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同步落實同步提升

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訊(記者李國濤)隨著貧困縣、貧困村逐步脫貧出列,衡水市非貧困縣貧困人口已佔到全市貧困人口總數的56%。為加快補齊短板,衡水市緊盯脫貧攻堅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堅持貧困縣與非貧困縣並重、貧困村與非貧困村統籌,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同步落實、同步提升。

健全政策體系,落實領導包聯,樹立脫貧攻堅鮮明導向。衡水市研究制訂衡水市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將“非貧困縣非貧困村工作提升行動”列入全市“扶貧脫貧攻堅年”十大行動之一,出臺《關於加強非貧困縣非貧困村扶貧工作促進全市脫貧攻堅整體提升的實施意見》,對照28項具體工作,壓實7個非貧困縣和13個重點市直部門責任。由7名市委常委定點分包7個非貧困縣,對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全程對接指導,市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每季度研究一次非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各非貧困縣嚴格落實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縣鄉兩級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縣、鄉、村三級層層簽訂責任書,形成了各級書記抓扶貧、全縣動員促攻堅、一線幹部做衝鋒的生動局面。

充實工作力量,壓實幫扶責任,提升扶貧脫貧基礎工作。衡水市加強機構建設,抽調精幹人員,進一步壯大扶貧隊伍,形成了職責分明、高效運轉的工作格局。衡水市強化幫扶工作,以幫扶力量抱團使勁、合力助推為支撐點,為脫貧攻堅戰提供基層保障,深州17個鄉鎮成立80個臨時黨支部,實現454個村1777名幫扶責任人全覆蓋;安平實行28名縣級幹部、57個縣直部門和800多名幫扶責任人分包責任制,構建了責任清晰、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各非貧困縣積極落實主體責任,開展脫貧攻堅擂臺賽,形成了爭先晉位、合力攻堅的濃厚氛圍。衡水市還規範提升基層基礎工作,借鑑承德“八字工作法”經驗,出臺《衡水市扶貧脫貧基礎工作規範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組專班、定清單、制模板,夯實工作基礎;圍繞精準識別、政策落地、規範檔案資料,開展四類戶走訪座談;成立4個督導組,重點開展工作指導、調研督查,非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進一步夯實。

明晰主攻方向,夯實產業根基,完善貧困群眾增收體系。衡水市多角度謀劃實施特色種養、扶貧車間等項目,推進貧困戶扶貧產業就業項目全覆蓋。市級投入2500萬元扶貧專項資金全部用於非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各非貧困縣投入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34萬元,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衡水市依託安平京安、深州魯花等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非貧困縣126家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和34個市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帶動作用,引導貧困群眾參與生產活動,採取入股分紅、包購包銷、技術服務、管理培訓等方式,帶動貧困戶抱團發展。同時,舉辦雜糧種植、畜牧養殖等技術扶貧培訓24次,輻射帶動近3000名貧困群眾參與生產經營活動。衡水市建立了適度規模的風險補償金,加大對符合貸款條件貧困戶的支持力度;成立衡水市產業扶貧督導組,對包括非貧困縣在內的各縣(市、區)產業就業扶貧工作進行重點督導,推動貧困群眾增收措施落實到位。

立足困難群體,落實健康扶貧,增強貧困群眾獲得感。衡水市緊盯貧困群眾最關心、需求最急迫的實際問題,全面推進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對符合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風溼類風溼四類常見慢性病的貧困人口放寬標準給予認定,截至目前,全市非貧困縣新增慢性病患者3123人;對貧困人口集中的非貧困縣政策宣傳、慢性病管理、一站式服務進行督導檢查,通過現場核實、審核報銷結算流程、入戶調查,推動工作落實到位,今年以來,全市非貧困縣共資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565人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高待遇報銷12718人次,落實救助待遇1031.49萬元;2018年5月,對非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012人開展了免費健康體檢與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指導群眾科學就醫,貧困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