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最近,戴森發佈了一款售價摺合人民幣約3500元的貴婦級捲髮棒,一夜間便成為社交網絡的新寵,衝上了微博熱搜,“你愛我嗎?愛我就給我買戴森捲髮棒”成為了不少妹子檢驗男友的新方式。

10月10日,戴森在紐約召開了新品發佈會,正式推出美髮新產品Airwrap捲髮棒。而這款功能強大的捲髮棒簡直就是美髮圈內的黑科技,當你捲髮時機身的氣流就會自動吸附頭髮繞到捲髮棒上。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毛躁的頭髮瞬間變樣,愛美的手殘黨也能一秒變成理髮店的tony老師。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當然作為組合銷售,捲髮棒套裝內擁有

3款不同直徑捲髮棒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2款能撫平毛躁的電子梳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劉海專屬的滾筒梳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但沒什麼是莫名其妙的火的,你看到得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戴森吹風機推出捲髮棒新品預告後,10月11日當天微博指數飆升,至12日達到至今為止的最高值,熱度較前天的漲幅提升了整1000%。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除了自身的產品優勢外,戴森吹風機究竟運用了哪些策略讓女性對一款3500元天價捲髮棒趨之若鶩呢?當然3500並不是一個很高昂的數字,但要知道市場上同類捲髮棒的價格在200元左右,再高檔些在700元左右。可見3500元是一個相當“離譜”的定價。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女性向營銷是戴森在營銷上一大戰略,而如今,年輕女性消費特徵呈現“悅人”到“悅己”的轉變,都說女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中國女性消費者越來越懂得“對自己好一點”。

戴森在發佈會後製造微博話題#今天女朋友暗示你買戴森捲髮棒了嗎?#、#據說收到這個捲髮棒的女生都哭了#、#這才是今年終極草單#等等話題吸引用戶進行熱議。而“黑科技捲髮棒”則不出意外的上了熱門,一時間幾乎所有的時尚博主人手一款捲髮棒,測評、轉發抽獎玩的不亦樂乎。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在官博推出預告信息後,評論區女生清一色的@自己的另一半或閨蜜,而男士則緊張的表示如何不讓自己的老婆看到這一新品,因為直男們實在無法想象一個卷頭髮的工具要花費自己好幾個月的零花錢,這一現象的出現產生了很多有趣的UGC,直男們的反映竟然可以成為很好的用戶素材進行二次傳播。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這一熱點段子手怎能不來插一腳,於是各種段子滿天飛,博得網友會心一笑。戴森廣投網精準捕撈,是目標用戶的促進購買,非目標用戶形成輿論產生熱度。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大量的微信對話充斥著我們的朋友圈,“貴”成為討論點居高不下,而這就是傳播點。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微信公眾號方面,戴森首先挑選了二次轉發力強的頭部大號,從廣告圈、時尚圈、女性情感、設計圈這幾個圈層打入,一時間所有大號跟風轉,且內容優質篇篇10萬+不在話下。而就在正面評價達到頂層時,負面內容出現,吐槽戴森來搶錢的,捲髮棒測評不值得購買的聲音比比皆是,但是whocare,品牌的目的已然達成。

戴森捲髮棒不一定值得買,但背後的營銷邏輯值得學習

另外,戴森廣告宣傳片也非常有質感,這個頭髮隨著氣流吸附到棒棒上的鏡頭,讓人如沐春風一般地舒暢,可以說相當種草,動圖和視頻的震撼效果很好的為此次傳播推波助瀾。

最後,戴森新品的在國內的發佈時間也非常巧妙。國慶過後,消費者剛從長假中返工,內心的躁動還未停歇,配合各大品牌逐漸啟動雙十一預熱,消費者也著手準備今年的購物清單。戴森捲髮棒選擇在這一時間段發佈,很明顯告訴中國消費者:我來“搶錢”了。

最後,你有被安利嗎?錢包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