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沒有自己的軍隊麼?爲什麼每次都是民衆和以軍衝突?

故事裡有你我便足夠


巴勒斯坦並不是國家,因此他們是沒有自己的軍隊的,只能說擁有保護自己的武裝力量。在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發生的衝突之中,巴勒斯坦方面並非沒有觸動武裝力量,只不過這些人都被隱藏在民眾裡面,而沒有公開,這就是為什麼會出現大量巴勒斯坦平民傷亡的主要原因。

巴勒斯坦問題是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

一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地掀起了反殖民地、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的浪潮,這股浪潮也同樣席捲到了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這裡本來是英國的殖民地,因為位置重要。因此從1920年開始,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外約旦,西部仍稱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統治地。

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建立定居點,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髮生流血衝突。

二戰結束之後,在英、美的支持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181號決議,規定巴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和阿拉伯國,此外將耶路撒冷納入到聯合國的管轄範圍內。

這一計劃遭到了中東各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隨機與新生的以色列在後來的35年的時間裡發生了5次中東戰爭。在這5次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全部敗北,被美英軍隊支持的以色列軍隊打的潰不成軍,元氣大傷。

最終雙方在1980年宣佈永久停火,放棄了對巴勒斯坦地區的申索,從此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就此失去了周邊阿拉伯國家的保護,而以色列則趁勢擴張領土,不斷將巴勒斯坦人地區的土地據為己有,這也是雙方矛盾的開始。

與以色列的軍隊相比,巴勒斯坦的武裝力量實在是太弱小了,如果公開站出來與以色列軍隊對抗,基本上瞬間就會被消滅殆盡,這就是一個弱小勢力的悲哀。

失去保護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軍事力量上已經無法再與以色列軍隊想抗衡。以色列在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之後,已經擁有了傲視周邊諸國的軍隊,一躍成為中東地區的軍隊強國。

而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根本無法與之相抗衡,由巴解組織領導的主要組織“法塔赫”以及哈馬斯也只能算得上是游擊隊,其武器裝備十分簡陋,主要以輕武器為主。

因此一旦發生巴勒斯坦人與以色列人的大規模衝突時,以色列人可以隨時調動坦克、裝甲車甚至戰鬥機來保障作戰,而巴勒斯坦人連成規模的游擊隊都無法出動,因為只要一出動成規模的軍事人員,這些武裝就會立刻被以色列人動用重武器消滅。這是非常殘酷的事實,但是確又無比的真實。

巴勒斯坦解放機構派系多如牛毛,缺乏統合力,在以色列軍隊多年的“定點清除”打擊下,已處於事實上的瓦解邊緣。

巴勒斯坦有5大軍事組織。政治派別卻多如牛毛。大派系尚且難以細數,在各大派系之下又衍生出名目繁多的分支派系。

大體看,如今在巴政壇馳騁並有相當影響力的,主要有五大派別,即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運動)、哈馬斯(伊斯蘭抵抗運動)、傑哈德(伊斯蘭聖戰組織)、人陣(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和民陣(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這些派別都均有自己的軍事組織,這就導致弱小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陣營裡,各派勢力基本上都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

不僅如此,以色列在建國後的數十年裡,一方面不斷的動用軍隊、特工人員,對巴解組織的主要成員事實暗殺或者“定點軍事清除”等行動,大量消滅巴解組織內的主要成員和領導人。

在另一方面,以色列說服了美國,將巴激進組織列入了納入全球反恐框架後,對上述軍事組織變本加厲地窮追猛打,這也讓巴勒斯坦解放運動雪上加霜,最終不得不被迫與以色列和解。

自從巴解運動主席阿拉法特死後,巴勒斯坦武裝力量已經基本上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再也不能形成統合力量與以色列對抗。

因此在今年發生的美國將駐以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之後,巴勒斯坦人衝上街頭進行遊行示威,結果造成數十人以軍殺害,數百人受傷的恐怖局面,這一方面是以色列人的慘無人道的原因,而在另一方面也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缺乏政治頭腦所導致,最終出現只能依靠民眾的肉體去迎接以色列軍隊的子彈的悲慘局面。


落下m



巴勒斯坦是有一些武裝力量的,不但有,而且為數眾多,大大小小數十個。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阿拉法特領導的法塔赫,阿拉法特算是一個比較溫和、德高望重的巴勒斯坦前領導人,被以色列圍困之後莫名其妙的死了,據推測,可能是以色列下毒致死。

毒死阿拉法特可能是以色列做的最愚蠢的事,阿拉法特一死,激進的哈馬斯、阿薩克烈士旅迅速崛起,特別是哈馬斯迅速取代了法塔赫的地位,成為巴勒斯坦的主導力量,讓以色列睡不安枕、食不甘味。



阿拉法特的死的另一個意義就是,沒有了他這個德高望重的人,巴勒斯坦獲得的國際支持開始弱化,巴勒斯坦內部再也沒有一個能夠統一各方意見的人。巴勒斯坦更加分裂,各武裝派別更加無序,為以色列的分而治之創造了條件。


這也是以色列當年處心積慮的處死政治領袖阿拉法特和暗殺精神領袖亞辛的原因。巴勒斯坦一直不能形成強大的武裝力量,一方面是巴勒斯坦內部人心、政見的不統一,二一方面是以色列針對其進行的封鎖和武器禁運。

另外,以色列一旦發現巴勒斯坦武裝力量有抬頭的跡象,便會出動大軍進入巴勒斯坦進行剿滅、掃蕩,根本不會給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像巴勒斯坦那些沒有重武器的零散武裝,最多隻能偷偷的給以色列製造一些麻煩,根本無力抗衡以色列正規軍,如果正面跟以色列作戰,基本上就等於自殺。



所以,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是沒有武裝的民眾去跟以色列正面抗爭,因為在國際社會的注視下,以色列起碼不敢對手無寸鐵的人民製造大規模的屠殺。


謝金澎


巴勒斯坦錯失了最佳的建國時期。1947年,在聯合國的干預下,宣佈在原英國控制的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兩個國家,即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國,和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國。

巴以分立時,以色列明顯分到了更好的土地。在1948年,以色列即宣佈建國。而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作為抗議巴以分立,巴勒斯坦並未建國。

巴勒斯坦未及時建國,在以聯合國為共識的國際格局下,為巴勒斯坦後面的諸多困難埋下了伏筆。

以色列建國以後,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共爆發了五次戰爭,其結果都以以色列取勝而告終。這五次戰爭中,以色列甚至全部佔有了巴勒斯坦全境。後來在國際上一些國家的斡旋下,以色列才歸還給巴勒斯坦部分土地。

巴勒斯坦1947年拒絕建國的目的,是為了否決以色列國,建立一個純粹的巴勒斯坦國。而在經歷多次失敗以後,且與以色列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懸殊的時候,到1988年,巴勒斯坦才宣佈認可聯合國關於巴以分立的方案,宣佈建立巴勒斯坦國。

但是,這個建國來得太晚了,等到其建國的時候,巴勒斯坦實際控制的區域只剩聯合國劃分給他的五分之一了,且絕大多數國民流亡在外,淪為難民。更困難的是,由於彼時已經成為聯合國一員的以色列,以及和支持以色列的美國的反對,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變得十分困難,到目前為止,巴勒斯坦還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


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會員國,巴勒斯坦在當今世界格局下,還不能和其他國家一樣,成為聯合國框架下的正常國家。因此,所有與正常國家相對應的,諸如軍隊,外交等方面,巴勒斯坦都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因此,巴勒斯坦在與以色列爆發衝突的時候,尚且還不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巴勒斯坦方面軍事人員,也只能被稱之為武裝人員。

另一方面,阿拉伯國家聯合在一起,也曾不是以色列的對手,現在巴勒斯坦單獨面對以色列,更加不是以色列的對手了,再加上巴勒斯坦內部勢力各方自身也較為分裂,自然不能和以色列正面衝突。

因此,在現在的巴以衝突中,巴勒斯坦也開始利用抗議、示威、或者以民眾對抗以色列等方式來替代衝突,也就成為最好的選擇了。

更何況巴勒斯坦還在為加入聯合國而努力,肢體的衝突總好過武器的衝突,也更容易被接受。


蘇綻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我們看到以色列咄咄逼人,欺負巴勒斯坦,就理所當然站在弱勢群體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可實際上,由於巴勒斯坦自身的問題,到如今巴勒斯坦都沒有能夠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以色列的政客處在對抗的最前沿,他們是有著政治智慧的一群人,不能把他們想的太狹隘。巴勒斯坦問題是英國人留下的問題,是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基礎,是當時的蘇聯認為可以削弱英國的中東力量的國家,因此,除了阿拉伯國家,以色列的建國是得到了世界主流國家的承認。

(綠色為以色列國佔據的土地)

可是作為反對決議的阿拉伯國家卻一直四分五裂,他們剛剛從殖民統治中解放出來,還沒有獨立自主的參與過國際事務,他們從物質到精神都還沒有到達成為一個國家的程度。他們秉持著自己的好惡來決定對以色列的態度,巴勒斯坦人尤甚。他們一直不願意與以色列人和平相處,而且在政治問題上不夠成熟,在1970年代阿拉伯民族主義覺醒後,更是激進。

他們在建國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對自身的政治能力不夠自信,一直希望外部勢力的支持。最早他們設想的是大敘利亞主義,依靠敘利亞建國,準備和敘利亞建立一個國家。

二戰後,埃及總統納賽爾設想統一阿拉伯世界,建立大阿拉伯國家,巴勒斯坦又轉而依靠泛阿拉伯民族主義,將建國希望寄託在埃及總統納賽爾的設想。

以上兩條路都沒有能夠行通,以色列不會允許臥榻之側出現一個強大的敵對的阿拉伯政權。

巴勒斯坦在1980年代未能獨立建國還因為同時存在多個政治派別,他們不僅相對獨立,而且各自擁有相對獨立的政治勢力和武裝,他們的想法和目標自然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巴解組織和哈馬斯的矛盾最為尖銳。本身實力不強,而且又分裂,沒有哪一個武裝勢力能夠代表巴勒斯坦,而且很多政治勢力都表現出不符合其實力的民族主義的強硬,斷絕了巴勒斯坦建國的努力。

在錯失很多機會後,美國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態度越來越強硬。有了美國這個一票否決權,巴勒斯坦的建國路上註定不會一帆風順。

(民眾的武器只有石頭)

由於巴勒斯坦不是一個國家,或者嚴格來說,他們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因此他們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軍隊。巴勒斯坦準軍事部隊一共有1.6萬人,有很多派系,多的有一兩千人,少的就三五百人,就是一群游擊隊。海軍和空軍都是一個空架子,情報系統和信息化建設也是無從談起。陸上作戰也沒有重型裝備,只能生產一些最簡單的輕武器以及一些非常簡陋的火箭彈,製造各類爆炸襲擊。

這樣的軍事力量,他們所面臨的對手是什麼呢?

70多年來,以色列一直處在對抗的前沿,打造了一個強大的國防和國安系統。以色列的國防力量是一個完整的國家體系,有正規軍和預備役動員體系,有非常高效的情報系統,以及世界上少有的較為完整的國防工業體系,可以生產和維修所有的先進武器裝備,後勤不但是完善的,而且可以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大力幫助。所以說以色列的國防力量是一個現代國防力量的典型,甚至標杆。

巴勒斯坦游擊隊面對以色列這樣武裝到牙齒的正規軍,拿什麼跟他們打?

石頭由於遍地都是,因此不被認為是武器,是平民表達怒火的最好的武器。所以,很多巴勒斯坦民眾通過投擲石塊,表達對以色列的憤怒。游擊隊在哪兒呢?

游擊隊是有著武器的,他們的出現意味著蓄謀已久的暴力活動,以色列先發制人,可以立即擊斃而不存在人道危機。所以,游擊隊一般不會出現在抗議的浪潮裡。之前游擊隊在黎巴嫩南部有軍事基地,甚至還有空軍和坦克,但是在第六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出動十萬大軍徹底摧毀了他們。

游擊隊在巴勒斯坦地區的作用,是維持治安,指望他們去和以色列正規軍纏鬥,不現實。他們戰鬥過很多次,都失敗了。態度上永遠是激進的,然而於事無補。而且,游擊隊對抗正規的做法就是不對稱作戰,如恐怖襲擊等。但是現在以色列國內安防力量很強,游擊隊也不想把自己定位成恐怖分子,因此就只能偃旗息鼓了。

(西方國家的支持是以色列存在的根本)

巴勒斯坦現在是聯合國觀察員國,在投票時,英國投的是棄權票,它的棄權理由是隻要巴勒斯坦未來承諾它不把以色列送到國際法庭的話,他們才要投贊成票。

看來,西方國家心裡是明白以色列建國這件事,在道義上究竟孰是孰非的。

只是,現時段的國際社會,依舊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美國把大使館搬到耶路撒冷,又強烈刺激了巴勒斯坦的民族自尊心,爆發出這樣的衝突,本在意料之內,以色列不會心慈手軟。如果巴勒斯坦的政客們理解了國際社會的殘酷法則,可能對巴勒斯坦人來說才會是一個福音。


而知而行


巴勒斯坦是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的,至於為什麼每次都是民眾和以軍衝突? 那是加沙一帶的複雜局勢造成的。

巴勒斯坦擁有一些非正規軍的準軍事部隊,總兵力約1.65萬人,由巴解執委會軍事部控制,組織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軍,主要裝備輕武器,沒有坦克戰車大炮等重武器。不過,以色列堅持未來的巴勒斯坦國應是一個非軍事化國家,不能擁有軍隊,只能保留警察部隊。

巴以衝突由來已久,從19世紀末猶太人大量湧入巴勒斯坦地區導致原住民阿拉伯人與其時常爆發強烈的衝突到聯合國表決通過(包括美蘇都同意)法案裁定巴勒斯坦地區分為2個國家,猶太人國和阿拉伯人國家後,阿拉伯國家聯盟強烈反對並開始了長達48年的遏制以色列建國的以色列獨立戰爭,但是不幸的是以色列並未被摧毀,反而佔領了聯合國裁定給阿拉伯人的大部分土地,最終結果就是以色列在慘烈的代價後大獲全勝,而大量巴勒斯坦人失去了生命和家園,開始流亡之路。

以巴之間的衝突其實就是兩件事,土地和民族主義,先是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民族衝突,然後是阿拉伯人不滿猶太人分走他們的土地,然後衝突一直延續到了現在,所以這不僅是國家的戰爭,也是不同民族之間的,民族之間的相互看不起,土地的失去,長期流亡,居無定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民眾反而比軍隊對以色列有更深的怨恨,他們才是戰爭的直接受害者,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民眾會和以軍衝突:我的一切都被你們奪走了,就只剩下這條命,還怕什麼呢?因而不斷有民間抵抗組織出現,不斷有民眾與軍隊的衝突。


科羅廖夫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不得不解釋另外一個疑惑:巴勒斯坦人是怎麼生活的?

如果按照聯合國的世界平均水平,那麼巴勒斯坦在生活水準,受教育程度,城市化水平和工業化程度等標準,都是比較高的一個地區,要知道,對於他們來說,“官方數字”應該是越低越好,要造假的話,應該儘量保持“慘不忍睹”的狀態,但即使是巴勒斯坦官方的調查統計報告,也能看出巴勒斯坦人生活的很富裕,

儘管巴勒斯坦的GDP很大程度上來自國際社會以及其他慈善組織的援助,但該地區的旅遊業,農業出口,低端工業產業鏈,勞務輸出等項目,也是支撐其經濟總量的重要來源,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在2000年制定的統一貧困標準為:一對夫婦加4個孩子的6口之家,年消費水平在4800美元以下者,為貧困人口!注意:是2000制定的,

我說的是約旦河西岸,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約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區!

如果您有這樣的生活水平,您會去參加一場場充滿危險而且毫無意義的暴力示威活動嗎?當然不會!

那我們看到的那些水深火熱的難民營,群情激奮的遊行者是哪兒來的?


這些與以軍發生衝突的示威者大都來自加沙地帶,誰在控制加沙地帶?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組織”,簡稱哈馬斯!

巴勒斯坦國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國家,實際上沒有自己國家性質的軍隊,只有維持治安與反恐的少數警察隊伍,目前被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武裝組織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組織”,簡稱:法塔赫,

雖然巴以雙方在1993年代簽訂了以和平談判來化解分歧的《奧斯陸協議》,由於拉賓被刺而長期擱置,但巴以雙方一直都在尋求用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領土與民族矛盾,在這期間,雙方的暴力衝突實際上已經很少了,但每一次的和平進程到了最關鍵的時候,就會遭到哈馬斯的阻撓,這個哈馬斯是幹什麼的?

哈馬斯是1987年,由極端宗教領導人艾哈邁德.亞辛創建的巴勒斯坦伊斯蘭運動的組織和政黨,這個組織以原教旨主義為背景,其目標為“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建立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等地區的伊斯蘭神權國家”,

由於該組織經常組織和策劃反對以色列的示威和恐嚇活動,並製造自殺式爆炸,綁架暗殺以色列居民,不但與主張和談的巴民族權力機構形成兩個極端,而且目前已經被定性為恐怖組織!

而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武裝衝突與民眾的暴力示威活動,大都發生在由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並由哈馬斯親自組織與策劃,因為其深知,如果僅靠自己的武裝力量,根本無力抗拒強大的以色列國防軍,於是就“利用群眾的力量”,與以色列軍方展開正面衝突,除了擴大巴以衝突的國際影響力,同時把這個難解之題推向以色列,因為以色列軍警作為一支國家性質的武裝力量,不可能向手無寸鐵的平民實施軍事打擊,自己也可以混身於其中伺機制造事端,擴大影響,,,

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中東數一數二的以色列國防力量,為什麼不能消滅不足千人的哈馬斯武裝呢?

這也是哈馬斯非常“聰明”的一種特殊戰術,哈馬斯常常將軍事設施隱藏於居民區,清真寺甚至鬧市區,他們將整個地區塞滿了武器,炸彈和生產這些東西的工廠,然後用平民將這些設施包圍起來,甚至利用國際救援組織的車隊來運輸武器彈藥和行動人員,以色列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成效並不大,有一個永遠無法突破的癥結:以色列無法將平民與恐怖分子分離出來!

長期封閉的地區,經濟自然得不到發展,而以色列為了圍捕哈馬斯恐怖分子,經常採用斷水斷電和設立檢查站的方式,對加沙地帶進行封鎖,該地區的現實狀況更是雪上加霜,而該地區的民眾由於哈馬斯極端思想長期的灌輸與訓練,更助長了民眾的仇以心理,因此,每一次的暴力示威遊行,哈馬斯都能組織起大批“義憤填膺”的民眾來衝擊邊境隔離帶,而以色列軍警只能以驅趕,阻止,逮捕為主要手段來保證國家的安全,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發射橡皮彈或者實彈!



如果加沙民眾不被哈馬斯極端思想所左右,他們至少會像其他地區的巴勒斯坦人一樣,有一個大致安定甚至富裕的生活,如果有了這樣的生活,至於涉及政治的大事,完全可以交給那些政客去辦,他們有什麼理由在概念化仇恨的刺激之下,去參與那種鬧劇一樣的遊行呢?

如果為了狹隘,極端甚至邪惡目的而綁架“人民的力量”,任何組織與聯盟的任何訴求與綱領,都不能被稱為正義!

冷兵器TILLLINDEMANN


這真的是一個讓人非常痛心的事情,大量的巴勒斯坦平民赤手空拳衝在巴以衝突的最前線,尤其是大量無辜兒童的死亡牽動著全世界的心。巴勒斯坦確實沒有自己的軍隊,他們只擁有少量的警察部隊,這些警察部隊也僅僅裝備了一些象徵性的輕武器,根本沒有戰鬥力。以色列在巴以談判中堅持的一個基本底線原則就是巴勒斯坦的非軍事化,即未來的巴勒斯坦國不能擁有軍隊,只能保留警察部隊。



目前的現狀是,巴勒斯坦實際上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目前的巴勒斯坦政府的完整名字叫“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這是巴以雙方於1993年簽署的奧斯陸協議中以方同意巴方成立的巴勒斯坦最高權力機構。根據這份協議,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傑里科地區實行自治,可組建自己的警察部隊以維持內部治安,但是不能組建自己的軍隊。


外界估計,巴勒斯坦目前的警察部隊總規模是40000-80000人,裝備了一些帶裝甲的汽車,也有一些自動步槍。也正因為奧斯陸協議的規定,巴勒斯坦的警察部隊只能負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內部治安問題。2007年哈馬斯奪取了加沙控制權後,加沙的警察部隊歸為哈馬斯指揮,不再聽命於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了。儘管哈馬斯更加激進,但是哈馬斯指揮的這部分警察部隊,依然控制在內部治安維護上。



巴勒斯坦的警察部隊形象確實不佳,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衝在巴以衝突的最前線,部分激進的巴勒斯坦人甚至辱罵這些警察是巴奸,認為這些警察不過是以色列安插在巴勒斯坦的間諜和代理人。


也正是因為巴勒斯坦沒有合法的軍隊,各種形形色色的武裝組織就猶如雨後春筍得出現了。最初是上世紀60年代出現的巴解游擊隊,阿拉法特領導的武裝。20多年後阿拉法特被逼放下武器,宣佈和平方式尋求談判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巴解游擊隊也就解散了。如今比較活躍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有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等等。


總體而言,巴勒斯坦的各種武裝力量在強大的以色列國防軍面前,都是渺小的,他們也只能採用一些比較極端的非對稱方式對以色列目標發起襲擊。


李明波論中東





巴勒斯坦有武裝組織,分別附屬物巴勒斯坦兩大政治派別法塔赫和哈馬斯。法塔赫和哈馬斯曾經有衝突,相互火拼。最後形成了現在的法塔赫實際控制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哈馬斯控制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的法塔赫與以色列有和平協議。而加沙地帶的哈馬斯則是一個高舉反以色列大旗的激進組織。常在邊境地區與以色列有衝突。所謂的伊朗支援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其實就是支持哈馬斯武裝武裝。給他們提供武器和提供資金,以對抗以色列。新聞上常常提到的巴以衝突,實際上多是發生在加沙地帶與以色列邊境地區。哈馬斯除了不時往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彈,還不時在後面組織者和鼓動者民眾在邊境示威遊行,衝擊,跨越或破壞邊境圍欄。遭至以色列的武力鎮壓,導致流血死傷。正如目前由於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在耶路撒冷的開張典禮,在加沙地帶和以色列邊境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巴勒斯坦民眾同樣採取向以色列軍隊投擲石頭,以及衝擊,翻爬,破壞邊境圍欄的方式來反對以色列,而以色列軍隊也同樣以武力鎮壓來回應,開槍射殺示威者。每次民眾示威遊行運動的後面都難免有哈馬斯的影子。

也就是說巴勒斯坦有加沙地帶的哈馬斯這樣地方政府和其附屬的武裝組織。而與以色列軍方衝突的民眾則都是在加沙地帶,在民眾後面鼓動的也多是哈馬斯組織。


顏二哥有言23


首先一般的巴以衝突中,名義上都是民眾和以色列軍隊衝突,沒有巴勒斯坦武裝力量參加,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首先,像哈馬斯之類的組織,襲擊以色列軍隊的記錄汗牛充棟。並不是只有民眾才參與,這些軍事組織也參與了。並不是只有石塊做武器,自殺式炸彈或汽車也是武器。

其次一般來說我們說見不到巴勒斯坦的武裝力量參與衝突,是指見不到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正規的武裝力量。但實際上八戒的武裝力量是悄悄參與這些戰鬥的。這裡很抱歉,我實在想不起來當初是哪本書上看到的了,只記得是當時一名中國的記者寫的。他在當地採訪的時候看到在和以色列軍隊衝突中,大部分是手拿石塊的巴勒斯坦人,但也有個別巴解的武裝人員在其中,用輕武器向以色列軍隊射擊。這些巴解正規武裝人員都禁止中國記者拍他們的照片,但那個記者還是偷偷拍下了幾張。在那本書裡面放過這些照片。

那個記者不確定這些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正規武裝人員是奉命對以色列進行這種小規模作戰,還是其私下行為。但不管怎麼說,這些衝突中是有這些正規武裝人員參與的。


唐律疏議


巴勒斯坦都不算是正常的國家何來的軍隊?他們只有武裝組織,不叫軍隊。

巴勒斯坦目前還沒有在聯合國註冊成為國家,只是聯合國觀察員國,在聯合國裡還沒有位置,所謂的觀察員國就是可能不存在的國家。

其實這裡有多方面的原因,原本沙龍做以色列總理的時候,巴勒斯坦有機會成為國家的,但是由於巴勒斯坦這邊有人不願意妥協,後來沙龍又死於非命,就不了了知了。現在的巴勒斯坦想成為正式國家,按照目前的國際形勢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巴勒斯坦已經很難有成為國家的資格了。

巴勒斯坦的確沒有軍隊,他們目前只被視為武裝組織而已,巴勒斯坦有兩支武裝:

一支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被阿拉伯地區視為巴勒斯坦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控制的地方是約旦河西岸。

一支叫哈馬斯,不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管轄,控制加沙地區。

為什麼每次巴以衝突都是巴勒斯坦人民站在前面,其實這樣情況是巴勒斯坦的無奈的現狀,因為巴勒斯坦的武裝組織只要一露頭,就會收到以色列的猛烈打擊。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無力向以色列發動進攻,最多就是發射火箭彈,現在你看到的衝突,是巴勒斯坦人民對以色列的各種行為舉行的示威活動,抗議以色列佔領他們的土地,而這種示威往往參雜有巴勒斯坦的武裝人員,以色列往往會對他們認為對他們具有威脅性的目標開槍。

沒辦法,巴勒斯的武裝只能隱藏在人民之中保存實力,以色列還巴不得他們全部冒頭好消滅呢。面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步步為營,巴勒斯坦人民也只能看自己挺身而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