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宜川縣統戰部開展社會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共筑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英旺鄉啊道村的“愛心超市”擠滿了前來兌換商品的群眾,丹州街道王灣村的大棚基地吸引了慕名而來的採摘遊客,英旺鄉下里塬村的火龍果大棚迎來了眾多客戶……

金秋十月,果香瀰漫了宜川大地,在這個以黃河壺口瀑布聞名遐邇的國定貧困縣,正演繹著一個個脫貧攻堅的生動故事……

決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齊心合力徹底拔掉窮根!是宜川縣委、縣政府在新時期發出的脫貧攻堅最強音。

宜川縣統戰部積極反應,整合來自全社會各個階層的力量,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在宜川這片美麗的土地上,一個個貧困村正在脫胎換骨,一幅社會大扶貧的畫卷正絢麗呈現。

圍繞縣情實際,創新扶貧模式,打造具有宜川特色的社會扶貧工作體系……

在統戰部的引導下,社會各界力量迅速集結,加入到脫貧攻堅隊伍行列,形成了全社會關心、支持精準脫貧工作的良好氛圍。他們重點針對貧困村和貧困戶,通過深入開展“萬企幫萬村”“共青團助力”“三秦巾幗行動”“互聯網+社會扶貧”“愛心超市”“央企定點扶貧”以及扶弱濟困慈善捐助等活動,使全縣社會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

宜川縣社會脫貧設立涉及項目37個,共計投入物資價值895萬元,其中產業幫扶達653萬元、公益捐贈118萬元、“愛心超市”投入82萬元,其他42萬元。

搭建平臺 構建社會脫貧攻堅大格局

共筑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僅靠政府大包大攬是不行的,需要全社會力量合力攻堅,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扶貧隊伍。宜川縣充分挖掘社會扶貧的潛能,統籌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形成了政府、行業、社會互相支撐的大扶貧格局。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宜川縣委、縣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民生大事。成立了由縣委統戰部牽頭,各相關單位和群團組織協調配合的社會扶貧領導體系,著力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全方位整合社會力量,通過產業、就業、金融、基礎和電商帶動等方式,推動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全縣貧困村由47個減少至2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減少至1003戶2688人。

宜川縣統戰部審時度勢,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以“互聯網+社會扶貧”形式為社會扶貧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活力。他們藉助中國社會扶貧網這個平臺,採用眾籌模式,廣泛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社會扶貧。成立了“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通過召開動員會議、網絡媒體宣傳、全體幹部入戶宣傳和印發倡議書等方式,積極推廣社會扶貧網的運用;以創新的“2+1”靈活宣傳模式、“2+3+3”縣鄉村三級分責聯動模式、“一週一調,一週一排”動態管理模式以及“1接1對”對接模式為管理保障機制,穩步推進“互聯網+社會扶貧”上線工作。

截至2018年6月20日,全縣累計註冊愛心人士1495人,註冊貧困戶7052戶,管理員183名;發佈物品需求141人次,對接成功117人次,對接成功率82.97%;發佈資金需求13人次17.3萬元,對接成功7人次2247元,對接成功率54%。

創建了3個“三秦巾幗扶貧基地”示範點、兩個“巾幗創業示範點”,實施了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培訓工程,青年志願者與128戶貧困戶結對幫扶,13家非公企業資助60名貧困大學生,中鹽總公司為貧困村投入扶貧資金75萬元……

來自共青團、婦聯、慈善協會、央企的涓涓細流為宜川的社會扶貧格局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聚合資源 產業幫扶“雲錦滿天”

共筑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吃了我們的火龍果,你才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火龍果。”說起自己的火龍果,29歲的浙江商人陳修旺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位於英旺鄉下里塬村的大棚基地,是陝西鮮至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建成的南方水果園區,共有50個大棚,種植了包括百香果、火龍果、長果桑、美容香瓜等多個品種的南方水果。經過土壤改良、品種培育,今年四棚火龍果第一次結果上市,雖然產量只有六七千斤,但慕名而來的客商卻絡繹不絕。

產業是治窮之本。只有通過產業帶動,才能使貧困村有“造血”之路。這是宜川每個幫扶企業的共識。通過土地流轉讓貧困村群眾有效利用土地資源,發展第三產業,是宜川縣社會扶貧工作中的中堅力量。

“我們流轉貧困戶的土地,他們每年至少有4000元至6000元的保底分紅,再讓貧困戶來打工,還能掙點錢,貧困戶有了雙份收入。”作為宜川縣英旺鄉下里塬村大棚基地的負責人,陳修旺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明年,我們還準備在英旺片區流轉1500畝土地,種植南方水果,後續還會通過養殖大閘蟹、小龍蝦以及發展民宿和水果展區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一排排新蓋的移民搬遷房、一座座整齊有序的大棚,九月的王灣村依然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過去的王灣村一直以種植玉米為主,產業非常單一。

作為王灣村的幫扶企業,陝西皖秦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彭皖秦把王灣村的困難看在眼裡,也把王灣村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記在了心裡,“原來就是每年給村裡的48戶貧困戶送米麵油,但總感覺不是長久之計,後來和街道辦的領導商量,覺得村裡交通方便,山勢也好,種植大棚、弄個採摘園作為村民的長久產業,才能脫貧致富。”2017年,在皖秦實業有限公司的努力下,110多座大棚拔地而起。“我們共墊資30多萬元,也是盡企業一份回報社會的心。”對於回饋社會,彭皖秦不遺餘力。

共筑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今年夏季,王灣村的一棚小瓜就有5000元的收益,現在不僅是貧困戶幹勁足,就連整個村的村民都對種植大棚有很高的熱情。

“明年,我們會有後續項目跟上,觀賞魚池、樹屋、農家樂都在計劃實施當中,只有吸引了更多的遊客,村民的瓜果蔬菜賣得好,村民才能致富奔小康。”彭皖秦對企業扶貧有自己的規劃。

像陝西鮮至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陝西皖秦實業有限公司一樣,偉偉果牧有限公司、宜壺農產品開發公司等都是宜川縣“萬企幫萬村”活動中湧現出來的先進企業。

該縣統戰部精心謀劃的“萬企幫萬村”活動,是以縣域內非公企業為幫扶方,以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對象,通過積極鼓勵引導,依託項目帶動、智力支持、物資幫扶、技術指導以及就業優先等方式,著力推行落實。

目前,全縣達成結對幫扶的企業有22家,對口幫扶2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主要在產業開發、合作入股、技能培訓、就業幫扶以及公益捐助四個方面實施幫扶。

自活動開展以來,累計投入資金達1038.9萬元,惠及貧困人口1603人,受益金額人均達1000元。其中,產業幫扶資金911萬元;就業幫扶資金35.1萬元;公益捐贈89.3萬元;技能幫扶3萬元。

正是這些企業和個人以不同方式向貧困地區伸出援手,使扶貧力量形成了拳頭效應,貧困家庭子女就學、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困難、貧困群眾就業等問題得到了不同程度緩解,帶動了更多的企業和個人關注、參與扶貧工作。

創新形式 “愛心超市”成脫貧攻堅亮麗風景

共筑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我已經兌了好幾回了,下次村裡再有打掃衛生、維修道路的活,我一定要再積極一點。”在雲巖鎮良村的“愛心超市”裡,貧困戶劉紅馬正拿著積分卡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良村的“愛心超市”自3月份運行以來,已經兌換出去價值1500餘元的商品。

作為附近5個自然村唯一的一家商店,“愛心超市”的老闆白振海有自己的經營之道:“我們的商品是由政府採購、社會捐贈的,市文廣局捐贈了3814元的商品,我經營商店20多年了,每個季節群眾需要什麼東西我就採購什麼商品。”

提起良村的“愛心超市”,村主任白光興深有感觸,“我們這小小積分卡,起了大作用,從前村裡的公共活沒人幹,現在成了搶手活。”

良村推行的紅黃藍三色積分制度,差異化的兌換辦法讓貧困群眾有了動力。同時,也鼓勵普通群眾補交金額及時採購商品,形成了可循環模式。

雲巖鎮把“愛心超市”作為激發群眾動力、推進新民風建設、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載體,通過嫁接農村現有超市及農村代銷點,新建“愛心超市”9個,按照“統一標準積分,人群分類兌換,年終評分獎勵”的運營模式,讓貧困群眾有對比、有動力,讓普通群眾有熱情、有幹勁。

和雲巖鎮的“愛心超市”一樣,英旺鄉啊道村的“愛心超市”也是村裡的一道亮麗風景。

“讓‘愛心超市’作為幫助困難群眾的愛心傳遞站,讓困難群眾得到幫助,只要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人人都獻出一點愛,我們的困難群眾一定會早日實現脫貧致富,我們的小康社會一定能早日實現!”在啊道村“愛心超市”的捐贈儀式上,延安鴻宇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振宇的話語擲地有聲。

在約40平方米的“愛心超市”裡,貨架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小到油鹽醬醋、牙膏牙刷、衛生紙、被褥等生活用品,大到電磁爐、電烤箱、洗衣機等家電。

共筑致富路 同心奔小康

啊道村“愛心超市”是按照“政府搭臺、村組承辦、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模式,通過縣政府辦駐村工作隊和鄉政府共同牽線搭橋,聯繫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捐贈一點、扶貧局資助一點、民政部門補貼一點的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而建。目前,全村共有154戶群眾,每戶免費發放積分卡一張,基礎分為100分,之後如果家裡和個人衛生做到“五淨一規範”,就可以得到積分獎勵,村民也可以通過做一些公益活動或為脫貧攻堅工作出力賺積分,積攢一定的積分後,便可到“愛心超市”兌換商品。

“打掃自家院子的衛生,還能賺取5個積分,拿著積分卡便可領到所需的日常用品。”64歲的宜川縣英旺鄉啊道村村民陳德虎拿著在“愛心超市”兌換到的洗衣粉高興地說。

為規範管理,突出實效,縣委統戰部聯合縣總工會,在各鄉鎮的密切配合以及有關部門的協助支持下,指導“愛心超市”的籌建和管理工作,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該縣按照“政府搭臺、村組承辦、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模式,堅持“愛心扶貧、用行濟困”的初衷,積極探索出一套“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環境提振精氣神”的“愛心超市”運行辦法,從而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助推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

“截至8月20日,全縣已建成投入運營的‘愛心超市’共57家,47個貧困村全部建立了‘愛心超市’,總面積達1921.16平方米,投入總資金額達1212407.65元,已通過積分兌換物資247445元。”作為扶貧工作的創新形式,“愛心超市”的正常運營讓決策者驕傲之情溢於言表,也讓全縣的老百姓讚不絕口。(通訊員 楊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