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這座城像忙年一樣忙儲秋菜

深秋,这座城像忙年一样忙储秋菜

深秋,这座城像忙年一样忙储秋菜

小區劃指定地點曬秋菜。

深秋,这座城像忙年一样忙储秋菜

居民忙儲秋菜。

“我買的大蔥5毛一斤,蔥白可長了”“你這白菜不錯,多少錢一斤?”……10月,在這座城市裡,各家都忙著把秋菜搬進門,見面打招呼都跟秋菜有關。“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說的大概就是東北儲秋菜吧。現在,生鮮超市越開越多,冬天也不缺菜,小區環境越來越好,晾菜、堆菜的地方越來越不好找,但人們還是見到賣菜車就心癢,像忙年一樣忙搬菜,那是日子的味道。

儲備秋菜

變成冰城人一種情懷

十幾二十年前,儲備好的秋菜,全家人一直能吃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冬天裡,家家餐桌都有燉酸菜粉條、炒白菜土豆片、雪裡蕻燉豆腐、蘿蔔絲包子……不管長多大走多遠,冰城的秋菜記憶就是城市共鳴,或者也是一種鄉愁。

“60後”“70後”買秋菜的記憶總與勞動有關——排隊買、忙著搬,還得不厭其煩地折騰晾曬。住平房,菜要搬進菜窖;住樓房沒電梯,孩子都是棒勞力,家裡孩子多的,一百斤大白菜也要折騰半天,家裡勞力少的,鄰居都會伸把手幫忙。醃酸菜、醃鹹菜、做柿子醬的方法是鄰里間親密的談資。

前些年,儲秋菜竟然也成了城市話題,買不買要糾結,買多買少也猶豫,儲菜甚至成了代溝一樣的隔閡。生鮮超市越開越多,老人們也逐漸習慣逛超市的日子,人到中年的那一代卻恍然明白了,原來買秋菜是生活的滋味兒啊,真是“讀懂已是不惑年”。

淨菜上市

秋菜也在悄悄改變

秋菜買回家,白菜要逐棵去掉老葉,放在向陽的地方曬一週左右;大蔥要剪葉去根,曬好後挽成捆,要用繩子掛起來晾著;醃上幾缸酸菜、醃雪裡蕻、曬蘿蔔條兒……這是冰城家傳技能,現在真沒多少人這麼幹了,手藝快失傳了。於是,人家菜農開始“淨菜”上市了。

新晚報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如今銷售的秋菜,白菜是去了老葉的白菜心;大蔥在稱重後,由菜農現場直接剪切整齊,再用繩子綁成小捆;更有心的菜農,銷售的大蔥直接去根、去葉,紮成小捆,您買回家就不用麻煩了;就連土豆、胡蘿蔔也全是“淨”菜,經過清理後,表面幾乎看不到泥塊,放在自家陽臺上,也不用擔心弄髒地面……

在道里區高誼街與中醫街交口,賣大蔥的阿城菜農老孟,自帶掃帚把剪下來的蔥葉都掃成一堆,再裝好帶走。他告訴記者:“城裡人越過越講究,去葉、去根再打捆,這樣簡單一拾掇,一斤大蔥能多賣3毛錢,收拾成淨菜的大蔥最好賣,一上午就能賣出大半車。”

在河山街,賣秋菜的周大哥指著他半車的白菜告訴記者,他賣的白菜都是現賣現去老葉的白菜心,回家洗洗就能直接放缸裡醃上,價格比普通白菜一斤貴2毛錢,還特別搶手。群力天鵝灣小區門前,出售的大蔥都是去皮、去泥的,不僅曬好了,還挽成老人習慣的樣貌,小捆出售。

秋菜晾曬

有小區劃出指定地點

新晚報記者在恆祥城小區、河松小區、海富康城小區、鋼鐵小區裡看到,居民的秋菜整齊地曬在花壇邊,擇下的菜葉扔進垃圾桶。在鐵路街134號和利群街37號兩個庭院,居民都在忙著曬秋菜,王玉樸大爺還在傳授著選菜秘訣:“不買蔥白過長或空心的,捏著實的,有點彎的蔥是最好的。”

教化社區主任姜巖告訴記者,衛生的事居民組長都盯著呢,居民也都很愛護小區環境,收完曬好秋菜,把菜葉和雜物都清理走了。河松小區的保潔員周姐說,今年的秋菜垃圾能比去年少一半。現在大多是淨菜,曬菜的居民也會把菜葉掃起來。這個秋菜季,她的勞動量並沒增加多少。

在多數管理細緻的新小區,去哪曬菜難壞了很多老人。新晚報記者在哈西、群力一些新建小區看到,小區花壇和綠化帶邊也有人晾秋菜,但大家都自覺縮短晾曬時間,並把現場拾掇利索。

在香坊區四季上東小區,物業有辦法——在小區裡指定秋菜曬菜區。居民在這裡一邊聊著天,一邊把秋菜整理好。擇下來的菜葉,物業工作人員統一清理。

不少菜農表示,現在,除了飯店,市民已經很少大宗購買秋菜了,很多市民都是現吃現買。

後記

就像分明的四季一樣,在冰城這座性格鮮明的城市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到了季節忙著買秋菜,何嘗不是“人間好時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