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奇葩說》第五季第八期的舞臺,是屬於肖驍的。

教練隊長賽前,在求黃執中結盟被拒的情況下,肖驍被動與邱晨組隊。

這裡並非要分誰高下,只是想表達,肖驍,曾將自己放在了一個弱者的位置,試圖尋求過一般意義上最強者的庇護。

而經過這場對戰,他終於可以向過去那些質疑過自己的人證明,我,本身就是強者,就是名副其實的BBking。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從作為四辯,將對方從“上價值”的神壇拉回“地面”;到邏輯清晰、有理有據,用極為生活化的語言一一拋出論點、立住論據;緊接著真情實感地拿自己的故事,撞開了所有人防備,向大家內心的柔軟之處長驅直入。

最後奇襲環節,以“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之謀,連挫馬薇薇、顏如晶。

他坐下的瞬間,全場霎時生風。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1.“當我把技巧運用到生活的時候,我變聰明瞭,也不可愛了”

採訪肖驍之前,我盯著早就準備好的10個問題,非常平靜。坦白講,那種平靜裡,包含著某種不期待和不好奇。

不是針對他這個人,是我自以為他的回答,應該不會超過我原本的想象。

要聲明,從個人層面,我覺得肖驍特別好;但同時,我對所有即將對話的人的答案,都進行過提前預設,有驚喜的不多。

但他,這次給了我個很大的surprise,如同節目中表現的一樣。

可以說“反差”兩個字,概括了採訪始終我最直觀的感受。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整個聊天的過程,我重複了2次,你可以完全放鬆,不用這麼正經的。

他笑著回,「唉,我現在真的很放鬆,你看我連不正經的時候都顯得這麼正經,就知道我真正經的時候有多不可愛了。」

“變得多不可愛”這句話,在對話中被他多次提及。

我問他,“上期節目裡,很顯然‘辯論技巧取代了某些真實的你’這件事,給你帶來了困擾、糾結、甚至痛苦,你怎麼講?”

肖驍幾乎是沒有任何前置思考時間的,立刻回答我,

「跟你講啊,因為我發現,當我把那些辯論技巧(帶來的思維方式)用來解決家庭、友情,乃至我愛情中發生的衝突時,我就會不自覺地變得理性起來。

會覺得其他人怎麼都那麼狹隘啊,就不能從各個角度看待問題麼,而且會把責任和義務分得特別清楚。我的朋友就說,你怎麼變得這麼‘涼薄’了。」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聽到“涼薄”這個詞,我停下正在敲字記錄的手,察覺到他也輕嘆了口氣。

“肖驍你知道麼?在我這裡,你這種糾結、掙扎、甚至痛苦,是非常可貴的。因為有的人他根本早放棄‘糾結’這種低效能的事了,抓住風口悶頭賺錢,賣賣人設博取聲名,多好。”

其實我是不應該插話的,但沒忍住,想在他覺得自己被身邊人誤解時,給予一些陌生人的真心支持。

因為我見過太多人,把“雞賊”當作“通透”,把“偷懶”喚為“活明白了”,所以像肖驍這種還願意去糾結(當然不是沉浸),願意去掙扎的人,特別特別珍貴。

「所以說我這個人就是太貪心,既想賺錢,還想我喜歡的人也喜歡我。我不想只為了賺錢,就失去底線、自我合理化,你知道‘自我合理化’這件事一旦開始就非常容易的。」

我突然在心裡笑了下,在想,第一季的肖驍,會從嘴裡冒出“自我合理化”這類社會心理學用詞兒麼?

“那你會完全丟棄這份掙扎麼?既然都已經讓你不快樂了”,我問。

「不會吧,但我會去平衡它耶」,他還是代表性的肖驍語氣,回答著我。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2.“我並不喜歡別人給我貼上的‘成長’標籤”

後來我們聊到了他邏輯變得越來越好這件事,我就隨口問了句,你是怎麼做到同時還不丟失自己風格的?

結果他給一口反駁了,「我沒有覺得我還沒丟掉自己風格唉,邏輯跟自我風格有點此消彼長的意味,你懂麼?馬老師說我以前辯論都是用的巧勁兒,現在變得更像馬薇薇了。」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那所以,你覺得自己在邏輯上的進步,繼而給你帶來的成功,是證明了文化真的很重要,還是恰好印證了文化其實沒那麼重要?”

「等等,我要先糾正你邏輯上的一個錯誤。他幾乎是在我問完之後脫口而出。

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他自己接上說,「你看,我現在這樣就非常不可愛,別人說句什麼話,我都要找茬。」

我就笑了笑沒說話。

「首先,我不覺得我的進步是因為文化多了,我只是技巧多了;其次,文化當然是多多益善,你能懂我意思麼?」他像在《奇葩說》賽場上一樣,敏銳而迅速地反擊著。

“我要先糾正你邏輯上的一個錯誤”“你能懂我意思麼?”這些話像法律生的嚴謹、新聞生的質疑一樣,成為了嵌入他表達的習慣。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你看,這就是大家都在說你‘成長了’的地方”。

在我剛說完這句話後,他少有的上來點激動情緒,「但我真的不喜歡別人總說我‘成長了’啊,‘肖驍真的很努力啊’之類的話。」

之前他回答的也都很真誠,但總給我種感覺,就是那些問題,他已經回答過了太多遍。

「因為一直給我貼這種‘成長了’或‘努力’的標籤,那我之前到底是有多差勁?才讓我現在的成長空間這麼大?

《奇葩說》比我努力的大有人在,我覺得我只是變化了,換了一種表達方式。說白了,就是邏輯技巧多了,自由‘撒潑’少了,怎麼天天有人說我成長了啊。」

因為這個臨時被提出的問題,逼著他袒露了些許從前沒展示過的情緒,我從他的語氣中,聽出了一點憤怒,一點無奈,和第四季結束時不被認可的終究意難平。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他拿放棄的部分真實自己,換取了今日耀眼的勝利。

但所有人似乎都忽略了,“成長”這個詞太給人一種階梯感,好像我們一定要向上、往前,一定要踮腳往上夠,去滿足他人框架中的那個標準。

但誰規定,人是不可以“橫向”去“改變”的?

這種“改變”裡面,是感受的豐富,是糾結後的平衡,是為難後的抉擇。

固然“成長”聽起來比較勵志,但“改變”同樣應該被認可。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3.辛苦了,我們的從前和現在

“天吶,我們剛都聊得好正經,說點輕鬆的吧。你希望粉絲更喜歡你的顏值呢,還是更喜歡你的才華?”我伸了個懶腰,扭了扭脖子。

「哈哈哈哈哈,要看更喜歡哪個,當然是要看為哪個做出的努力更多啊。你覺得,哪方面我更努力了?」肖驍恢復了在節目中的慣用語調,笑著回答。

我:“唉,我聽同事說,你有次在KTV裡大哭唉,也是因為糾結‘技巧和真實’啊?”

肖驍:「不是剛剛還說要聊輕鬆的話題嘛?!我就不能單純因為喝酒大哭嘛?!」

我:“可以可以。”

後來他說到,其實是很久前《奇葩說》60進30的時候,4個BBking被鎖在籠子裡。他發現,馬薇薇、黃執中、邱晨是真的因為熱愛辯論在討論,而自己也沒那麼喜歡辯論啊,就突然很沒有方向。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那你還想回到那個自由但什麼都沒有的自己麼?”聊天差不多結束的時候,我問他。

「這個問題網友也有問過我唉,我當時回了他一句話,‘快樂皆因有所得,失落皆因回不去’。」

他說完這句話的時候,我因為沒太聽清還反應了下,後來回想,有的人是有語言天賦的。

採訪結束後,我跟肖驍說“辛苦了”,他還是節目裡標準肖驍式的笑嘻嘻,並禮貌地叮囑,「把我寫好點哦,那種翻白眼的照片就別用了,我要那種美美的硬照呢。」

恍惚間覺得,他還是那個肖驍,他也再不是那個肖驍了。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楊矗矗,東七門撰稿人,表達即偏見。


《奇葩說》幕後的肖驍,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