胤兩個兒子的死亡

讓筆者在接著分享一點往事:當趙光義蕩平北漢後,乘勢北伐攻契丹,結果大敗,自己也受了重傷。

當時其弟齊王趙廷美,趙匡胤的兒子武功郡王趙德昭以及趙光義的兒子趙德崇都隨同出征。

趙光義慘敗,生死未明之機,軍中將士就打算擁立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為帝,顯然是對趙光義纂奪了皇權的不滿,這簡直把趙光義嚇壞了。

城府頗深的他表面什麼也沒說,當趙德昭對趙光義講應該獎賞出征將士時,他一下暴發了,大怒對趙德昭講:“等你當了皇帝之後再獎賞不遲!”按照“史料”,這趙德昭心真小,回家後就用水果刀自殺了(自殺的讓人懷疑人生,是謀殺呀)!

隨後不長時間,宋太祖的次子趙德芳也死了,才二十三歲,怎麼說死就死了?聯想到“燭光斧聲”之夜,那宋皇后是派王繼恩去召趙德芳即位的,留著是禍根呀,所以,趙光義下了毒手,一時間把其兄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乾淨地收拾了。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這種種跡種表明,這趙光義為了權力,喪盡天良,是大逆不道的小人,人品實在有問題。

從趙匡胤的死,到趙德昭的死、趙德芳的死,都是趙光義痛下殺手。

北宋一個叫釋文瑩的和尚在其所著的《續湘山野錄》中就記錄了趙匡胤臨死那夜趙光義在現場,並且趙匡胤拿著柱斧戳雪,對趙光義連說了:好做!好做!

這“好做”何意?就是解釋為:你做的好事!這潛臺詞似乎趙光義對其兄趙匡胤下了毒(後來,趙光義睡了李煜的老婆,又對李煜酒中下毒,可見趙光義的為人),並且趙匡胤的屍體“玉色瑩然如出湯沐”,這是中毒的表現呀!種種蛛絲馬跡,趙光義殺兄纂權,可以定案,但真實的過程如何,早就塵封在時光裡。

趙光義繼位疑團:《宋史》為何要回避趙匡胤的死因?

王繼恩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青雲計劃獲獎文章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