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臥龍”、諸葛亮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一名、諸葛亮號稱“臥龍”,飛龍在天,聲震於野。他是個全方面的人才,不管在戰略戰術,還是在政治經濟發展上都很強,等同於荀彧和荀攸叔侄組合,還是個發明家,最後過度勞累死於五丈原,所以諸葛亮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謀臣。杜甫作千古名篇《蜀相》: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郭沫若稱其“千古賢相,智慧化身;忠義之士,悲劇英雄。”連魯迅也對他有所評價“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鬼才”、郭嘉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二名、郭嘉號稱“鬼才”,那就不屬於人類的範疇了。在和袁紹之戰中也有上佳的表現,提出的《十勝十敗》,讓曹操讚美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可見他是個僅次於諸葛亮的人才,如果沒有早死就能幫助曹操統一全國,當然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曹操陷入一個怪圈,就是其謀士戲志才、郭嘉等大多因病早死。郭嘉的習性和曹操的本性很相近,都是浪蕩公子哥,所以曹操才把他當作朋友看待。

“大都督”、周瑜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三名、周瑜號稱“大都督”。一代文豪蘇軾兀立於滾滾奔流的長江之畔,“想公瑾之神”,“壯公瑾之業”,感慨萬千,以一闋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抒發出他對風流儒雅,功勳彪炳的周公瑾的無限嚮往和景仰。是周瑜毀了曹操統一全國的夢想,魏國由盛轉衰,可見要不是由於生病早死和為了襯托諸葛亮,也不會在三國演義中跑龍套。

“王佐之才”、荀彧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四名、荀彧(xun二聲、yu四聲)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荀攸、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

“忠臣”、陳宮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五名、陳宮才華出眾,忠臣不事二主,和呂布一起赴死。陳宮

最開始是追隨曹操,獻計讓他打敗了黃巾軍,佔據了兗州“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曹操在此期間招攬了荀彧、程昱、典韋、樂進、于禁、李典等眾多文臣武將,可以說是陳宮奠定了曹操稱王的根基。可在曹操血洗徐州後改變了陳宮對曹操“必寧生民”的看法,丟棄大好前途,去投奔呂布。如果呂布能聽從他的建議,也不會有最後的慘死下場,可惜了貂蟬美人。

太祖謂宮曰:“宮臺,卿平常自謂智計有餘,今竟何如?”宮顧指布曰:“但坐此人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擒也。”太祖笑曰:“今日之事當云何?”宮曰:“為臣不忠,為子不孝,死自分也。”太祖曰:“卿如是,奈卿老母何?”宮曰:“宮聞將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親,老母存否,在明公也。”太祖未復言。宮曰:“請出就戮,以明軍法。”遂趨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宮不還顧。宮死後,太祖待其家皆厚於初。

①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②亞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門樓下公臺死,致令今人發嘆嗟。

③不識游魚不識龍,要誅玄德拒曹公。雖然背卻蒼天意,誰似忠心映日紅?

謀主”、荀攸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六名、荀攸號稱“謀主”,他是個戰術型人才,就是誰制定了大略計劃,他負責完善,在曹操謀士集團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獨一無二的。曹操曰“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 三國演義中顏良文丑被關羽所殺,突出了關羽的勇猛,事實上這二人是中荀攸之計後軍敗才被殺的。曹操擒呂布,滅袁術,破袁紹,都有荀攸的計謀,曹操為張繡所敗之前,攸言於太祖曰:“繡與劉表相恃為強,然繡以遊軍仰食於表,表不能供也,勢必離。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曹操敗後回去就向荀攸表示了歉意。

第七名、“臥龍鳳雛”號稱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龐統在前線指揮攻陷險關重重的益州,為劉備入主蜀地做出傑出貢獻,可見他是很有才華的,從他的稱號看是排在諸葛亮之下,在中國古代龍為尊,鳳次之。但因龐統容貌醜陋,處處碰壁,有很強的自卑感,表現慾望強烈,遇到諸葛亮就會失控,我偏和你唱反調,這是他最大的致命之處,因此死於落鳳坡。真乃“阿喀琉斯之踵”,也就是說龐統對戰其他人(包括周瑜)都不會失敗,可是一旦被人抓住這個弱點,就是無名小卒也會幹翻他。

“孝子”、徐庶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八名、徐庶號稱“孝子”原名單福,幼年愛擊劍,行俠仗義,乃忠義之士。劉備兵弱將少難擋曹軍,在這危機關頭,徐庶建議放火燒寨,佯裝退兵,然後派關羽、張飛等領兵埋伏以待曹軍追兵。曹仁不知其中有詐,中了埋伏,曹軍傷亡慘重,劉備反敗為勝,這才從容收兵,返回新野。這就是著名的火燒新野之戰

後來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劉表的兒子不戰而降。劉備率軍民二十多萬人南撤。在曹軍追及到長坂坡時,劉備寡不敵眾,大敗而逃,輜重全失。徐庶的母親也不幸被曹軍擄獲“先主在樊(城)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可他身在曹營,一生沒有獻過計策,從他前期為劉備抵抗曹操可知,其才華值得重點提出。

“毒士”、賈詡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九名、賈詡號稱“毒士”,軍事才華也很突出,擅長謀人,說白了就是擅長說好話哄人自保。可是難道那些不油滑的正直謀士不知道如何自保麼,他們當然知道,可是品德決定行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能看到他活到最後,就說他是最聰明的人。其最大的汙點就是同李傕等人禍亂長安,導致天子被曹操所擒。

“忍者”、司馬懿

閒聊三國十大謀士,智謀才略都與諸葛亮不分伯仲!

第十名、司馬懿這個人物很有意思,說他是謀臣可更像是“梟雄”。雖然他善於隱忍成為晉太祖,可是不能說他在軍事上比所有人高出一頭,就像劉邦最開始也沒有料到自己會有當皇帝的一天。在司馬懿剛加入曹操陣營時,他一定沒有造反當皇帝的念頭,必須得在主子面前有所表現,可結果是沒有一點作為,風光都被其他謀士奪走了。其次從他和諸葛亮的對戰中可知相差很多。因為諸葛亮在北伐中把魏國的有名將領都殺死了,司馬懿這個軍事無能之輩,趁機爬上權力頂峰,可以說他因諸葛亮而成就晉國霸業。

三國後期正所謂“蜀國無大將,魏國無謀士”。

如果這些早死的謀臣還活著,那麼三國曆史更加迷人,當然也對中國傷害越大,導致五胡亂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