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德蘭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成就如何?有哪些重要畫家?

夕陽下的晚楓


尼德蘭文藝復興這一說法我第一次見到。看來我是孤陋寡聞之人了。但是我想這一說法應該是指15-17世紀,在荷蘭語區的低地國家尼德蘭(Nerderlands)活躍作畫的有名畫家們,創造出來的一些與當時歐洲其它國家的文藝復興風格完全不同的畫法和畫風。

尼德蘭畫家又被稱作佛蘭德隆畫家。他們的確有它自己的特點。因為他們的大多數都沒有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深刻影響,保持了佛蘭德隆低地國家世俗的市民生活為主題的內容。在西方世界首先以世俗人群為繪畫的主體,把他們的生活場景一一表現了出來。這和意大利法國英國的畫家以王公貴族為主體的肖像畫、宗教畫有著根本的不同。

尼德蘭繪畫作品大多以生活為主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畫家就是倫勃朗。他的集團肖像作品《丘利普教授的解剖學講座》《夜巡》,晚期61歲時完成的傑作《猶太的新娘》等,至今為止仍是世界的最有名的畫作之代表。他利用了意大利卡拉巴喬的聚光效果。將明與暗,光與影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特點就是從左上方45度角向右下方透出一束光。然後畫出光束由亮到暗的的變化過程,以及在變化中的各種人物、物件對光線的折射及質感的不同。這樣的光線的變化使畫本身顯得很立體。由於倫勃朗迄今為止仍然沒有人可以超越他,所以,他被稱為卡拉巴喬派最高境界的畫匠。電影的拍攝中也用他的這種光表現場景時,專業上稱之為倫勃朗鏡頭。

與倫勃朗同時代的的畫家還有費梅爾(維梅爾)。他的畫以細膩的光線和鮮明的色彩為特點,大多畫的是年輕女子和年輕軍官及商人的場景。畫幅不大。但它使用了類似於照相機暗箱的道具,使用薄紗布的透視將人體的光線畫的十分的柔和。代表作有《女廚=到牛奶的女僕》《帶珍珠耳環的少女》《讀信的青衣少婦》等。該畫家的作品現在留在世上的只有不到40幅。也是大師級的畫匠。他在1673年去世後,作品被人們遺忘了200年。後來是法國大革命後的法國人又發現了他。(因為他生前在代爾夫特生活。幾乎沒有出過那個小鎮。他生前的客人大都是法國人。)

除此之外還有民俗畫家楊斯丁。他的畫作以市民和農民的家庭生活場景為主題,給現世的人們留下了瞭解17世紀低地國家人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常常畫一些反面教材的場景,以示人們不應該做的事情。如《上樑不正下樑歪》之類的作品就是這類民俗風情的代表作。到如今,荷蘭人還會以他的畫景為標準來表示自己家中亂七八糟。當家中非常凌亂無序的時候,荷蘭人就會說:“我家裡現在如同楊斯丁的畫一樣。”

在這裡我還想向大家推薦一位荷蘭國寶級的畫家,阿費爾.坎普。他是一位冬天景色的畫家。在他的冰凍的運河河面的冬景裡面,我們可以感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看到17世紀的人們在冰天雪地裡愉快的玩耍,探親訪友,探討商機的景象。在其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當時人們使用的廁所及不同階層人群在服裝上的區別。

另外我特別想提一下方.艾克。他是15世紀發明了油畫的低地國家的畫家。他是第一個使用蓖麻油和橄欖油混合色彩的粉末,製成油彩繪製出第一幅油畫作品的畫家。在他以前的西方繪畫,都是蛋清畫和粉筆畫。

最後我想向大家推薦的是魯本斯。他的畫已經不可以說是尼德蘭的畫風了。他的畫完全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他去意大利學過畫畫。並且是將意大利畫法介紹給低地國家的第一位畫家。他的作品和其他佛蘭德隆畫家有著明顯的不同。他的弟子布琉蓋爾也是受到魯本斯影響的意大利畫派的畫家。他們曾經都當過英國王室的御用畫家。因為他們的活動地區在現在的比利時的安東衛普,當時是尼德蘭的領地,所以他們也是尼德蘭的畫家。

啊~,還有許多畫家想推薦給大家。因為篇幅關係就不的不割愛了。我想以後有機會按畫家和畫作給大家詳細介紹吧。

但是請大家注意,梵高雖然是荷蘭的畫家,但不屬於尼德蘭時期的畫家。而是印象派畫家。因此也經常有人把梵高當成法國的畫家。


世界文化播種機趙莉萍


文藝復興起源於十四世紀的意大利,隨後擴展到歐洲各國。十五世紀,北歐進入了文藝復興時期,最繁榮的地區就是尼德蘭。尼德蘭(the Netherlands)是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一帶。

在十五世紀的尼德蘭藝術中,凡·愛克兄弟的《根特祭壇畫》具有早期文藝復興的里程碑意義。該畫作是世界上第一件真正的油畫作品,在繪畫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特祭壇畫》是一個組畫,一共有23個畫面。平時,祭壇兩翼是關著的,呈現的是外側畫面。(見上圖)外側畫面分為上中下三層。上層畫著預告耶穌誕生的四位男女先知

;中間畫著受胎告知;下層是聖約翰和洗禮約翰,以及男女供養人跪拜像。

平時,祭壇畫是關閉著的。當有宗教節日,舉行宗教儀式時才會打開。內側的畫面得以展示。(見下圖)

內側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的中間三幅圖是上帝、聖母和聖洗禮約翰,兩邊是亞當和夏娃;下層的中央主畫面是羊羔的禮讚,左邊兩幅是公正之師和基督的軍隊,右邊兩幅是苦行僧和朝拜者。

《根特祭壇畫》現藏於比利時根特市的根特·辛特·巴夫大教堂(見下圖)。

《根特祭壇畫》是根特市市長1415年向凡·愛克兄弟中的哥哥胡伯特·凡·愛克定制的。1426年胡伯特去世,他的弟弟揚·凡·愛克接手完成了作品。

揚·凡·愛克是一個善於鑽研、博學多才的畫家,在繪畫材料的使用上,他總結了前人經驗,改進了顏料的調和辦法,用稀油作為調和油,這樣顏料便於調和,乾的較慢,又可以層層鋪色,這種方法就是近代的油畫法,所以揚·凡·愛克被稱為現代油畫之父。下圖是揚·凡·愛克的自畫像和他為妻子畫的肖像畫。

揚·凡·愛克最著名的一幅繪畫作品當屬《阿爾諾芬尼夫婦像》(見下圖),這是他用自己製作的油畫顏料創作的一幅肖像畫,現藏於倫敦英國國立美術館,至今仍保存如新。


畫家王衍成


要理解這一問題首先需要說明兩個問題,即歷史上的尼德蘭大致包括哪些地方和尼德蘭的文藝復興發生的時間:

尼德蘭是荷蘭語的音譯,願意是指低地,如果不做詳細區分,其地理位置可以大體理解為荷蘭。中世紀時期的尼德蘭除今天的荷蘭以外,還包括比利時、盧森堡以及法國東北部一些地區。

而興起於意大利的文藝復興傳入尼德蘭時,已經進入了15世紀。因此,尼德蘭的文藝復興開始的比較晚,其繁盛期基本在15世紀-16世紀,藝術成就主要在繪畫領域,另外也出現了一批比較優秀的雕塑家。

從文化淵源來看,尼德蘭美術受哥特式藝術的影響較大,具有比較濃厚的宗教氣息。

早期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多半圍繞宗教題材展開,主要以羅伯特·康賓與楊·凡·埃克為代表。

↑羅伯特·康賓:《爐火前的聖母子》

康賓的作品留下的並不多,但多為宗教題材,比如《爐火前的聖母子》即為典型的宗教人物繪畫,另外還有《受胎告知》和《耶穌誕生》等。楊·凡·埃克是與康賓同時代的畫家,但卻更具突破性,其畫作更具人文主義內涵。

↑楊·凡·埃克:《阿爾諾非尼夫婦像》

楊·凡·埃克創作了不少人物繪畫,取材也相對廣泛一些,除了宗教人物外,也有一些著名的肖像畫。不過,他最為著名的作品還是《根特祭壇畫》。

↑楊·凡·埃克:《根特祭壇畫》

羅伯特·康賓與楊·凡·埃克被譽為尼德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奠基人,為後世尼德蘭美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外,幾乎與他們同時,羅吉爾·凡·德爾·維登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是15世紀上半期著名的畫家,被稱為繼楊·凡·埃克以後最優秀的藝術家。

↑羅吉爾·凡·德爾·維登:《一個婦女的肖像》

羅吉爾·凡·德爾·維登傳世的作品很多,其中多數為宗教畫,另有不少肖像畫,比較重要的有《一個婦女的肖像》和《大膽查理肖像》等。

↑德爾克·波次:《最後的晚餐》

到15世紀中期時,尼德蘭美術發展迅速,並很快分成了南北兩派。

北方派畫家主要以德爾克·波次和蓋爾·托特·辛特·楊斯為代表,南方派畫家則以雨果·凡·德爾·高斯為代表。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尼德蘭的美術逐漸進入到了繁盛期。

↑蓋爾·托特·辛特·楊斯:《耶穌降生》

總得來看,尼德蘭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許多作品都是表現宗教故事或宗教人物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到十五世紀中葉前後,繪畫中的世俗氣息也逐漸濃厚,並對後世美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雨果·凡·德爾·高斯:《牧羊人朝拜》


碣石樵子


早在距今1800年,法國里昂出現巖畫。距今15000年前,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

在中國,在新疆,在寧夏賀蘭山,都發現了巖畫。

人類對美的追求伴隨生活生存始終。對美的理解不斷深入。美術作品成為人類早期記憶。文明時代以來,包括美術作品在內的文藝作品,成為文明進步的標誌。——因為在幾乎每個歷史的重要時期,都會有美術或文藝作品出現。以至於在談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我們不能不說到美術作品。

丹納在《藝術哲學》一書中將西方的藝術史主要歸納為兩大表現體系:一脈是以拉丁民族或拉丁化的民族為主的意大利人、法國人,形成\r

了主要繼承古代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發展起來的藝術體系;另一脈是以日耳曼民族為主的尼德蘭人(即荷蘭人、佛蘭德斯人、比利時人)、德國人、丹麥人、瑞典人、挪威人,形成了主要繼承中世紀“蠻族文化”發展起來的藝術體系。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這兩大體系已漸漸明晰起來。

文化運動或文化風尚的傳播,往往從中心向邊遠波衍。尼德蘭文藝復興的發生也晚於意大利文藝復興。

像其他事物一樣,落後地方,又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後發優勢。16世紀尼德蘭已成為西歐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擁有300萬人口,約200座城市。1萬人以上城市19座(英國僅3一4座),超過3萬\r

人的反座,安特衛普約有10萬人兒尼德蘭人均收入居歐洲首位。其領先的是紡織業、造船業和航海業。1550年尼德蘭總出口額約22萬沸羅林(剛超過200萬英鎊,英國同陰出口額不到它的一半),兒乎全是紡織品。1570年尼德蘭商船噸位為23.2萬公噸(同年,德國11萬,英國5.2萬,法國8萬,西班牙17.5萬)。\r

15——16世紀,尼德蘭封建關係瓦解,行會制度及舊的行會生產中心衰落,如萊頓行會呢絨業,1500——1530年每年生產25000匹,到80年代每年僅生產510匹。昔日繁榮的布魯日也不再是布匹製造業中心,1478年美第奇家族關閉他們在布魯日的銀行,這象徵性地標誌這個城市霸主地位的衰落”。與此相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手工工場發展起來和新的工業中心的出現。如安特衛普已迅速發展為尼德蘭最大的城市和歐洲主要的貿易與金融、信貸中心。阿姆斯特丹約三萬人,是北方省裡最大城市。

同樣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也深入農村。更表現在海外商業貿易方面。

13——14世紀尼德蘭文化受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影響很大,14世紀後葉起發生了變化。一個荷蘭文化中心出現於北佛蘭德爾、不拉奔,荷蘭省三角地帶。1423年建立的盧萬大學成為低地國家獨立的學習研究中心。16世紀初葉文藝復興因素逐漸滲入尼德蘭的建築,其中以弗洛黎斯所建的安特衛普市政廳最著名,它是傳統的哥特式與文藝復興因素相結合的典範。

尼德蘭文化最終在十六世紀形成。14——16世紀的“雄辯術協會”為其繁榮標誌。

而宗教成為發展的阻力。1566年8月聖象破壞運動,次年8月進軍尼德蘭。1576年,布魯塞爾等城市起義。直到1609年,反對西班牙的鬥爭才取得勝利,荷蘭共和國得到西班牙承認。這是改變歷史的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

(參考陳欽莊《試論尼德蘭地區民族形成問題》,《杭州大學學報》1988年第1期)

尼德蘭文藝復興的畫家成為一群體,一個時代的標誌。作為農民和農民畫家的勃魯蓋爾(1525 ——1569)《農民的舞蹈》(第8圖)《農民的婚禮》(1)《農民與獵巢者》極富生活情趣。 15世紀的尼德蘭,出現了一位聞名遐邇的繪畫大師,他就是被人們稱為“油\r

畫發明者”的揚·凡·艾克。揚·凡·艾克同他的兄長鬍伯特·凡·艾克共同完成了許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為根特教堂繪製的《根特祭壇畫》(弟2——4圖)。他結束了尼德蘭藝術的那種平面化、僵硬,缺少空問感和明暗的繪畫風格,開始在明暗、透視和油畫技巧上進行大膽探索和改進,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他在肖像畫、風俗畫以及風景畫方面都有較大的貢獻。

魯本斯(1577——1640)《年輕的士兵》(7)和宗教畫(第6圖)

文藝復興,實際就是從神到人的迴歸,主要反映在對人尊重。











文物陳列策劃設計樑子


但是有兩個方面必須補充一下。1.對尼德蘭文藝復興的奠基者羅伯特.凡.埃克(1370-1426)和揚.凡.埃克兄弟對油畫材料的改革必須提一下。在埃克兄弟之前,歐洲繪畫採用的是膠粉和油膠畫法。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畫家是用水加蛋清膠調和顏料。對用筆和色彩效果都不好。畫面容易乾裂、變質和脫落。埃克兄弟對其進行了關鍵性的改革,使用了一種快乾的調和油調和顏料。增加了顏料的粘性和固著性,更便於用筆並加快了乾燥而且不怕潮溼。顏色也顯得更加鮮豔。西方繪畫正有了真正的油畫。這個方法很快傳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為威尼斯畫派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2.埃克兄弟和後期的彼得.勃魯蓋爾,在宗教畫方面人物的刻畫,去除了一些神秘感,加入了一些世俗人物形象的刻畫,使宗教人物的情感形象更加生動,更加平民畫。他們的繪畫題材孩面向社會底層,注重描繪平民生活。彼得.勃魯蓋爾還深入下層,混跡於百姓之中,創作了許多有血有肉的極其生動的勞動人民形象和火熱生活場面。對後來畫家都有深刻影響。


師範小王子


前面兩個回答加在一起挺好,首先是地理位置和時間關係,藝術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環境。要從整個時空角度看問題,由大及小,單獨的知識點不容易融會貫通。

尼德蘭的藝術很迷人,可以到比利時去看看,作品精彩,人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