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爲菩薩,原因何在?

在人類的情感當中,母愛無疑是最偉大的一種,從十月懷胎到一朝分娩,從牙牙學語到口若懸河,整個過程沒有一刻離得開母親的陪伴。後來,孩子漸漸開始獨立,他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總是跟母親對著幹,可是幾年過去發現,母親並沒有把這些事當成是委屈,而是選擇了遺忘,只記住了自己的好。等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她操的心還依然沒有完,能多做點兒絕不少做,即使是自己已經爛熟於心的常識,她也要反覆叮嚀,因為不放心。如果說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種偉大情感的話,恐怕分量最重的就是感動二字了。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可不得不說的是,並非所有的母愛都是這樣,在中國古代就有過特殊例子,一個是慈禧太后,一個是南陽公主。

慈禧本名叫葉赫那拉•杏貞,出身於一個典型的滿洲貴族家庭,咸豐繼位的第二年,立馬迫不及待地開始了選秀,慈禧有幸成為入宮女子的其中之一,剛開始的時候,由於葉赫那拉和愛新覺羅是世仇,所以她一直備受冷落。後來,在大太監安德海的幫助下,慈禧終於得見咸豐帝,並憑藉著她的美貌和智慧贏得了咸豐的寵愛,沒過幾年,就生下了咸豐的長子——愛新覺羅•載淳(之前咸豐曾經有一個兒子,因為早夭,這載淳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長子)。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這一下子慈禧母憑子貴,一躍成為人人豔羨的懿貴妃,除了當時的皇后慈安,後宮中再也沒有人能夠蓋過她的風頭。再加上大清國那時候內憂外患,政務相當多,咸豐自己資歷平平又不願意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繁雜的朝政上,就經常讓慈禧幫她處理一些事情,很多時候還詢問她的意見。慈禧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懂得了朝政是怎麼回事兒,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她掌握大清最高權力的野心。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當然了,咸豐雖然算不上什麼有道明君,可腦子還算正常,他很快就發現了自己枕邊人的不對勁,就想盡辦法想要阻止,可由於他整天概念沉溺酒色,時間一長,小身板就扛不住了,漸漸病重,在臨終之際,他做出了一個幾乎完美的安排:先是讓死心塌地效忠他的八個大臣找來託孤,然後給了慈安太后一道密詔(防止慈禧篡權),最後規定:所有的政令,必須得有兩宮皇太后同時蓋印方可生效,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緊密的制約,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前腳駕崩,後腳事情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慈禧聯合慈安和鬼子六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奪得了大清的最高統治權,然後開始對自己兒子進行近乎嚴苛的教育,讀書,騎馬射箭等等活動安排的嚴絲合縫,搞得同治小皇帝一點兒空閒時間都沒有,可就是這樣,慈禧依然不滿意,她一心想把自己的兒子培養成有道明君,兒子稍微有一點兒做的不妥就立馬嚴加申飭,希望能夠達到百鍊成鋼的效果。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可沒想到的是,這孩子在她的強大壓力下漸漸變了形,一見慈禧跟耗子見貓似的,反而是寬仁慈愛的慈安太后給了他生命當中難得的溫暖,時間一長,同治跟慈安處的像娘倆似的,跟慈禧反倒是越來越遠,慈禧雖然心裡極其不情願,可權利對於她來說也是相當重要,所以就任由他去了。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等到同治結婚的時候,慈禧就想著挑個稱心如意的兒媳婦,可沒想到同治反而選了慈安挑的阿魯特氏為皇后,倆人整天膩歪在一起,對於慈禧費盡心思挑選的那個女子,看都懶得看一眼,也不知道是慈禧的眼神有問題,還是同治對她的反抗,反正關係是越鬧越僵。最後同治受不了約束,乾脆跑到皇宮外面去尋花問柳,結果染上梅毒不治而亡,慈禧精心培育的繼承人,最後卻以這麼個結局告終,不但表現出了她教育上的失敗,更是讓她的親情方面蒙受了巨大損失。連大清最高貴的女人都難以逃脫這樣的悲劇,不得並不說這權利的魔力實在太大。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至於說這南陽公主,情況就更復雜了,她是隋煬帝的長女,長得聰明俊秀,十分惹人憐愛,可由於隋煬帝過度透支民力,激起了百姓的反抗,最後隋煬帝在遊行的時候被宇文化及勒死, 隋朝滅亡,侍候在側的南陽公主和蕭皇后則被帶到了聊城.後來,南陽公主嫁給了宇文士及並生下了兒子宇文禪師,可能是因為國仇家恨攪在了一起,她對於宇文士及一家人的感情是相當複雜,包括兒子宇文禪師。後來,宇文滑稽被竇建德打敗,要誅殺她的九族,本來竇建德還顧慮南陽公主的面子及她難以割捨兒子的母子天性,說了一句很通情理的話:“宇文化及躬行弒逆,現在將族滅其宗。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他本以為公主會很感謝他,然後把自己兒子給留下來的,可沒想到公主顯得一臉正義,非常鎮定地說道:“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然後把自己兒子給交了出去,最後她的兒子死於竇建德之手。公主在此事之後,身心受到巨大打擊,很快就跑到了尼姑庵出家了。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後來,竇建德被李唐王朝打敗,南陽公主曾經的駙馬宇文士及見到了她,請求重歸於好,沒想到公主一番話讓他徹底寒了心:“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恨不得能親手殺掉你,只不過考慮到當初造反的事你並不知情,所以才放過你,倘若,你一意尋死不妨走進來。”


母親任由別人殺掉兒子,後世卻尊她為菩薩,原因何在?


就這麼的,倆人徹底斷了。至於南陽公主之後如何,史書中沒有詳細的記載,我們也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一個狠心的母親,可對於國恨家仇這個大概念上來說,她又讓人不忍苛責,所以後人憐憫她的境遇,封為慈佑菩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