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四大證券報精華摘要:多家銀行股三季報預喜

【證券日報】

國慶長假過後,上市公司三季報披露工作也宣告正式啟動。從此前披露完畢的上市銀行2018年半年報來看,大多數銀行業績表現出色,不但淨利潤增速顯著,資產質量也得到明顯改善,這也讓市場各方對於上市銀行三季度業績充滿期待。

雖然目前上市銀行三季報還未登場,但多家銀行已陸續披露三季度業績預喜公告。作為A股市場最為重要的一個板塊,上市銀行三季度的業績的增長也將對A股上市公司業績起到提振作用。本月最後一週,28家上市銀行三季報將會集中披露完畢。

銀行理財“降門檻”首發公告建行造 有投資者直言“路轉粉”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理財產品起購門檻統一起跑線,意味著潛在客群的擴大。

根據銀保監會9月28日發佈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商業銀行發行公募理財產品,單一投資者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於1萬元。

《證券日報》記者查閱各銀行官網公告並走訪銀行了解到,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已將部分在售公募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調整至1萬元,多家城商行也開始陸續跟進。更有投資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起購門檻降低後,其首選銀行理財。

春天已經不遠,銀行理財資金或許正是早已藏於A股“沃土”中的一粒花種,其生機勃發之際將給A股市場帶來一抹桃紅。

“目前,市場各方都在評論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意願,且大多提到了理財資金對於風險的厭惡。不過,全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也屬風險厭惡型資金,在然而這並沒有阻礙其資產配置的腳步。事實上,銀行理財資金無論是目前的借道基金投資還是下一步的直接投資股市,都可以通過完善配置降低風險”,某股權投資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相對而言,銀行理財資金最適合配置的板塊恰應是包括低估值銀行在內的藍籌板塊。”

【中國證券報】

10月15日早間,顧家家居公告稱,擬以不低於13.8億元的價格收購喜臨門控股股東華易投資持有的不低於9081.73萬股喜臨門股票,交易完成後將持有喜臨門不低於23%的股權,成為喜臨門的第一大股東。隨著二級市場的大幅調整,很多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顯露出估值上的吸引力,有望成為以產業整合為併購邏輯的上市公司的新“獵物”。同時,這一案例中還罕見地進行了業績對賭。可以看出,在產業整合邏輯中,看重的並不是“殼價值”,而是殼內的業務質量。

截至10月15日,已有33家券商公佈了9月財務數據簡報,9月份營收有所改善。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券商業績整體下滑趨勢難以改變。今年以來,低迷的市場行情使得自營、投行、資管、經紀等多條業務條線全面承壓,尤其是對各中小券商來說,行業冬天還遠未過去。

昨日,滬深兩市開盤不一,開盤震盪後雙雙拉昇翻紅,在中小創助力下,深成指一度表現搶眼。但此後,權重板塊表現低迷,多板塊衝高回落下繼續走低,早盤搶眼的題材股也紛紛走低,三大指數震盪下跌,上證指數再度失守2600點,三大指數收盤點位均創本輪調整新低。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時點主要面臨三季報業績增速放緩、股權質押風險暴露、海外市場波動等負面因素,單國內近期諸多政府機構公開表態,用政策來呵護市場的方向沒有發生變化,因此需要繼續關注年內政策對沖的力度。當前上證指數11.7倍市盈率,今年10-13%左右的利潤增速、11-12%的ROE水平下,A股仍然具有吸引力和配置價值。

【證券時報】

中弘股份(000979)15日晚發佈公告稱,10月13日、10月14日,公司及下屬控股子公司新增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3053.24萬元,截至公告日,中弘股份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56.18億元,全部為各類借款。

9月20日午間,鞍重股份拋出一份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籌劃股權轉讓即控制權擬變更的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楊永柱及其一致行動人正在籌劃將所持上市公司部分股份通過協議轉讓、表決權委託等合法方式轉讓給上海養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養和”)、林春光,將可能導致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發生變化。

“深圳已安排數百億資金馳援上市公司”的消息在本週首個交易日迅速發酵,在大盤指數連續下挫的情況下,深圳20只本地股在10月15日股價強勢封於漲停。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即便深圳國資平臺備齊彈藥大舉入市的消息尚未作實,部分上市公司近來與深圳國資平臺的接觸與業務往來已呈現密切趨勢。種種跡象表明,深圳國資平臺對相關上市公司的支持,將不限於股權、債權等常規方式。

【上海證券報】

同處浙江的顧家家居和喜臨門正籌劃一項重磅交易——前者擬斥資不低於13.8億元收購後者的控股權。這並非一場普通的控股權轉讓買賣,更是一宗家居行業的同業併購。尤受關注的是,A股公司以現金方式收購另一A股公司控股權的“A吃A”交易,在A股市場鮮有發生。又因雙方主營業務具有一定重合度,這種“母子”架構的股權關係頗為微妙。

對於這樁“喜事”,兩家公司當日股價表現並不一致:顧家家居早盤衝高回落,收盤下跌2.31%;喜臨門股價漲停。

10月13日,17只基金同時發佈了基金經理的變更公告,而這只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經理變更的冰山一角。據統計,今年以來共有2236只基金髮生了基金經理變更,佔全部基金的30%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市場整體環境欠佳導致基金業績較差,或是部分基金經理被迫“下課”的主要原因。不過,從過往經驗來看,更換基金經理往往是把“雙刃劍”,部分基金的業績的確會被扭轉,但重倉股的頻繁調換可能會對基金的短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據不完全統計,A股有超過110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畢業於清華,佔比超過3%。這些“清華生”掌舵的公司市值合計超過萬億元,其中既有中國中冶、東方航空這樣的央企,也有立訊精密、歌爾股份這樣的行業龍頭,它們在時代大潮中順勢成長,遍佈電子、化工、養殖、醫藥等諸多領域,有著鮮明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風範。

這些董事長,除了清華學子共同的“學霸”特質外,幾乎個個身懷絕技,別具風格——有些白手起家,創立事業;有些從政多年,執掌國企;有些學而優則商,一招鮮吃遍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