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羣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


每次從深圳關口踏進香港的那一霎那,我都會感覺到空氣中的那股壓抑,講不清楚從何而來,或是面前那群佇立的高樓,亦或是身旁摩肩接踵的人群。如果不是有要事,我基本都不想回到這個狹小的空間,即便相對於那些住在“棺材房”的人們來說,我還算幸福。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香港地狹人稠,高得離譜的房價更是讓人望而卻步,只能置放一張單人床和一個櫥櫃的“棺材房”一個月都要1800港幣的房租,而一個大約50平方的中型房屋價格已經超過每平方公尺20萬港幣。

如果以一個月一萬的工資來算,我大概需要不吃不喝連續工作40年才可以買到這套房。相比每平方公尺均價30000左右的廣州,香港真是個“地獄”。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連收入可觀的辦公室白領都難以承受,更別說生活窘迫收入不高的人們。破陋擁擠的住房,壓榨著他們本就不多的收入,他們只好從食物裡省錢,在昏暗街尾的垃圾桶裡解決溫飽問題。餿了也行,壞了也好,只要還能下嚥,就算是應付了一頓晚餐。

與此同時,富人們卻在五星級酒店裡吃著人均近千塊的自助餐,吃一半,剩一半。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說到香港富人,第一個想起李嘉誠,2018年的時候他在一個餐廳吃午飯居然吃了1000萬,但是這次不是在華麗的餐廳,也沒有山珍海味,而是在某食堂吃著快要過期的“剩菜剩飯”。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李嘉誠


原來這個食堂是由一個名為“惜食堂”的食物回收援助計劃所開辦的,惜食堂是由小寶慈善資金在2011年開展的計劃,他們的宗旨就是“停止浪費、解決飢餓、以愛相連”。通過從飲食界回收安全可用的剩餘食物,檢查後加以烹飪,再分發給社會上的弱勢群體。

他們還有一個義工團隊叫“外展天使”,團隊會定期將熱飯送上門,並跟老人們聊聊天,說說話,甚至幫他們剪指甲、洗頭等等,這些老人或是行動不便,又或是性格隱蔽不願與人交流,成日困在昏暗窄小的房間裡。“外展天使”給他們帶來了溫暖,他們需要的並不僅僅是解決溫飽這種基本問題,更需要的是社會的關心。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外展天使”團隊

惜食堂的善行吸引了李嘉誠,在食堂用完午餐後,他以其基金會的名義捐款1000萬,讓惜食堂進行擴展社區服務等工作。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惜食堂在香港小西灣有獨立中央廚房,這裡有個大廚叫黃勇安,人稱勇哥,每天早上對他來說都是充滿“驚喜”的一天,因為捐贈的食材大部分都來源於酒店、超市、餐廳或菜市場,他們晚上下班後才會把剩餘的食材整理好,等第二天惜食堂的司機來載走食材,所以大廚見到食材後要臨場發揮怎麼加工和烹調。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惜食堂大廚黃勇安



每天收回來的食材表面都有殘缺或腐爛,但是隻要肯花功夫去清理、削除,絕大部分的食材都還可以用,有一些在惜食堂吃免費餐飯的老人會自告奮勇地幫忙清理,她說自己吃的是免費飯,助人助己,何樂而不為呢。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幫忙清理食材的婆婆



由於長者的身體狀況欠佳,很多食材並不能亂吃,所以勇哥每天都要精挑細選哪些適合長者,哪些不適合,和平時的做菜方式截然不同,需要放更多的心思進去。

經過勇哥精心的烹飪後,熱飯也準備得差不多,運送團隊就會過來接收,再派往不同的社區,運送團隊在時間方面也要計算得很精準,因為社區大樓的貨梯經常爆滿沒位置乘坐,如果他們因為遲到錯過了某個時間點上電梯,就需要再等20至30分鐘才能乘坐,老人們就要餓著肚子呆坐著等,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一番衝鋒陷陣,運輸隊的員工及時地將熱飯送到長者們的面前,每一個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他們都生活在香港這個貧富差距極大的地方。

香港是個美食之都,也是個浪費之都。每日人均廚餘量相比鄰近地區如上海、新加坡、韓國和臺灣,分別高出6.3倍、1.6倍、1.7倍和2.6倍,每天棄置約3600噸廚餘,重量相等於270輛雙層巴士。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本來廚餘會送往養豬場製作成豬食,但是近年養豬場又改用飼料,所以這些廚餘只能棄置在堆填區。廚餘大部分來自飲食業,原因是港人外出吃飯八成都會剩飯;學校的飯盒平均吃剩三分之一;超市產品還沒過期就丟棄;零售商覺得外觀有瑕疵就丟棄食物。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我試過在香港的麵包店做暑期工,早上七點來了一批新的麵包,鋪滿了整個櫃子,到下午4點左右,老闆就讓我把麵包全丟了,原因是他覺得這些麵包色澤不新鮮。

我找了個兩個大黑袋子裝,大約有200個,而我早上只賣了不到10個麵包。有些客人買個小蛋糕吃,拍了10分鐘的照,卻吃了不到3口就走了。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而另一邊,幾乎在香港每個舊區都有孤苦老人,每個月的養老金根本不夠生活,所以他們只能以各種最節省的方式生活。

這也是八十歲的何婆婆悽慘的現實,沒水喝只能忍受店員異樣的目光去便利店盛水喝;沒飯吃只能找別人棄置在垃圾桶裡食物吃;沒紙用只能去公廁拿廁紙用,家裡的冰箱爬滿蟑螂,用的藥都是過期的。身形瘦弱的她一看就是營養不良。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何婆婆拎著從垃圾桶撿到的食物和在便利店盛到的水回家


何婆婆拎著從垃圾桶撿到的食物和在便利店盛到的水回家


對於這些孤獨、貧困、缺乏社會關愛的人,惜食堂就如同救世主降臨一般,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但其實,惜食堂,也只是一個由來自社會各個角落聚集起來的普通人組成的。

董愛麗,她是“惜食堂”的創辦人,2009年的時候她偶然在一個教會崇拜中聽到神父的分享,令她對關顧貧困人有了一絲念頭,之後又通過朋友拍攝的照片,看到在香港街道上撿紙皮翻垃圾桶生活的長者,更堅決了她關顧貧困人的內心。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董愛麗


在2011年的時候她創立了“惜食堂”,她先找到一家酒店願意供應廚餘,製作了20個飯盒,但是僧多肉少,20個飯盒很快便供不應求,幫助的長者也不能總是那一批,相隔大概二、三個月就要換一批人。

她回憶說,當時有個老奶奶最後一天去吃熱餐飯,工作人員對老奶奶說“奶奶,今天是最後一天哦,明天你不能來吃飯了”,老奶奶聽完後一剎那的表情深深印在她腦海裡,滿臉的失落,嘴巴微張,她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最後只能佝僂著瘦弱的身子,蹣跚地朝門口走去。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老人的背影深深觸動了董愛麗,她意識到目前這樣的運營方法難以為繼。為了能提高供應量,她找了個大廚房,想製作更多熱飯餐,然而場地有了,人手又不夠。不到20人的小團隊,只要一個人出差錯,就會大幅降低食品安全性。

為此,董愛麗又自掏腰包聘請食品安全檢測師,保證“惜食堂”的每一個飯盒,都能兼顧美味和健康。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同樣的,製作量增加對食材數量的需求也相對提升,但是在香港這種對食品安全把關極度嚴格的地方,普通餐廳都不會把廚餘贈與別人,因為一旦因為食品安全吃出了事,政府第一個找的就是餐廳,基本沒有一個商家會為了扶貧而拿自己的公司冒險,更何況惜食堂當時在社會上默默無聞。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其次,僅有的幾家食材捐贈方並不能保證有食材捐贈,尤其是在夏天,夏天是酒店旺季,生意好自然沒東西捐;夏天下雨菜的收成也較少;夏天暑假學校放假,也少了一個飯盒捐贈的來源。最後只能自掏腰包買食材,但畢竟是福利組織,資金有限,食物來源成了最大的難題。

這個時候,貴人來了。

香港明星黃子華通過朋友認識了董愛麗,瞭解“惜食堂”後,主動要求自費幫他們拍攝宣傳片,黃子華的名氣在香港相當大,短片在2013年播出,當時就吸引了大批的年輕人去“惜食堂”做義工。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黃子華


“惜食堂”的名氣越來越大,張學友、張智霖、王祖藍等明星也紛紛加入宣傳隊伍,名氣打開了,食物來源的問題迎刃而解,直至現在與“惜食堂”合作的機構大大小小有150個,食物贊助包括大家樂、美心、宜家家居、KFC、必勝客等等,贊助商則有中國銀行、匯豐、百佳、香港賽馬會等大企業。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張學友


從7年前的一天只製作20個飯盒,到現在一天製作8000個飯盒;從每三個月幫助一批人,到每天都幫助不同的人。7年間共製作了620萬份熱飯餐和200萬份食物包,回收了逾4800噸原本要棄置堆填區的可用食物,累計大概有3萬多人受惠,接受幫助的人數還在不斷上升,“惜食堂”不止幫助了貧困的人們,還幫助了整個社會。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但是,需求越大,代表問題越嚴重。浪費食物情況不只在香港,就與香港有很密切關係的英國,也有類似的情況。英國生產的食物中,有30至40%被丟掉,每年浪費的食物總值200億鎊。

這個驚人數字相等於英國每年國際援助開支的五倍,亦足夠養活非洲貧窮國家的一億五千萬名饑民一年。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全世界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3億噸,而浪費的食物每年會產生最高33億噸溫室氣體,世界上每天有8億多的人在捱餓,2萬多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而富裕國家的人們每年就浪費3億噸的食物。

這些食物足以養活世界近9億的飢餓人口。就每年供人類食用的糧食中,有三分之一遭到耗損或浪費,但卻同時有十億人口勒緊褲帶、忍飢挨餓。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古今中外,饑荒的背後有很多複雜的原因,有政治因素、地理因素、歷史因素和各種人為因素等等,例如戰亂導致的經濟下滑、生活動盪,也有資本衝擊帶來的貧窮和無耐,也有正在一個人叫一份百元外賣又吃不完的你。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RTHK香港故事第二一輯人情味廚房04:惜食積福

惜食堂-媒體資訊

食物浪費全球 全球重視拒絕浪費

這間餐廳 讓你知道香港真實的“貧窮生活”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這群人用吃剩的廚餘救了三萬個香港的“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