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醫院開進山區百姓家——寶興縣試點「車載流動醫院」見聞

在絕大多數人印象中,能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療場所都是定點修建,無論省市縣鄉不同級別醫院或衛生院,均無例外。

那麼,你聽說過或看到過“車載流動醫院”嗎?而這樣的現實場景,在雅安市寶興縣就有。

自8月22日起,當兩輛印有“車載醫院 開進百姓家”的醫療服務專用車開進寶興縣隴東鎮新江村時,由該縣探索實踐的“車載流動醫院”項目試點工作便正式啟動了。

或排隊等待醫生問診、或現場報賬取藥。22日當天,短短3個小時,就有120人次在家門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每位群眾臉上也掛滿了驚喜的笑容。

“目的很簡單,探索建立符合寶興實際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更好為山區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助力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寶興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以下簡稱:寶興縣衛計局)局長石瓊說。

車載醫院開進山區百姓家——寶興縣試點“車載流動醫院”見聞

醫生為村民提供現場問診服務

車載醫院開進山區百姓家——寶興縣試點“車載流動醫院”見聞

醫務工作人員為村民現場提供醫保報賬服務

車載醫院開進山區百姓家——寶興縣試點“車載流動醫院”見聞

醫務人員現場為村民提供藥品並介紹用法用量

看實效

解決群眾看病就醫

“最後一公里”問題

10月8日上午10時,國慶長假後第1天,在寶興縣隴東鎮青江村,“車載流動醫院”如約而至。

帶隊者依然是隴東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姜明東,以及蜂桶寨鄉中心衛生院院長楊樹生。同來的,還有兩所衛生院5名醫務人員,以及寶興縣醫保局相關負責人、中國移動寶興縣分公司通信技術員。

因此前預定場地4G信號較差,經重新測定信號,診療場地選在附近一村民家院壩內,兩輛醫療服務專用車則沿通組公路邊停放。

同一時刻,早在前日就接到預告信息的村民們也相繼趕來,讓小小院壩熱鬧不少。

一張飯桌、三臺筆記本電腦、數條長凳,外加必要診療器具,即構成露天簡易診療室。待準備妥當,隴東鎮中心衛生院醫生杜華英,便與同事一起為等候群眾逐一問診。

排在第一位的,是青江村5組村民王志強。最近,他腸胃不舒服的老毛病又犯了。

“醫生,這段時間飯後老覺得肚子脹氣。”按醫生所問,王志強簡要對病情進行了介紹。“問題不大,但需少食辛辣油膩,並儘量少食多餐。”“藥品共3種,中西醫都有。”問診查看後,醫生杜華英開出了處方。

話音落地,電子處方同步傳出。“報賬前費用總計72元,報賬後只需自付18元。”來到負責現場報賬的車前,報上姓名、遞上身份證,報賬單即刻完成打印。稍時,再來到藥品發放車前,王志強便很快領到處方中所開藥品。

從看病到報賬,再到完成取藥,整個流程不到10分鐘。“很方便!很實在!很貼心!”王志強一連用3個“很”字表達內心喜悅。

但在過去,村民們如想好好看一次病,卻沒這麼簡單。

以青江村為例,該村地處寶康路旁、隴東鎮側的高山坡上,因無鄉村客運直達,搭乘摩的幾乎是村民們外出看病的唯一選擇。“即便只到隴東鎮中心衛生院,單邊車費就需20至30元,還要耽誤大半天時間。”對此深有體會的姜明東坦言。

此外,還有更多事實和數據可為佐證。僅在隴東鎮,像青江村這樣位置較偏遠、村民聚居點較分散的村落就有8個。如再放到全縣看,總體數量更是達40餘個。

為民生

因地制宜推進醫療改革和健康扶貧

“車載流動醫院”試點前,曾有人這樣問過石瓊:“通過近年來醫療改革的持續深入開展,寶興縣絕大多數行政村都配備了村衛生室,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

提問者是有依據的。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工作啟動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寶興縣醫療衛生“硬件”、“軟件”均得到有力提升和完善,已逐步構建出覆蓋全縣9個鄉鎮、46個行政村的基層衛生服務網底。

但現實同樣是骨感的。寶興縣地處雅安北大門,屬地理位置較偏遠的山區縣,近年來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但橫向比依然差距明顯。縣域境內99.7%為山地,全縣絕大多數村落廣泛分佈在中高山地帶。

“由此衍生的問題,在醫療衛生上表現尤為明顯。”石瓊介紹,全縣如醫療技術人才缺乏,鄉村兩級醫務人員引不進、留不住,部分村衛生室甚至需同一名村醫兼任;村組公路通達度、通達質量雖明顯提升,但因公共交通工具覆蓋有限,常有村民在確實忍不了病痛時,才會租車前往醫院,導致小病拖成大病,甚至錯過最佳診療時間。

除了看病“難”,還有看病“貴”。在石瓊講述中,這個“貴”主要體現在小病拖成大病後,治療地點太遠產生的車旅、食宿費用,及一人治療多人照顧衍生的其他費用上。特別是貧困人口,即使有“兩保、三救助、三基金”作為保障,但仍需自行承擔這部分額外開支,給本不寬鬆的家庭經濟造成較大負擔。

對此,寶興縣也曾結合醫療改革竭力改善。

整合縣鄉兩級醫療資源,不定期開展義診活動;整合鄉鎮醫務人員,組成“紅旗巡迴醫療隊”定期送醫下鄉,免費為群眾問診、測血壓、血糖等服務,並不定期贈送基本藥物,為群眾帶去更多便利。

但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蜂桶寨鄉中心衛生院院長楊樹生,就曾在入戶為貧困患者問診時深受“刺激”。有患者說:“又開不了藥,測血糖有啥子用,不測了!”至今,他仍清晰記得那個場景。

相似情況也曾在穆坪鎮新民村出現。因不能長時間坐車,一老年村民患病後,只能由家人用“帶話”方式到醫院問診取藥,錢花了、時間耽誤了,但治療效果卻還是沒達到預期。

探新路

以滿足民生為根本不斷實踐完善

來自群眾和基層醫務工作者的心聲,不斷反饋至寶興縣衛生局,並擺在了該縣領導案頭。

政府投入不斷加大,成效卻差強人意,如何破解?所有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這其中,就有隴東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姜明東,一位已在基層工作10餘年的醫務工作者。

2017年11月某日,帶隊前往村組開展巡診的他,偶遇一輛滿載水果的流動銷售車。車輛為普通貨運麵包車,貨箱不大但水果種類卻很豐富,沿途叫賣中,遇有村民招手就靠邊停車。

“如能把醫療設備搬到車上,看病豈不也很方便?”啟發就此萌生,姜明東很快將設想直達縣衛生局。2018年初,方案上報後很快得到縣裡大力支持。

至今年8月,試點啟動。試點區域為該縣隴東鎮、蜂桶寨鄉,所用車輛均從兩個鄉鎮中心衛生院救護車中調用,經簡單改裝後作為診療車、藥品車,並配備B超、心電圖等設備。參與單位包括縣衛生局、縣醫保局、試點鄉鎮中心衛生院,以及中國移動寶興分公司。

至今年9月底,已先後前往隴東鎮新江村、青江村,蜂桶寨鄉光明村、新康村,以及磽磧藏族鄉嘎日村等多個鄉鎮試點運行,累計為500多名群眾提供問診、報賬、開藥、公衛等多種類型的醫療衛生服務。

相應完善之舉也同步進行。結合已有試點經驗和存在問題,一臺從縣醫院調撥的醫務用車,正接受精細化改裝。“設備更齊全,藥品種類也將從30多個增加到60多個。”石瓊說,此次改裝將為“車載流動醫院”在寶興縣各鄉鎮全面配備、全面鋪開打好基礎。

改變的還有寶興縣人民醫院。該醫院相關負責人認為,“車載流動醫院”在為群眾提供診療服務時,也同步發揮了及時篩查患者和提供就醫建議的作用,成為銜接和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的紐帶。“對有疑慮的患者,我們正謀劃提供入戶確診服務,並及時為必要患者開通前往上一級醫院治療的綠色通道。”

在石瓊看來,這更是一個可實現有效覆蓋、高效運作的鄉村醫療循環系統。

以村為單位,結合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實現“車載流動醫院”每月每村至少2至3次;患者經上級醫院治療返回後,基層醫院再次運用“車載流動醫院”為患者提供回訪服務,進而實現無縫銜接。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孫振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