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騰訊的下一個天時地利:大灣區+區塊鏈

大灣區是“數字中國”的橋頭堡

近年來,各國聚焦數字化發展,紛紛制定數字經濟戰略,推動數字化轉型,政策範圍覆蓋了商業創新、生產製造、公共治理、居民就業、教育醫療等各領域,旨在提升國家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地區之一,是由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九市組成的城市群,坐擁制度、金融、科技、人才、資金等優勢,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是“數字中國”的橋頭堡。

數字經濟由於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緊密聯繫,能極大地提高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及技術流的流動和資源的配置效率,近些年來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憑藉良好的數字化基礎,粵港澳大灣區是很多科技創新的試驗田,逐步形成粵港澳世界級先進產業鏈,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家已明確要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科技灣區、數字泛珠和數字中國正成我國戰略版圖中的三個同心圓,需要推動“三圓協同,一體發展”。正如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所提出的,通過“數字變革”穿針引線,可以把泛珠“9+2”省區這十一顆明珠串起來,集結成“數字泛珠”,真正發揮產業集群和協同創新的效應。

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提供了信任的網絡環境,促進機制轉變、制度融合,創造制度紅利,提升人才、資本、商品等國際市場資源配置效率,並且在港澳粵大灣區得到示範應用。

8月10日,由深圳市稅務局主導、騰訊提供底層技術和能力的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在深圳國貿旋轉餐廳開出;

9月4日,由中國人民銀行支持的“粵港澳大灣區貿易融資區塊鏈平臺”上線,為廣東、香港和澳門灣地區的跨省貿易提供由區塊鏈驅動的生態系統;

9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應用推廣中心同時宣告成立,並同時發佈《可信互聯網——區塊鏈與網絡安全》藍皮書。

「新闻速递」腾讯的下一个天时地利:大湾区+区块链

同時,從“互聯網+”、電子政務、智慧社會、數字經濟、大數據等領域的發展應用能力和交流合作水平來看,粵港澳大灣區也都起到示範引領的作用。

顯而易見,港澳粵大灣區在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上或許比其他區域相對要更加開放,自然能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更重要的是,極速成長起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擁有了資金、人才、技術等優勢,在國家數字經濟的戰略佈局中,粵港澳大灣區獨特區位的光環再度凸顯,必然成為“數字中國”建設先行區。

騰訊巨輪已駛向區塊鏈藍海

處於港澳粵大灣區的核心位置,騰訊近年在積極倡導並推動國內數字技術應用和數字經濟發展。作為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巨頭,騰訊有著深厚的技術實力與龐大的用戶基數,公司內部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

儘管在2018年初,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才公開提及區塊鏈,實際上,早在2015年,騰訊就已經建立了區塊鏈團隊。

隨後,自2016年起,騰訊還開始了區塊鏈底層技術的自研,先後成立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開發聯盟鏈雲服務BaaS、上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行間聯合貸款清算平臺。

在經歷一定時間的研發後,騰訊於2017年完成了底層技術完整積累。2017年4月,騰訊發佈了《區塊鏈方案白皮書》,並在同年9月首批通過了中國信通院《可信區塊鏈檢測標準》, 11月正式發佈金融級解決方案TBaaS,基本上完成整體騰訊區塊鏈生態平臺的搭建,可隨時進入商業應用階段。

進入2018年這一“區塊鏈應用落地元年”後,騰訊在區塊鏈生態打造方向也始終未變——To B的供應鏈金融與To C的遊戲。4月騰訊發佈旗下首款AR捉妖手遊《一起來捉妖》,8月騰訊與深圳國稅局合作的全國首張“區塊鏈發票”落地;

「新闻速递」腾讯的下一个天时地利:大湾区+区块链

在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轉型區塊鏈的現在,騰訊在自身區塊鏈生態的打造上不可謂不全面,甚至到目前為止,騰訊區塊鏈已經擁有20多項技術專利。而在合作開放策略方面,騰訊區塊鏈的定位也是開放共享,成為企業之間的“價值鏈接器”,並正在通過“自主創新”搭建自己的區塊鏈生態。

憑藉紮實的技術儲備和在互聯網領域多年的積累,行業的上下游都有豐富的應用場景,駛向在區塊鏈藍海的騰訊很可能會再次帶來驚濤駭浪,開創新的奇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