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團長說:當下,在線學習類APP逐漸在學生群體普及開來。這些學習軟件從在線輔導到在線寫作業,可謂“應有盡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從中獲取便利。然而,學習類APP也引發了新的煩惱:有的涉嫌誘導消費,有的暗藏不良內容,有的變成了學生“交友”聚集區……

最近,一款學習APP又因為包含遊戲內容引發熱議。到底是什麼情況?學習APP到底適不適合孩子?

近日,重慶渝北區的林女士反映,她兒子佳佳上三年級,每天都需用“一起小學學生”APP完成作業。最近佳佳效率變慢,她覺得不對勁。

經檢查發現,該款作業APP嵌入了多款遊戲,佳佳的遊戲等級已排到了第一。林女士很憤怒:“整個作業過程就在一堆遊戲裡,讓這個才8歲的小學生,怎麼控制得了自己。”

“作業APP”變“遊戲APP”

8歲小孩花一兩百元做任務“貢獻”排第一

林女士告訴記者,早在兒子上二年級時,老師就向家長推薦了這款“一起小學學生”APP。9月25日晚10點多,佳佳做完作業,林女士拿回手機時,發現手機有些發燙。覺察到異樣的她這才仔細檢查。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林女士發現在“一起小學學生”App裡,兒子在“地心大冒險”遊戲中以329行動值排名“小隊貢獻”第一,在全校競速賽中排名第17名。(頁面截圖)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林女士發現,APP首頁有個叫“成長世界”的入口,裡面有“地心冒險”等多個小遊戲,其中自己賬戶下的城市等級已6級。

林女士點開“地心冒險”,兒子佳佳和另外4名同學正組成小隊參與其中。小隊中,佳佳以329行動值排名“貢獻”第一,在全校競速賽中排名第17名。

“翻看記錄我才知道,很多任務都要開通產品完成,”林女士說,“到現在為止,兒子已經花了一兩百塊在遊戲裡了。”

“成長世界”和開心農場類似

老師端看不到遊戲入口

這款APP是否存在誤導學生遊戲的可能?記者決定體驗一下。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一起小學學生”App提示需要輸入“老師號”才能註冊,而在“一起小學老師”App利用手機號註冊後,便成功生成了“老師號”。 (頁面截圖)

在手機應用商店搜索“一起小學學生”,跳出來多個搜索結果,除了“一起小學學生”外,還有“一起小學老師”“家長通”等,均由上海和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開發。

記者下載了“一起小學老師”APP,輸入手機號即可註冊。藉助註冊後生成的“老師號”,記者成功登錄了“一起小學學生”APP,首頁下方很醒目地列著“成長世界”“練習記錄”“家長獎勵”三個選項。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這個“成長世界”,和開心農場類似。首次進入,會有相關提示指導操作。(頁面截圖 )

記者發現,

這個“成長世界”和開心農場遊戲類似。其中,“建築中心”可以建造農田、奶牛場等;“夥伴家園”可以養梅花鹿、駝仔,還可以選派寵物和對手競技。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夥伴家園”可以養成梅花鹿、駝仔、羊仔,還可以選派寵物和對手競技。(頁面截圖)

要完成部分項目,需開通指定產品,如語文、數學、配音、單詞等,

開通基礎語文365天需要300元,開通單詞365天需要199元。

記者通過“一起小學老師”APP向全班發送了數學作業,隨後點開“一起小學學生”APP“練習記錄”去完成。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作業完成後,結束頁跳出“學豆5”“建築金幣50”的獎勵,並在下方顯著位置跳出“前往成長世界,獲得更多獎勵”的提示。(頁面截圖)

4道數學題全部正確完成後,結束頁跳出“學豆5”“建築金幣50”的獎勵,並在下方顯著位置跳出“前往成長世界,獲得更多獎勵”的提示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在“成長世界”頁面下方,有四個選項,分別為“地心冒險”“調皮精靈”“中秋夥伴大團圓”“洋洋得意”,均為有時間期限的活動。(頁面截圖)

在“一起小學老師”APP上,記者未看到類似遊戲入口。

多數家長不熟悉APP功能

網絡評價呈兩極化

打開兩款APP,均顯示出多所小學的名字。關於這兩款APP,家長和老師瞭解幾何?

家住重慶江北區的陳女士今年9月剛把兒子送進一年級,最近在老師推薦下安裝了“一起小學學生”APP。在記者提醒下,她才發現,自己的城市等級已2級,應該是兒子玩過才有等級,但她之前全然不知。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在“成長世界”中,幾乎處處都有排名系統,除了班級排名外,還有全校、全省排名(頁面截圖)

肖女士家住新橋街道,其上四年級的女兒琪琪也在用這款APP做作業。經檢查,琪琪“成長世界”裡的城市等級仍為1級。不過,肖女士發現,班級裡有不少同學登上了城市排行榜。

記者採訪發現,在使用“一起小學學生”APP做作業的10名家長中,只有1位家長熟悉過APP功能

記者聯繫上林女士孩子就讀小學的一位語文老師。這位語文老師表示,她知道這款APP,但對她來說不實用。對於數學和英語學科是否有使用這款APP,她表示“不清楚”情況。

隨後,記者又聯繫上另一所小學的英語老師,她正使用此款APP佈置作業。她告訴記者,剛開始使用APP時,她用學生的身份體驗過,記得那時並沒有遊戲頁面,到目前為止,她所教班級同學的家長也沒有向她反映過遊戲問題。

不過,這位英語老師提供了一個細節,這個APP上線後,有過多次更新,

她懷疑在更新的過程中“悄悄”加入了遊戲。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部分項目需開通指定產品,指定產品包括語文、數學、英語、配音等,開通基礎語文365天需要300元。(頁面截圖)

截至10月7日,在華為應用市場,共有2049人對“一起小學學生”APP進行評分,評價呈兩極分化狀態,其中近四成的用戶給了1星

。給差評的用戶中,“氪金”“商業化”“廣告”為出現頻率更高的詞。

開發者否認APP裡有遊戲

稱“成長世界”是趣味學習產品

對上述情況,該公司如何回應?9月29日,記者以家長身份撥打了該系列APP的開發者、上海和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客服電話。

客服首先對“遊戲”的說法進行了否認。其表示,APP中“成長世界”在內的產品都是趣味性的學習產品,主要起一個激勵作用,“孩子若只做題,可能會覺得枯燥,所以開發了這些趣味產品。”

對於提示“開通指定產品獲得獎勵”的疑問,客服回答,家長購買一些課程,是會贈送一些學豆、成長值、等級、虛擬物品,但主要還是讓孩子來做題。

平臺如何核實老師身份?客服表示,老師用戶要想開通“一起小學老師”APP,需要上傳教師資格證等證明才行。但記者此前體驗時,

只要求輸入手機號便可註冊。

此外,作業結束頁為何會跳出提示“前往成長世界,獲得更多獎勵”的提示?公司是否擁有遊戲經營許可證,遊戲是否備案?對於這些問題,該客服未回答。

隨後,記者將這些問題整理,並通過官網公佈的媒體聯繫郵箱向該公司發送了採訪請求。截至發稿時,未獲回覆。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截至10月7日,在華為應用市場,共有2049人對“一起小學學生”App進行評分,評價呈兩極分化狀態。(頁面截圖)

記者發現,今年5月25日,該公司因違反《廣告法》,利用不滿十週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被罰款10萬元,責令停止發佈。此外,記者通過第三方網站查詢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遊戲版號、遊戲運營備案等,均未查詢到該企業相關信息。

“變了味”的學習APP

為什麼廣受學生歡迎?

其實,有的在線學習APP,在上線之初界面乾淨簡潔,功能也比較單一,以學習為主,可是這兩年,隨著APP不斷更新,各種花樣功能也越來越多。

除了上面提到的含遊戲,有的學習類APP,這幾年還陸續加入了類似通訊工具的加好友、加圈子、發動態和娛樂、動漫、雞湯文等內容,甚至還有購物專區,這些原本以學習和教育為主要目的的APP逐漸“變味”。

一些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類APP竟暗藏“小黃文”“葷段子”,“阿凡題”“猿題庫”“互動作業”“寒假作業”等多個學習類APP也陸續爆出多個專題、欄目中含色情、性暗示意味濃重的內容,甚至還爆出後臺教學生寫“小黃文”解壓等亂象。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此類學習APP為什麼能夠吸引學生?原因大概有下面這幾個:

1.生動形象、寓教於樂。卡通形象讓孩子願意去使用,過關激勵和階段性獎勵容易讓人堅持。

2.同學間的談資。一個時期內,學生間流行的某事物,只有瞭解並擁有,才能覺得被接納,得到社交的滿足。

然而這些,真的就對孩子好嗎?

原本寓教於樂的形式,卻讓孩子在電子屏幕面前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相信家長都會擔心,孩子不斷受到遊戲刺激,恐怕會逐漸沉迷其中。更何況,對於虛擬數值的積累帶來的快感,不是典型的網絡遊戲的即視感嗎?甚至孩子的需求會從免費功能上升到收費功能……

至於同學之間的交流,孩子聊的是“學習軟件”中的各種寵物、道具,還是學習的內容,家長們可以去了解一下。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再來說說“生動形象、寓教於樂”。

可能一些家長會覺得這是一種引導孩子學習的方式,哪怕孩子真的沉浸在強大的娛樂功能中,至少也在被帶動著學習啊。

但是,團長想說,並非“只要有好處”,這東西就一定是好的。我們有其他更好的讓孩子學習的渠道,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帶有濃重遊戲味道的“學習軟件”?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對於處在學習啟蒙階段的幼兒園小朋友,藉助一些卡通的學習軟件,在家長指導下使用,還是不錯的;對於年齡較大且有自控能力的,用一些學習功能強大的軟件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種情況下,孩子選擇的原因是自身對學習的渴望和學習軟件的強大功能,而非“花枝招展”的遊戲功能。

作業APP暗藏闖關遊戲!家長:讓孩子打著學習的旗號玩遊戲?

最後團長想說,

對於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

拒絕“當甩手掌櫃”,

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增進與孩子的溝通,

在完成作業之餘,積極與孩子互動。

對於孩子使用學習APP,你怎麼看?

文丨阿麼

綜合自華龍網、去你的牛蛙、鳳凰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